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不要做事与愿违的傻事

作者:洪和胜   发表于:
浏览:109次    字数:170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不久前,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居民医保缴费情况引发关注。一位网友报料称,该镇对2024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缴费情况予以通报,并对征缴进度进行了评比,对未达标的村集体和干部作出罚款处理。对此,网友反响强烈。

  12月7日,一张通报图片在网络上流传。该通报显示,截至11月23日上午,全镇居民医保缴费占比52.43%,征缴进度第一名的大王村完成率为73.01%。根据评比办法,大王村获得1000元奖励,而郝屯村、胡桥村因未达到要求被罚款500元和400元。此外,个人征缴进度未达到70%且排名靠后的居民将受到200元的罚款。

  大杨镇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征缴进度奖罚是每个村都同意的。他们认为,居民医保本身就是一项惠民工程,旨在督促村干部将宣传落实到位,奖励和惩罚是给村里下达的任务。

  “征缴医保进度”事件涉及到社会医保政策、村级管理、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居民医保缴费进度进行评比和奖罚的做法。

  一方面,这种评比能够倒逼村干部更好地宣传和推动居民缴费,提高居民参保率,确保医保政策的有效落实,保障他们的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人们对奖罚机制的合理性产生疑问,是否需要通过罚款方式来强制推动居民缴费,而不是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居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谁都不糊涂,医保是一项个人缴费、国家补助、互助共济的民生工程,动员村民买医保是有必要的。但是,动员不等于强制,不能采取强人所难的做法。用“征缴医保进度”来考核数量,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把压力转嫁到村干部、村民身上,不达标,就罚款,如此一来,医保缴纳就变了味。

  道理很简单,这事不是强制所能完成的。村民有选择不参保的权利,如果采取过激手段,极有可能激化矛盾,事与愿违。而所谓的“让征缴工作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又任务到人、责任到岗”,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在执行中难免“动作”变形,让村干部牢骚满腹,影响到他们其他工作的开展。

  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是一项利民的好政策。好政策却需要以罚款的方式来促进,应该是这个政策在当地没能很好地落实。

  要想提高参保率,宣传固然重要,但群众的体验才是最关键的。解决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把难点和堵点打通。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社会调研,全面、充分了解民众的真实心声,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参保?具体情况是什么?是负担太重还是觉得不值得?

  每家每户的情况不一样,村与村之间也有差距。如果是确实没钱交不起,对这部分人有没有帮扶措施?如果是觉得不合算,是嫌报销额度低还是流程不方便?

  许多问题不是单靠村干部层面就能解决的,不能一边是村民不愿缴,一边是一刀切式考核罚款,让村干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基层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绝不是靠几个文件、几项规定就能做好的;遇到问题,也不是靠罚款就能解决的。通过奖惩考核医保收缴进度,的确让医保收缴变了味。

  可想而知,村干部为了自己工作达标,难免会想尽办法说服村民参保,这中间会不会出现夸大医保作用的可能性?会不会让村民对国家参保的自愿性原则产生误会?更有甚者,为了完成任务弄虚作假,甚至利用手里的一点儿权力迫使群众缴费。这样,任务可能完成了,但也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政府形象。

  村干部工作需要考核没有错。但如何考核、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还需要动一番脑筋,需要更多的智慧。不要因为考核奖惩让参保政策走了样,把好事办得村干部叫苦连连、村民也不认为好。

  民生工程要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是一门艺术,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买医保,有保障,但一涉及掏钱,老百姓心里就会掂量掂量,如果相关部门不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深得人心,群众难免犯嘀咕,乃至心生抵触。

  缴纳医保是件好事,应本着自愿的原则开展,与其逼着村干部征缴,不如换个思路。我以为,相关部门应该多在疏通和沟通方面下功夫,在宣传效果上做文章,让村民真正理解医保的作用和益处。

  实践证明,凡事一旦强行摊派就会变味,乃至变质。从这个角度上讲,当地相关部门应该思量的是,如何有效地刷新工作理念,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求出发,改进工作方法,千万不要做事与愿违的傻事!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管淑平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