美文摘抄

老师们的话语

作者:地下黑   发表于:
浏览:11次    字数:282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时至今日,还记得几位老师的一些话语。这些话语,老师们重复了无数遍,也不厌其烦,也可能是有意无意随口而出的,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大的作用。这些话语与老师的形象和品质一起,刻记在学生的心灵里。

  1978年高一语文刘老师,高高的身材,留着分头,一副儒家学者气派。教课如同走路,不紧不慢,斯文文雅,读文言文时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非凡,不翻译讲解就呈现出来了文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

  “周末,你不回家,在这背词典。你想当英语专家啊?”

  我刚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英汉小词典》,在教室门外坐着看一看。

  刘老师从旁边路过时说。

  十三岁的我不知道,“专家”是干什么的。肯定是一个好词,好人。后来,在周末,我就常在教室外看一看词典。刘老师,还是这样说。而且,面向全班,表扬。

  “你想当英语专家啊”,一句话,已伴随我五十余年。

  现在,还有这个习惯,心中静静地,在双人床上,摆放出我珍爱的英语大中小型词典,有外研社朗文高阶、中阶、初阶英汉双解,商务版牛津高级、中级、初级英汉双解,新英汉词典世纪版,外研社汉英词典修订版,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商务版《英汉小词典》大字本,张道真编的《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初级英语词典》等等。随心所欲,阅读词条,轻松愉快,其乐无穷。每一本词典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我遨游其中,看词形、读词音、悟词义、辨异同、研例句、品意蕴,查附录。用旧的词典,不离不弃,看作亲密的老朋友,保存珍贵的记忆。

  这能不能说,与早年刘老师的话语有关系?

  记得,高一英语郭老师,外貌端庄、表情严肃,课堂上常说“如果你非要……那么……”这一句式。

  “go to school,说明‘学生去上学’,如果你非要在school前加定冠词the,那是指‘去学校’这个地点,去的人不一定是学生。”

  “in the prison是‘在监狱里’,如果你非要去掉定冠词the,那么,是指‘在坐牢’。你愿不愿意in prison?”

  学生们哄堂大笑,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组的区别。

  随后,郭老师归纳讲解“go to church与go to the church”“by sea与by the sea”“at table与at the table”等短语的区别。

  原来,老师所说“如果你非要……那么……”,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语言知识学习中需要清晰地区分开来细微处、易错点。

  不过,课下也有同学小声问到,老师常说“如果你非要”,说的是谁非要呀?当然,我们都说不清。只是把词句之间的区别搞清楚了。

  高二时期,教我英语的是靳老师。这位中年教师,为了戒烟,吃糖块。课上讲课时也吃。他不是悄悄放入口中,而是拿出一块糖,距离面部一尺左右,快速抛入口中。

  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

  瞧,那个精准度!

  好像经过了专业化军事训练。

  暑期前的下午上课,同学们多有困倦,见到老师的出色表演,妙趣横生,困意倦意烟消云散。

  然后,靳老师在前面的黑板上讲一会儿英语句型,从讲台上快速走下来。在后面的黑板上讲一会儿汉语古诗文,讲解之中学生们感悟到英汉语言之间都具有的平衡、匀称、严谨之美。这是不是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科融合性教学理念相吻合?外语教学之中,注重语言对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1979年,靳老师就在实践。

  据说,靳老师,早年毕业于某教会学校。他是一位非常自信的老师。他常说,“我就不信,我的学生考不过张----的学生”。我是高二时期转学到县一中的。我问同学,靳老师说的张----,是谁啊?同学说,二中的英语老师。

  1980年高考,考入地区师范学校英语中专班的,四十多人中,我县录取十三人。占全地区四分之一。不能不说,与两位前辈,比着教,有关系。

  入学后,我问二中来的同学,你们张老师,最爱说什么?如何激励学生的?

  他说,“我就不信,我的学生考不过一中靳----的学生”。

  两位前辈,竞争着教学,鼓舞着学生学习,为高校输送了英语专门人才,为我县八十年代初的英语师资培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我在邯郸地区师范学校中专班学习。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张老师,三十岁左右,课堂中所说的一词一句都能表明,她是一位温柔、善良、正派、积极、体贴人、很细心的优秀教师。面对来自各县中学刚刚入校的新生,张老师不大讲纪律,不提特别的要求,而是在组织教学和班级活动时,常说“你们是大孩子啦”“你们是大学生啦”。

  同学们会心地一笑,倍感亲切,老师是这样关爱我们、信任我们,增强了我们的自尊和自律意识。

  现在想来,按照现代教育论理念来解释,张老师,凡是开班会时总说,我们是大孩子啦,突出的意思是,建立家庭式温情满满、充满爱心的班级,老师是家长,同学们是兄弟姐妹,手足情深,相互帮助,亲如一家。

  老师常说,我们是大学生啦。这是对学生更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期待。中专生不是大学生,我们是知道的。张老师内心深处,多年期望我们不仅仅是年龄上大的学生,有一天,真正地成为一名大学生。

  当时,英语学科是在高中阶段才开设的。文革后,还没有出版人教社本年级的统编教材。高一学的是初中教材,高二学的是代用课本。张老师研究学情,注重语言基础教学,以爱心、细心和责任感管理班级,班风正、人心齐,学习劲头大。同学们打好了牢固的英语语言基础。我后来考入北外高中英语教师本科公费项目,当乘坐的学校接车驶过天安门广场南侧时,怀着激动的心情注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感激不尽的是张老师等优秀教师的关怀和帮助。

  能不能说,优秀的教师,育人情怀比专业智慧更重要。师爱,胜于一切管理条例。从内心深处挚爱学生,关怀学生,善待学生,是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培育人才的魔法。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位对教育事业具有情怀、对成长之中的学生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教师。老师们切切实实地引领学生成长,奠定了学生幸福人生的可靠基础。

  毕老师,是我在地区教育学院进修专科的英语教学法和语法课教师。他毕业于河北师大的前身——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转科教英语的。

  他讲课时最常说:“我不信拿不下它”。尤其在遇到语言内容难点时。毕老师阅读夸克的语法英语原著,最早介绍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他认为,做学问,就需要知难而上,精益求精,狠下功夫,探究真伪,有所创见。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科研成果方面,几年之内,在国家级英语专业刊物连续发表十几篇论文。且出版学术专著。一时在高校英语语言学术界颇有影响。

  毕老师提携我立足教学搞科研,把我豆腐般的千字文章推荐给院报发表。几元钱的稿费,崭新的一元、两元、五角,在抽屉里保存着,我去看望他时,拿出,给我。鼓励我边教学,边研究,边写作,永不停步,终有收获。

  此情此景,今天想起,令人泪目。

  优秀老师们的话语,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学生们的仁爱之心、对祖国建设的奉献之心,也来自于师德风范和专业智慧。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生们的成长历程;犹如灯塔,照亮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之路。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