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秋风吹过田野里的草垛,卷起一根稻草,悠然而细腻。云朵开始堆砌在高高的蓝天,肆意地变换着姿态,夕阳下,一抹胭脂红般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映衬着一幅幅金色图画。或是一轮凉凉的秋月送走夏日最后的一段馨香,懒懒的挂在天际,我知道是中秋节快到了。
这时候脑海里总会闪现一幅画面:圆圆的月夜、亮堂堂稻场、高大的草垛,场上堆有草木灰与火烧土还未殆尽的火粪,缕缕的青烟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绿油油的芝麻捆子、粒粒饱满的黄豆棵,有大人、小孩,还有趴在石磨下眯着眼、打着盹的小猫和跳跃、撒欢的你家我家他家的狗……空静的夜,亮亮的天,活泼的孩子,在静谧的天底下很美,像是一个梦。
屋场外是一口池塘,被满天的繁星和亮堂堂的月光照的泛起了白光,硕大的桂花树下一条通往竹林的石阶若隐若现,仿佛能看到白天小伙伴们玩耍的影子。草木丛间,焦躁的蝉鸣声已换作了秋虫轻柔的呢喃声。秋风轻抚,竹影婆娑,远处的甘蔗林发出了哗哗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月亮下的村庄一览无余。大人们围坐在稻场有说有笑、家长里短,台阶上,石磨上,小板凳上都坐满了人。我和小伙伴们围在大人们的身后东躲西藏,玩累了,也静静的听着村庄的故事。土房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光影随着窗户纸上下窜动着,妈妈守在屋内给我们缝制过冬的棉鞋。
吃月饼咯…… 奶奶搬出来大方桌,一个比月亮还要大的月饼摆在了中央,月饼上印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我和弟弟赶紧围了上去,奶奶先把月饼横竖切一刀,分出来两块,剩下的两块,再依次切开,顿时清凉的天际间弥漫着芝麻、花生、果仁的香味,和那桂花飘过来的香味柔和在一起撞了个满怀。两块大的月饼分别递给了我和弟弟,一起嬉戏的小伙伴也能分到一小块。弟弟拿起月饼仔细的端详着,闻了又闻,先用舌尖舔了舔,再咬上一丁点,然后眯着眼睛慢慢的咀嚼起来。
“烨华,出来吃月饼了”,奶奶喊着妈妈的名字,妈妈仿佛也是闻到了月饼的香味,放下手中的“细活”从后门出来了。“我不吃,留给孩子们吃吧!”月光下妈妈年轻的脸庞有些清瘦却不失俊秀,“每个人都要吃上一块,这才叫团团圆圆哩!”奶奶指着月亮笑嘻嘻的说道。此时青蓝的天空覆着大地,月亮已经落到了头顶,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我看清了奶奶脸上堆满的笑容,看清了奶奶眼角泛起的皱纹。
小时候中秋节是圆的。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村庄,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也就是在那个夜晚,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中秋夜的来历,第一次听说有关月亮的美丽传说。妈妈说:嫦娥仙子喝下仙药后,飞到月亮上成为仙女。所以每逢中秋之夜,人们抬头望月,仿佛看到嫦娥怀抱玉兔在广寒宫中翩翩起舞。奶奶说:月亮上有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桂花树下住着一位月奶奶,长年累月坐在树下捣药。爷爷说:是有个叫吴刚的,因犯错被罚砍伐月宫的桂树。然而,桂树却不断重生,让吴刚永远无法完成惩罚。幼小的我支楞着耳朵,听的如梦如幻,时而仰望星空,想看看月宫里嫦娥到底长什么样;想看看吴刚的那棵桂花树砍掉了多少;想看看那位捣药的月奶奶还在不在;想看清楚月亮里面的树和人,反倒是越想看清楚越是模糊不清。如此动人故事的渲染,让我觉得那夜的场景异常的美丽、惬意。远处的天空好像还没有树高,稻场边的池塘似乎把月亮从天上接到了地面上,近得几乎伸手可触。月亮之下,整个稻场看不出是黑夜,只不过比白天多了几分温柔。
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今夜我静静的坐在明月之下,思绪略有波动。夜里的月光,柔情、婉转、迷人,微微带些凄凉。仰望洁白透亮的月光,柔柔的清辉里,让我陷入沉思。那些曾经最美好的,最怀念的岁月离我而去,那月光下的稻场,那些熟悉的亲人、童年的伙伴,那满屋场的笑声都烟消云散。
我点燃一支香烟,任由它默默的燃烧着、殆尽着,就像那流逝的岁月,再仔细的看着月亮,它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只是旁边多了一缕烟云,月亮是否也在抽着孤独的烟。面对面地,我看着它,它看着我。我仿佛看见了月亮上的山,看见了月宫里的嫦娥,看见了桂花树,看见了捣药的月奶奶。看见了锲而不舍的吴刚,甚至看见了吴刚手里挥动的斧头,看见了他脸上手上亮晶晶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