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黄明山:惊蛰们(散文)

作者:李艳清   发表于:
浏览:46次    字数:251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惊蛰们。

  我一直都是这么叫着的,只是当着人的面说不出口。喃喃自语还是可以的吧,因为我总想说些什么。

  惊蛰们这些节气,是有名堂的,也很有意思。

  我坚持认为,如果要认识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最好的选择是,从惊蛰开始。那具有标志性的天地之籁鸣,刹那间刷新了人世间的倾听。

  对,我指的就是蛙鸣。真的是那一时刻,在那个点上,青蛙们都一个个按捺不住了,不约而同地蹦将出来,“呱、呱、呱、呱……”,那叫声也不知从哪里而来,打破宁静,以点带面,像礼花弹一样散开,于是,整个世界都张开了双耳。

  惊蛰是青蛙们带来的,山谷里、河溪边、田野中、梦幻间……

  有人说惊雷,我也不反对。

  而蛙鸣,自有其乡愁的浓厚色彩,又仿佛有着紧抓土壤的神秘根须。想想在此之前,节气中的雨水作为前奏,或者铺垫,使惊蛰的到来顺风顺水,自然也使青蛙们备足了叩响岁月的精气神。

  是的,说惊蛰们,着实让惊蛰靓了一把,上升成了二十四节气中的佼佼者,惊蛰也大可不必躲闪闪、羞答答的。众所周知,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二月惊蛰春分”,听起来就来劲儿,一个“惊”字恰到好处,特别好听。其实惊蛰最初不叫惊蛰,而是叫“启蛰”,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改名叫了惊蛰,一直引用至今。

  字面上的解释非常简单。所谓惊,取震动的意思;所谓蛰,是指虫类伏藏洞穴不出,也就是动物冬眠。惊蛰,就是让冬眠的动物长梦醒来。

  进一步说惊蛰的来龙去脉,我不能不提到太阳。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的运行情况,完全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进行农事安排,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我时常想,能把这二十四个节气分门别类、滴水不漏地制定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呀!

  太阳让二十四节气有了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的故事。而惊蛰,更是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联想。绕不开的当然是蛙鸣喽。青蛙青蛙,处处为家。青蛙叫声大,惊雷都不怕。青蛙的别名多,鹪鸠赶水波连波。比如在我生活的江汉平原,撇开方言,些微书生一点的叫法,就是蛤蟆。我曾经在《惊蛰蛤蟆》一诗中,对蛤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摹:“在雨水洗过的二月/农人身披黑亮的蓑衣/清早走出屋檐/他们全神贯注/等待蛙声/拱破土层的那一瞬间//这是一个节气的复活/古老的民谣随季候年轻/注定这一天/溢满惊喜或者不安/有人说蛙声四起/不比春雷逊色/红红绿绿黄黄紫紫/走不出土蛙的预言/前不得/后不得/呱呱一声叫唤/好个牵胆扯肝//细雨里听惊蛰/使农人的心贴近土地/贴近生产/他们迟迟不归/他们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考虑中/作好了一年的打算……”说来说去,惊蛰活脱脱就是种田人知心知肺知甘知苦的好朋友。

  而我对蛙鸣的探究总是意犹未尽。我在《辽阔的蛙鸣》中写道:“此时的蛙鸣/比天空更真切/更辽阔/一片水域将田野覆盖/滋润处女般的春日/以及渐渐生动的水草/长在天上的草/用根须抓住大地/赶在无风的间歇/漾起音乐般的波纹//几声蛙鸣/又几声蛙鸣/像一朵一朵的流云/我们的目光在寻觅中安歇/倾听中蓄满精神//辽阔的蛙鸣把我们覆盖/有一种渗透/比梦境更深邃/更销魂/无微不至/影响我们的一生……”于此,惊蛰对我的刻骨铭心,是三言两语扯不清的。

  惊蛰,蛤蟆;蛤蟆,惊蛰。这又让我想起了一首民谣:“蛤蟆惊蛰前,大路变水田;蛤蟆惊蛰后,水田当大路。”这其实就是一则经典的农谚。农谚,就像一个睿智的预言家,好像把世间万物都看透了似的,准得很,不会让你生出半点怀疑之心。瞧,连干旱和洪涝都与惊蛰、蛤蟆找到了内在的联系,不是一年两年,不是一生三生,这其间,该有怎样的劳顿怎样的沧桑啊……

  惊蛰蛤蟆,我们是无法穷尽其精奥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那样地具体着。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包括吟咏,包括歌唱,包括我们对诸多事物的看法。“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支腿,花花绿绿跳下河里的水……”说是童谣也好,说是儿歌也罢,如此抑扬顿挫,五颜六色,便构成了节气中的风景。这是一首流传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域潜江市的经典民歌曲目——《数蛤蟆》。《数蛤蟆》可不得了,数学、美学、音韵学启蒙什么的,信手拈来,别无他求了。毫不夸张地说,《数蛤蟆》在当地人人都会唱,其曲调、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清新、幽默、风趣、朗朗上口并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从音乐的角度讲,也是相当有特点的,音区很宽,由低音到最高音,跨越十多度音程,再适当加入个别的装饰音,犹如春水荡漾,情感缤纷,唱着唱着,蛤蟆陶醉了;唱着唱着,人都要飞了。

  从惊蛰们说开去,真可谓海阔天空,别有一番景致。二十四节气,不知有没有节气之首的说法,比如立春,习惯性地被排在前面。不过我觉得,立春太有模糊性了,不像真的就春了,很多的时候,春都是卡在腊月里的,外面还寒风阵阵,人们一个劲地喊冷。可话又说回来,二十四节气,一经尘埃落定,就有它的天衣无缝了。二十四节气,也就四十八个字,还会有什么大不了?不,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回事。我曾经盯着这四十八个字,盯得两眼通红。真的是有情况,学问都在里面藏着呢。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仔细看喽——如果将二十四节气48个字中重复的21个字抠掉,就只剩下27个字了,不妨数一数:立、春、雨、水、惊、蛰、分、清、明、谷、夏、小、满、芒、种、至、暑、大、秋、处、白、露、寒、霜、降、冬、雪。好像没什么意义呀?这是不是有点玩文字游戏、钻牛角尖呢?

  问题来了,无论是“48”,还是“27”,还是“21”,包括节气个数的“24”,都是“3”的倍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讲究,我是捉摸不透的。或许,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让我们至今还蒙在鼓里。

  每一个节气都有曲里拐弯、可歌可泣的传奇,每一个节气都相互照应着,好比那玉树临风、戛玉锵金、亭亭玉立,同时为下一个节气的到来抛砖引玉。

  惊蛰们,二十四节气,恁大一家子,作风实打实,脾气各顶各,有名堂,有意思。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