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我的大姑

作者:雨枫轩   发表于:
浏览:21次    字数:44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9篇,  月稿:0

  最近,大姑住院了,做了个手术。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大姑,我心里不由得心酸,大姑是累倒的,为伺候小脑萎缩的大姑父而病倒的。

  大姑父在七十岁那年,经常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做事丢三落四。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这是小脑萎缩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年痴呆,初期神志不清,容易忘事,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动迟缓;中期认知功能障碍症状还会加重,找不到家,穿衣变慢,与人交谈经常忘记词语;晚期会出现明显呆傻,行走明显困难,不能主动进食,大小便失禁,不认识亲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吃药只能缓解病情的发展,不能根治。这种病是世界级难题,现代医学解决不了。大姑一家人,全程见证了大姑父的病情发展,从多次走失,找不到家,好心的村民谁碰到,谁就送他回家,还经常坐到别人家不走,说是自己家;到满村乱跑,白天根本不睡觉,大中午在太阳地暴走,大姑只好陪着走,陪着晒,多少次大姑累得走不动,想坐地上大哭一场……

  2024年大姑父已经七十九岁,谁也不认识,见了人只会笑或发呆,大姑全身心扑在照料大姑父的身上,吃喝拉撒,全靠大姑跑前跑后,每天把大姑父收拾得清清爽爽,想着方法让他吃好喝好睡好。大姑父被养得红光满面,不说话,根本就看不出是个病人。而大姑却被拖累得又黑又瘦,着实让人心疼。这次做手术,家里实在没人照料,只好把大姑父送到了养老院,大姑在那里陪了一星期,看他适应了,才住院做的手术。出院后,直接去养老院陪着大姑父,准备在养老院安度晚年了。

  回想大姑的一生,着实不容易。77年前大姑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大姑出生那年爷爷不在家,父女未曾谋面。由于解放战争到了关键时期,1947年爷爷就积极投身革命,应征入伍,后随太行山区独立团南下参加全国解放战争,后转战四川。大姑上面有一个大她7岁的哥哥,除了母亲,家中还有个五十多岁的奶奶,一家四口人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由于爷爷不在家,加上奶奶刚生下小孩,家里一下没有了劳动力,生活陷于困顿。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靠奶奶一个人操持。犁田、耙地、收割、扬场,铡草等重体力活就需要央求左邻右舍帮忙。奶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人又长得白皙秀气,由于男人不在家,就会受到一些不良人的骚扰,好心人的帮忙也会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说三道四,加上爷爷打仗出去后,开始还有书信到来,后来就音信全无,只知解放大军已经南下到四川白玉,具体在哪儿,是死是活也不知。奶奶横下一条心,在大姑四岁半那年,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大老犍卖了,买了些家里必须的物品,磨了些粮食,够家里三个人(当时我的母亲因为姥爷去世,外婆改嫁,作为爸爸的童养媳寄养在奶奶家,说是侄女服侍姑,比大姑大九岁,当时也只有13岁)吃上个几个月。剩余的钱带上,爸爸那年11岁,上过几年学,认识字的。奶奶带着爸爸到当地政府开了介绍信,就出发寻找爷爷去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0年啊,大姑那么小的孩子,从此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与自己的表姐(我的妈妈)和一个5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听大姑讲老奶奶是个极自私的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常年以粗粮和野菜度日,家里有点白面,她会趁着我妈妈去地里干活,做上一碗酸汤面叶,自己大口小口就吃了,大姑站在旁边吸溜者鼻涕,饿得多想让奶奶给自己喝一口汤呀,哪怕一口也行啊!邻居小宝奶奶对老奶奶说:“给搅(爷爷小名)娘,让孙女喝一点吧,孩子这么小。”老奶奶说:“小孩子吃啥类,长大喽,好吃的东西多着呢!”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大姑把这些话学给表姐听,姊妹俩抱成一团,哭成了泪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姑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家庭里一天天长大,终于绽放成一朵铿锵玫瑰。

  奶奶带着爸爸,一路走一路打听,走走停停,一会儿骑马,一会儿坐船,一会儿骑骆驼,一会儿坐汽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四川白玉县甘孜州找到了失去音讯的爷爷。爷爷当时南下打仗,由于识文断字,主要任文职干部,四川解放后,官兵就地安置,成为当地一家水电厂的厂长。一家人团聚后,爸爸被送到康定去读书,奶奶留下在当地靠给别人做衣服,洗衣服贴补家用。奶奶到白玉后,又生育三男两女,爷爷整天忙得不着家,无人帮忙照料的奶奶,一个人里里外外忙得不可开交,更别说当年交通不便,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互通信息只有书信,所以要回来一趟也是难上加难。好在爷爷奶奶每年都会寄些钱回家,大姑才得以上了几年学。因为地里活要打理,家里要照顾,所以,我的妈妈就没有机会上学,成了一个睁眼瞎。文革期间,爷爷被打成右派,只有七岁的小叔和八岁的小姑,被爸爸接回老家上学,加上我们姊妹四个,家里一共九口人,一直都是妈妈和大姑操持着一大家人的吃喝用度,甚是辛苦。

  大姑不上学后,就去学了裁缝,从此一家人缝缝补补,全都由大姑承担起来。由于手艺好,又热心,邻居亲戚谁家扯了新布做衣服,都会找大姑帮忙来做。大人的,小孩的,单的,棉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邻村傍社没有不夸大姑心灵手巧的。到了十八九岁,大姑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提亲的,说媒的,踢断了门槛,谁知大姑早与当兵的大姑父鸿雁传书,产生了美好的爱情。大姑父年轻的时候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一米七八的个子,标标致致的一个人,谁见了都夸好。大姑和大姑父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大姑父退伍后,就与大姑成了亲。后来大姑父在大队当村支书,带领乡亲们学大寨建梯田,植树造林,备战备荒,造福一方。后来又从村里调到公社林站工作。姑父是个爱学习,肯钻研的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果树的栽培到剪枝,嫁接,门门清,最后成为林站领导,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与大姑在村西边废弃的煤矿旧址上承包了一片土地,经过平整,整理出了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菜园。当时这个土地啊,非常的贫瘠,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小石头,大姑和大姑父就把所有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捡出去,在地边垒成小堰头,为了让土地又肥力,他两个就从家里拉粪浇灌,有空就捡牛粪羊粪。但是浇水呢,却非常不方便,需要从地面下一个小山坡,到大井底下去挑水灌溉,我去过一次,我空手爬上来都困难。大姑呢?硬是挑着一担水从下边爬上来,我都感到大姑真的很了不起,太能干了。后来修了水渠,从后坡引来了水,就方便浇地了。他俩终于把这块地给打理得非常的肥沃,种啥都长得特别好,由于施的是农家肥,所以蔬菜水果特别好吃。村里人都说在村里要是找一个最勤快的人,最能干的人,那就是小先(大姑的小名)了,很多人都这样评价。

  果园里有苹果,桃子,石榴,樱桃,葡萄,核桃,一到春天,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舞。菜园里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菠菜和香菜是绿的,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西红柿,黄瓜,四季豆,长豆角,大葱……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每到秋天七八月份,在城里工作的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果园里,采摘苹果,葡萄等,就着小河里的水洗了,直接吃。桃子是又脆又甜,苹果是果香扑鼻,葡萄一嘟噜一串串,在微风中摇曳着,咧开嘴的石榴红着脸躲在叶子后面偷偷地笑。中午肯定是土灶台,大烩菜,刚从菜地里摘的白不老四季豆,长豆角一尺多长,葱是刚拔出来的,一地的嫩南瓜数都数不过来。辣椒是必不可少的下饭菜,红绿搭配的辣椒,加上大葱和大蒜,加上大姑自己晒得酱豆,炒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绝,本来都吃饱了,还想再吃一碗饭或一个馒头。每次从大姑家回来都是满载而归,幸福感爆棚。孩子们长大了,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老姑家的果园。

  大姑对我们姐弟是有恩的。妈妈由于常年劳作,省吃俭用,辛苦持家,积劳成疾,得了不治之症,大姑陪着爸爸,带妈妈四处求医,到531医院医治无效,又到郑州,说是癌细胞已扩散,回去该吃啥吃点啥吧。从郑州回来没多久,妈妈就撒手人寰,只有42岁。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无依无靠,当时大哥当兵远在四川成都,姐姐15岁,我13岁,弟弟只有11岁,父亲开始在镇上教书,后来为了照顾我们回村教书,再后来给我们找了继母,本来说好带一个女儿过来,谁知后来三个孩子全带来了,家里一下子多了四口人,开始还相安无事,后来就闹得鸡飞狗跳。父亲为了继母,一直对人家带来的孩子关心有加,对我们却严厉苛责。最终闹得只能分家另过。在我们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大姑始终站在我们的身后,默默地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怕我们饿着,害怕我们冻着,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想着我们。我们三个从结婚到生孩子,大姑都不遗余力地从头帮到尾,连我们的孩子的小被子,小褥子,小棉衣棉裤,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后来我们姊妹三个都到了城里工作,在城里安了家,大姑呢,仍然不放心,每到嫩玉米下来啊,新鲜的蔬菜瓜果下来,总会到城里来看我们,大包小包的给我们带礼物来,最爱吃大姑蒸的菜糕了,每一次来呀,她都是要蒸一二十个,带来给我们吃,我们就分享一些给好朋友,他们都羡慕我们有一个好大姑。记得大哥那年得病做了个大手术,大姑说她虽然人没去,心早就飞去了大侄子身边,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在心里默默祈祷大侄子手术成功,快快好起来。听说茵陈炖大枣和鸡蛋可以让病人恢复得快些,好几年的正月,白蒿刚刚露头,大姑就冒着严寒去挖,挖回来摘干净,清洗后不能在太阳下晒,只能阴干,弄好后我再寄给哥哥。也许心诚则灵,哥哥居然痊愈了,这是老杨家的幸事。所以大姑的恩情我们是不能忘怀的。

  大姑在婆家也是极受欢迎的人。由于大姑父是他们家的长子,兄妹共六人,大姑父的母亲是位极慈祥的老人,善待每个孩子,从不说别人家的闲话,也没和儿媳妇们红过脸。都娶三个媳妇了,还在一锅吃饭,一大家人更是相亲相爱,共同扶持,其乐融融。谁家有啥事都会找大嫂(也就是大姑)来商量,是一大家人的主心骨——定海神针。大姑与大姑父育有两女一男,都是一大家人共同看着长大。兄弟家娶媳妇,嫁姑娘,生孩子都会找大姑去帮忙,拿什么礼,回什么礼,置办啥东西,大姑门门清。生小孩也好,老人去世也好,给小孩做满月穿的棉衣棉裤,小被子,小褥子,大姑手到擒来。老人家去世有啥礼数,孝布不如何拨,大姑都有独特的计算方法。

  由于热心能干,大姑在村上当过多年妇女主任,专门抓计划生育和妇女工作,工作是十分出色的。还多次作为人民代表到市里开会。记得有一次大姑专门到学校去找我,让我中午跟他去市委食堂去吃饭,主要原因是大姑知道我一人在学校做饭很节俭,想让我跟着她改善一下生活,那次吃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大姑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村里每年都会排练节目,共庆新年。大姑不光编词还上台表演,有一次村里的表演队到市里表演,大姑表演了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形象,她滑稽的动作,搞笑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好评如潮。

  岁月如歌,温情长流。大姑今年都77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对邻里的事有求必应,从不推辞,能为亲戚邻居的大事小情忙碌着,她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当然也收获着大伙的赞誉。

  我在心里默默祝愿大姑:您尽管善良热心,老天定会还您健康长寿。愿您松柏长青岁月好,身体康健没烦恼,乐享天伦福满园,吉祥安康度晚年。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