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难改,乡愁难寄,家乡美食又在眼前浮现,那就是让无数狮城儿女魂牵梦萦的沧州名吃——羊肠子。
羊肠子是沧州人除了火锅鸡之外,最为津津乐道的美食了。又名“羊肠汤”或“羊肠子汤”。羊肠子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沧县兴济镇一农户将本来打算扔掉的羊肠子,洗净做成了汤,本意只为充饥,却意外发现其美味异常。后来羊肠子的吃法便不胫而走,又经过多次改良,终有了现在让人垂涎三尺的羊肠子。
羊肠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鲜而不膻、香而不腻、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其做起来不复杂: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羊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之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
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可谓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
羊肠子上市的盛时是冬天。看吧,卖羊肠子的人一般都推着一辆小车,小车的周围都密密地围着一圈吃羊肠的顾客。小车的前端放着碗、筷及各种佐料,在中间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放烧饼或大饼的箱子。他们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停下车后,把锅上的盖子一掀,羊肠子的香味便立即飘进来,充溢着半条街,吸引着过往行人。当人们聚拢到推车前,小贩便会主动递给每人一个小凳,问清要吃多少,然后放好碗,用筷子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内,再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汤,浇在羊肠子上面,顺手又在碗上放一双竹筷,满脸笑容地递到顾客手里。人们接过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顿觉满口皆香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驱散了身上的寒气,赶走了满身疲劳,全身热乎乎的,舒坦极了。他们往往是吃了一碗,再来一碗,有的甚至带口小锅,买上一些拿回家,请家人共同分享。
其实羊肠子能在沧州地区广为流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沧州是整个华北地区回民人口最多的市。众所周知回民主要以牛羊肉为主,而回民本身又是不吃动物内脏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汉人们便将羊肠子煮来充饥,所以便给羊肠子广泛流传提供了温床。
说起来,现在的羊肠子跟过去的羊肠子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现在人们一说谁谁家的羊肠子好吃,一般都夸奖说那一家的羊肠子汤清味正干净卫生。过去根本不是这样的!过去的羊肠子根本就不怎么洗,因为过度冲洗不但会冲掉肠子里面羊吃下去还没有消化完的草,更会冲掉肠壁上的脂肪,而吃羊肠子的大老爷们要的就是那些脂肪。听老人说过,过去煮羊肠子的汤里面都漂着很多羊油和碎油脂,许多食客趁老板忙不过来的时候,自己添汤总是多舀一些油碎子。那时候吃羊肠子,一口咬下去能看到绿绿的东西,可是人们说吃的就是这味儿。开玩笑的说法是一口咬出羊粪蛋蛋来才是正宗!……
没有吃过羊肠子的朋友,如果有一天途径沧州,一定要来尝一尝,绝对会让你回味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