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刘振科:生活中的智慧

作者:宝塔   发表于:
浏览:35次    字数:208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炎炎夏日,清凉之风乃人之所求。

  有几次去看望母亲,本来天气十分炎热,可一进门并没有预感到闷热,反而小风习习。瞥了一眼空调,空调并未工作。

  找不到原因,我诧异地问母亲:“家里咋这么凉快?”

  母亲笑了笑,并没回答。

  “外面闷热得没有一点风啊?家里哪来的风?”我继续问道。

  “一楼就是凉快”,母亲没有正面回答,似乎又回答了我。

  又是一个周末的上午,三十七八度的气温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按照约定,今天我接母亲去赶集,闲逛着买点东西,主要是体验曾经熟悉的乡土气息。

  母亲忙活着拿上几乎不碰的钱包,揣起一天几乎没有电话的电话,准备下楼。

  临出门,她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转身走向阳台。我见她把阳台的窗子全部打开,然后把阳台与客厅的推拉门拉开,专注地调整着推拉门的缝隙,最后在中间和一侧各留了三十公分左右的缝儿。

  “这边行了,这边行了”,母亲一边自言自语地点了点头,一边走向客厅北侧。用同样的程序、手法和尺度,把厨房的窗子和厨房客厅间的推拉门也开到合适的开度位置,然后满意地摆摆手说:快走,赶集的!

  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认为母亲开窗通风而已。可当时室外没有一丝的风力呀?树叶静止地耷拉着,只有百无聊赖的蝉鸣在不知疲倦地声声叫着夏天,机械地反复着,随时又令人捉摸不定地停下来。这内在的规律,只是不为人知而已。所谓一花一世界,一物一菩提!

  我一边下楼一边问母亲:“这天开窗也没风啊?”。

  “一会儿咱回家试试,这两个门缝就能形成风。”母亲平静而没有丝毫辩驳地述说着,如同一位久经风霜的智者。

  听后我豁然开朗,又若有所思。原来母亲运用的是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呀!她制造出一个通道,制造出了压差而形成了风。

  赶完集回到家,满头大汗的我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惬意的清凉。心里自豪地想,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能借东风,俺老娘却会造风!

  看来,当智慧与亲情相契合,便化身为严冬里的暖阳和酷暑中的荫凉,便产生了完美的互应与奇妙的和谐。

  而当基于善良的智慧与艺术之美相结合,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前几天端午假期,我有了一次切身的经历。这种感受,必将留在深刻的记忆里。

  前不久,安全美观因素使然,一直计划着对新房室内楼梯进行拆除更换。端午小长假临近,这事儿便提上了日程。施工之前,需对楼梯主体框架进行打底处理,并拆除楼梯下配套的木柜。

  端午节,八点来钟,一陈姓师傅早早到位,妻子是他的搭档,两人开始施工。首先他们要拆除两个木柜。但空间狭小,木柜与楼梯一体化连结,无奈之下,陈师傅便拿起了极具破坏性的工具———铁锤和斧头。

  在节奏混乱的嘁哩喀喳的噪声里,陈师傅如同一位勇往直前的革命志士,义无反顾地在砸烂一个旧世界,又像一位熟练的老铁匠,叮叮当当地在打造着一个新世界。眼前的这个木柜,对于我来讲还算不上是必须打破的“旧世界”,只是事出有因、出于无奈。

  看来,有时的打破非因陈旧落后,只是无奈之举;而创新则是现实需要。这种现实的需要,不外乎整体的有机、搭配的协调、方向的统一、步调的一致、感情的认同。

  两把利器在陈师傅手里被他耍得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眼看着一个刚刚还完好地立在那儿的木柜,转眼间就化作了几块儿大小不等的破损板材。我有点怜惜的眼神,不时地飘落在陈师傅矫捷的四肢和虎虎生风的两把利器上。

  这时,陈师傅跟给他打下手的妻子嘟囔了两句,又转过头大声地对我说:“这个小柜子应该能拆卸,我尽量不给你破坏掉!”

  我一边感激地答应着,一边支愣着耳朵,不自觉间已凑到陈师傅身边。每当从他妻子手里接过一块儿块儿完整的板材,总觉得是捡到一件件精美贵重的工艺品,规规整整地摆放在尽可能远的安全角落里。这失而复得的意外收获,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课间”休息过后,夫妻俩又忙碌了一个多小时。临近十二点,夫妻俩准备外出吃饭。陈师傅随意又似有计划地对我说:“我把柜子给你组装起来!”听口气,组装柜子不是他们的规定动作,而是“课外作业”。

  几分钟的工夫,主体框架便组合完成,只剩下最后两个门扇。这时,陈师傅对他妻子摆了摆手,又郑重其事地把脸转向我说:“组装柜子的这人肯定是个老手儿,是个高手!”

  我跟他妻子都莫名其妙,只有等他继续说下去。

  “你们看!”陈师傅一边说,一边用右手食指顿挫地点着门扇上的折页。

  “你们看,他只上了三个螺丝,给我留了一个螺丝的余地”,“柜门一旦拆卸再次组装,这个螺丝就起到很大固定作用了。”

  听了陈师傅的话,我恍然大悟,又陷入沉思。恍然大悟的是,一直以为这是偷工减料的负面行为;陷入沉思的是,一个螺丝的“留白”究竟是怎样的智慧和善良呢?

  如同绘画中的留白营造出的是一种意蕴美,这一个螺丝的空位所蕴含的意蕴之美,是对人性的尊重、对规法的尊重、对善良的尊重。

  其实,静下心来细想:“造风”也好,“留白”也罢,万事万物之理都是对节奏的一种把握。节奏之下,便有了多寡与深浅、舒缓与快慢、好坏与成败、起伏与聚散……

  生活中的智慧即在于此吧?!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宝塔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