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赵晓阳:我的小学老师们

作者:何勇兵   发表于:
浏览:48次    字数:220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4篇,  月稿:0

  岁月如流,冲蚀了久远的记忆,却很难消磨掉内心曾经的感动。

  时光在心中倒流,曾经的,我的那些小学老师们,在眼前一帧一帧闪过,或语或笑或回眸,往事如昨,心绪起伏涌动起来。

  瘦小身材,带个时髦的金丝边眼镜,一开口,地道的安庆话如同咬蚕豆,嘣响嘣响的,那是一年级数学金老师。

  上小学要做学前测试,金老师是主考,也就是问问姓名、生日等等,再出几道简单的加减心算题。我胆大顽皮,也不怯场。

  “啧啧,这伢(ea)子金逛逛滴”,听完我干脆利落的回答,金老师竖起大姆指,冲着身边老师说。这是表扬我很“聪明灵光”。兴冲冲地跑回家,我告诉妈妈,“老师说我金逛逛滴”,一连好几天,我心里都是喜滋滋的。

  金老师教数学很有技巧和方法,她的数学课一点都不枯燥。

  “同学们,记住了哦,斤到克(音:kie),是五百(音:bei),一斤等于五百克”。

  学习度量衡换算时,金老师用安庆话编的这句顺口溜,40多年后我依然记忆犹新。

  金老师爱人江老师在另一所小学,也是数学老师,名气很大。金老师女儿和我姐是高中同学,后来也站上了三尺讲台。金老师夫妻间相互成就,家庭中女承父业,传为一段佳话。

  1980年前后,师资培养体系刚刚恢复,老师们的普通话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比如我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

  王老师从乡下调动来校时间不长,高高胖胖的身材,齐耳的短发,脸上总是浮现着憨憨的笑意,操着一口我们听不太懂的方言。

  有次下课,我们小屁孩围在一起,争相模仿王老师:

  “同学们,铅笔盒(音:huo)要放到桌子角(音:guo)上哈”。

  恰好被路过的王老师听到了,她一笑而过。

  王老师性格随和,很少批评同学,对我们非常宽容。

  从二年级结束,我每升一个年级,原来的班级都会被拆散,再重新分配到一个新的班级。学校如铁打的营盘,而我成了流水的兵,小学5年,竟然换了4个班级。

  在校园里,年轻的汪老师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数,很有时代感。她的胸前总挂着个体育课用的口哨,每到教室,首先哨子声必会响起,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汪老师是我三年级班主任,体育老师,曾是下放知青。

  有段时间,汪老师搞了个类似于大扫除的运动,从教室环境卫生到学生个人卫生,亲力亲为的督查,不放过一个死角。熊同学成了这场运动的一个典型。

  熊,十分漂亮的小女孩,一头自然卷的黑发,不仅长得像洋娃娃,还会唱很多洋歌曲,比如她唱的印尼歌曲《宝贝》,至今我都觉得没有人唱的比她好。

  逢到雨天,体育课改在教室内,或者开班会,汪老师都要亲点小熊为我们全班唱歌。熊一度成为我们全班羡慕的小明星,也是我心中暗暗崇拜的小偶像。

  熊同学命苦!母亲很早去世,是个没妈的孩子。

  一天班会课上,汪老师一脸严肃走进教室,手指熊同学,你!上来!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事情。

  50多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熊。

  霎那间,熊红扑扑的脸变得特别的白,是一种苍白。她低着头,手里捏着张小纸条,哆哆嗦嗦从座位起身走到讲台,捧着小纸条,一字一句的念,“老师、同学们,我不讲卫生,经常不洗头,我头上有虱子,要不是汪老师及时发现,不知道会传染给多少其他的同学,我对不起你们,今后我要~~~~~~”。

  熊垂着头,眼中的泪和着额头的汗,不停的从脸颊上滑落,润湿了手中不停颤抖的检讨书。

  自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听到熊的那些美妙歌声了。

  从四年级开始,按照教学安排,语文教学开始有写周记要求。

  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班主任方老师宣布:

  “同学们,为了搞好大家的语文学习,我决定啊,我们班不写周记,我们写日记,大家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特别要求。就从今天开始写啊,明天我要批改。”

  方老师话毕,教室里一片哗然!

  那天晚上,我开动脑筋,用心写出了第一篇日记《一粒饭》,大意是表达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之类的观点,题材是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

  第二天,方老师批阅完所有日记,特别把我的日记在班上做了宣讲和表扬,给我的日记划了个大大的“甲”,还加了个红彤彤的“好”字。

  到四年级结束时,在方老师严格管教引导下,我逐渐形成了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并且坚持多年,受益匪浅。

  回忆一个人,初见的印象最最难忘。不然,我怎么还能想起5年级班主任杨老师呢?

  那是新学期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已是夕阳西下快下班的时间了,贪玩的我急匆匆赶往学校报到。

  班主任办公室在教学楼西头,屋子里散射着落日的余辉,黄红的光里坐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伏在桌上批改作业,手边间冒出的缕缕烟尘,轻轻的升起,飘向窗外。再仔细一看,哦,这个杨老师是会抽烟的。

  “杨老师好!我来报到。”我忐忑道。

  老太太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深吸一口烟,悠悠的问,“嗯——!你号么啊?”

  号么啊?啥啥啥!我一头雾水,听不懂也不敢问,呆若木鸡。

  静默了片刻。

  “你叫么名啊?”杨老师加重了语气,也提高了声调。

  这下,我终于搞明白了“号”字还有这个用法。

  据说,杨老师是读过私塾的。在我眼中读过私塾的人都很牛。也不知道杨老师是不是真的读过私塾,但她的板书、钢笔字都很漂亮,批改作文时,她一般都用毛笔,在我眼中,杨老师的字比字帖上的好看的多。

  1978~1983年是我的小学时光,如今,小学老师们大多都是耄耋之年了,不知他们现在可都安好?恰逢教师节之际,我想对老师们道一声,老师好,祝您们节日快乐!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何勇兵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