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彭传清:崂山的耐冬

作者:唐赵芳   发表于:
浏览:129次    字数:175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到了青岛,不得不去看看崂山。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也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海拔1132.7米,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美称。当地有人曰“泰山云海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是五A级风景区,可圈可点的东西多了去了。

  崂山有“三绝”,也有“四绝”的说法(崂山茶、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和崂山碌石)。无论古今,众说纷纭,崂山有多少个“绝”,但是,在我的认知中,在崂山,那个被我们南方人称之为“山茶”,在这里却叫它“耐冬”的乔木,当属崂山一绝。

  因为,在崂山,有关耐冬的故事与传说太多太多。

  青岛人为什么要把山茶称之为“耐冬”呢?

  据明代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永乐年间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于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龄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这一时期,张三丰通过移栽花木,对崂山道教宫观的园林建筑,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贡献极大。尤其是他移植的“耐冬”。

  蒲松龄客居崂山时,曾以太清宫内的耐冬为题材,写下《聊斋志异·香玉》妙篇。在蒲松龄笔下,把耐冬描绘成花仙,历经风雨修炼成精,而化名为绛雪。每至严寒的冬季,白雪皑皑,它确不畏冰封雪裹,绿树红花,耐寒盛开。故得名“耐冬”。因此,在青岛乃至整个齐鲁大地,人们都习惯性把山茶称之为“耐冬”。

  三十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当我第一次踏入崂山风景区,迈入太清宫的院内,就被那几棵高大翠绿的耐冬树给惊呆了。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硕大的耐冬。

  崂山的太清宫共有三个独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间殿宇,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东南院是三官殿,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到冬际,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洁白。这两棵古耐冬的树龄,也都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

  那棵被蒲先生描绘为花神的古耐冬,名为“绛雪”的神树,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矗立在三清殿院里。每至花儿盛开的季节,几百朵耐冬花争相怒放。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的时节,耐冬花傲气凌人,不畏寒冷拥雪而开。

  那么,山茶与耐冬究竟是不是属于一个范畴呢?

  经查证,山茶、耐冬均为山茶科山茶属。这么说,山茶、耐冬应是同一个属性的乔木或灌木。耐冬,树姿优美,树叶浓茂,四季长青,花色艳红,叶色葱绿,叶形秀丽,于瑞雪飞舞的冬季开花,花开时花瓣鲜红欲滴,花心嫩黄骄人。崂山的耐冬花花期一般从当年的11月份要开到来年的三、四月份,花期之久,其它乔木或灌木花期与其之比,显然不是一个级别,要有逊色得多。山茶、耐冬,之所以称谓不同,窃以为,可能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已吧。

  崂山的耐冬,几百年来能够安然无恙,长期生长在中国海洋线第一高峰地,这与崂山所处的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崂山濒临黄海,受海洋调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冷,夏凉,秋暖,冬温,空气湿润,适宜于南北方众多植物的驯化繁殖,这也是耐冬能在这里,一年四季绿绿葱葱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9年7月,邓小平到崂山视察。当时崂山山门才刚刚打开,对游客开放,基础设施和条件还不够完善,崎岖的山路凸凹不平。邓小平用浓厚的四川口音说:“这里的景色很美,就是路孬。”当他参观了太清宫后,对陪同的同志们说:“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

  崂山属于岛城青岛市的一个辖区,与青岛市区相距四十来公里。1988年3月8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决定,将耐冬和月季定为青岛市市花。

  如今,青岛植物院里,专门划出了一片地域,设置了“市花园”,种植了很多的耐冬。青岛具有标志性建筑的五四广场,也是市民观赏耐冬花的绝佳去处。据初步统计,青岛现存二十年以上的耐冬大树有五十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就有二十多棵。

  历代文人骚客在崂山写下许多赞美耐冬的诗篇。陆游写道“雪里开花到春晓,世间耐久孰如君”。清朝山东登莱海防道沈廷芳的《耐冬花》:“幽岛凝寒候,花怜玉茗白。绿分泉底清,光印雪边红。孤庙自成种,无人开几丛。乘槎思采采,桑墨路何穷。”这些诗句 ,堪称吟诵耐冬的经典绝唱。

  崂山的耐冬,青岛的一张名片。遗憾的是,时隔三十年,当我再次来到崂山时,还是错过了耐冬花盛开怒放的季节。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唐赵芳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