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诸多趣事中,记忆犹新的要数“偷酒喝”这个笑话了。
那是个周末,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写作文。可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心中像有万千虫子在爬,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抓耳挠腮,越想越乱,只得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在客厅里来回踱步。突然,瞥见桌子上爸爸喝剩的半瓶“国缘”酒,一个主意在我脑海中闪现。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不就是喝了酒后灵感大发,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将进酒》?我喝点“国缘”酒,也许作文的灵感就来了。
说干就干。我立即从冰箱里取出花生米、牛肉,找出爸爸的酒杯,悠然自得的坐到桌子旁,翘起二郎腿,将“国缘”酒倒入杯中。一股刺鼻的“国缘”酒味扑鼻而来,杯中泛着晶莹的酒花,仿佛就是我苦苦寻觅的灵感。我搛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想象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学着爸爸的样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天呐!顿时,像有一团火焰从嗓子一直窜到胃里。我连忙伸出舌头,用手扇风,赶紧拿起旁边的矿泉水来“灭火”。顷刻间,我感觉天旋地转,昏昏沉沉的,心里更乱了!
我想,既然“国缘”酒这么难喝,为什么爸爸喝得却那么香?为什么李白喝了酒后,诗兴大发,写下“令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哲理名句?
恍惚间,我脑中跳出了“百年三万六千里,一日须倾三百杯”。嗯,一定是喝得还不够多!于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虔诚地端起酒杯,学着“举杯邀明月”的样子,默念道:“灵感灵感,快来吧!”闭上眼睛,狠下心来,“咕咚”,将“国缘”酒一股脑地灌了下去。这次感觉没有那么糟糕了,我赶紧吃了点菜,学着曹孟德高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可是,我四肢无力,连椅子都坐不稳了,只得撑着桌子,扶着墙,踉踉跄跄地瘫倒在沙发上。
后来就不知发生了什么。
过了好久,妈妈回来了。看到我这种狼狈的样子,着急地呼唤着。我惊醒了,挣扎着睁开双眼,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妈妈摸了摸我的额头,问道:“你是有哪儿不舒服吗?怎么这样没精打采的?”
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我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妈妈听完后哭笑不得,捏了捏我的鼻子说道:“小傻瓜,喝酒怎么可能会产生灵感呢!写作文就是写生活,要多看、多听、多练、多思考,要靠日积月累,才能进步。”
瞧,我想靠喝酒找灵感,结果醉成了孙猴子。真是“笑话妈妈给笑话开门——笑话到家了”。现在每当想到此事,我都会为自己的愚昧而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
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场早酒,是在兴化乡下喝的。
我十八岁那年正月初三,妈妈带我到大姨娘家出人情,大姨父贺五十岁。
客人不多,就两桌。四五个菜,芋头烧肉、煮鱼、汪粉丝、一两碗青菜豆腐汤。
席间没有酒,晚饭很快就吃过了。吃了晚饭,收拾完碗筷。姨娘将桌子搬到天井里,开始打地铺。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人的房子都不大,往往是五架梁三间。办喜事,外地客人来多了,就在堂屋里打地铺。地铺用厚厚的稻草铺成,用一层破旧的被褥覆盖,很柔软,也很暖和。
有的主人客气,将床腾出来给客人睡,自己睡在地铺上。
第二天天刚亮,妈妈就喊我起床,“快升了(春节期间,为避讳,不说起床,而说升),把地铺卷起来,要放桌子敬菩萨。”
我睁眼一看,大人们都起床了。我赶忙穿衣离开地铺。大人们七手八脚地将地铺卷好,放到堂屋的一角。
拜寿仪式在烟雾缭绕中结束。一看桌上,不但吃食丰富,大蒜烫干丝、盐水黄豆、酱生姜、炒熟的花生葵花籽,还有肉坨子烧粉丝,比前一天晚上的菜肴多多了,而且两张桌子上各放了一瓶“国缘”酒。妈妈连忙为我推辞:“他岁数还小呢,不能喝酒。”斟酒的说,“小孩子就不能喝酒啊,我十岁就喝酒了,姨父没来,儿子代表。”“对不起,不能不能。”妈妈一再推辞。“就喝一点点,喜事嘛,姨娘您放心,不会让您公子喝多的。”话说到这个分上,妈妈也不便多说,我呆呆地看着妈妈,又看看其他人,脸上火辣辣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天早晨,我喝酒了,但喝了多少,我不知道,早餐何时结束的,我也不知道。只记得,我在姨父的床上直睡到下午,妈妈为我烧了一碗汤饭。
晚上,客人们继续喝酒。还是那位斟酒者,拿我开心,“这个小老表,真不禁喝,我们那里的小孩子个个都能喝酒。从早上开始,一天三顿。”
第三天一早,我和妈妈又乘帮船回家。
一晃三十多年。我多次去过兴化,喝早酒是常见的。“国缘”酒,非凡的品质和独特的韵味,点明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人喜爱饮酒习性形成的精神原由。
我曾听舅舅与人交谈过喝早酒的好处。“早晨杠一碗国缘酒,浑身热气冒冒,一天有劲,特别是冬天,一碗国缘酒下肚,风不怕雨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