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杨武良:走进芭莎

作者:杨武良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2052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芭沙是一个苗族集居的部落。“岜沙”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树木繁多的地方,它位于离从江县城仅五公里的月亮山南麓,共由5个自然寨组成,居住人口达2000余人。

  走进岜沙,进入你眼帘的首先是莽莽林海,林种既有硕大挺拔的松树,还有枝繁叶茂的伟岸樟树,也有直插云霄的苍劲枫树,各种树林枝丫纵横交错,旁逸斜出,姿态婆娑,整个寨子就镶嵌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清风徐来,树叶翻卷,绿树碧波,摇曳起伏,潇洒自如,村落若隐若现,村落点缀林海,林海衬托村寨,交相掩映,让人叹为观止。

  芭沙人把树作为图藤崇拜,对树有一种厚重的人文情怀,即便芭沙的苍劲古木比比皆是,但芭沙人生活信念是不能随便砍树的。在当地每逢一个孩子出生,家里人就会为孩子种下一棵属于他的树,当孩子变老去世时这棵树便用来制作他们的棺材,棺材不用去皮,现砍现用,把逝者裝入生树棺材送往山坡高处下葬,这湿重的棺材累得抬棺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芭沙人死后既不留坟丘,也不留墓碑,只在埋葬死者的地方又种上一棵树来祭奠他们的亡灵。既便迫于生计要砍树,也是万般不舍。1976年,当地人在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仰而砍了一棵大樟树去建毛主席纪念堂,现当地人在此树篼处建风雨亭,以示永恒的纪念。

  芭沙人生来是一棵树,死了也是一棵树,他们用树来诠释着生命的神奇、淡定与浪漫,体现了芭沙人“天人合一”的心灵感悟。

  芭沙男人穿着没有拴皮带蜡染布直筒大裤管裤子,身穿着无领右开襟蜡染衣,头顶留有一个发髻,他们外出时,火药枪,腰佩无弯刀是必备的携带品,而有表演时,火药枪,腰佩无弯刀,芦笙成了他们必备的表演道具。

  芭沙男人崇尚武力,勇武威猛,刀枪常不离身,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也曾经经对他们所持枪支进行收缴,但持枪人死活不交,政府担心激化民族矛盾,便允许他们持有火药枪,但不许他们用枪猎杀野生动物。

  芭沙人去世后,只在家留一夜,第二天黎明就出殡下葬,出殡时,巫师高喊“母耶”(去啦的意思),百枪向空齐射,撼声动天地,为死者壮行,芭沙也因此成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芭沙男人的剃头刀很奇特,他们用“镰刀”剃头,剃掉头顶四周的头发,把中间的长发保留并挽成发髻,这种发式被芭沙称作“后棍”,这也是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这也成了“芭沙文化”的聚焦点,理发师王吉甩曾经登上央视舞台去进行现场表演“镰刀”理发技艺。

  芭沙人秉承了秦汉文化遗风,日本人也坚信芭沙苗是他们的祖先,因为日本的武士极像芭沙男人的装束,所以,芭沙苗寨也常有日本人来寻祖。

  芭沙女人则绾偏髻、木梳缠发,身着三角裙,裙子有两种,一种是全黑裙,此种裙表示未婚,另一种是黑裙脚带白型,此种型表示已婚。

  芭沙人能歌善舞,芦笙节是芭沙最隆重的节日,每逢芦笙节,男人亦吹亦跳,跳在内圈,女人亦跳亦唱,跳在外圈,舞姿飞扬,激情彪悍。

  芭沙是“共产主义”的天堂。当地在未禁猎之前,每逢猎得野猪、野牛、野羊每户都分到一份。禁猎后,他们宰杀水牛,也是每人分得一份。

  每户将分的牛肉制成“牛瘪”。牛瘪的制做方式就是将切好的辣椒、生姜,花椒,大蒜先炒香,然后放入切成丝状的牛肉拌炒熟后,再将牛小肠内未消化的食物放入锅内烹煮,煮上一两分钟该菜肴便可以出锅,这便是“牛瘪”的制作方法。每户将“牛瘪”摆成长桌宴,行令赌酒,只到醉意朦胧才散去。

  芭沙人以糯米食为主,糯米的种物是“禾”,“禾”采收时,是将摘刀一根根地将“禾”摘下,然后捆成把,并将“禾”把挑回家晾晒在“禾”架上,禾把干了便将其放入户外的小谷仓,小谷仓从不上锁,因为千百年来芭沙从未发生过偷窃现象。

  芭沙的姑娘一般都不外嫁,外嫁既不方便照顾父母,又很难分到责任田,而嫁在当地,娘家可以陪嫁一份责任田。每逢农忙季节,年轻的夫妇都要把女方娘家的农活忙完,才回来做自己家的农活。

  芭沙人建房时,村民都来帮忙,来者自备酒菜,主人家只需做饭,活忙完后就每人将带来的菜摆成大席,对酒当歌,侃天阔地,只到酒足饭,然后怏怏散去,岁岁年年,户户如此。

  如今的芭沙,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寨口,岜沙人也学会了在寨口设个简单的路障,收取探访者一些费用,若探访者要看村民歌舞表演,也仅向每位探访者收起一定元的演出费用,经过日积月累,村委然后将收得的费用平均分给当地每一个人。

  芭沙人离县城很近,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封闭的的文化传统,他们坚信自己是“蚩尤大帝的子孙”,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信才使他们坚守着自己千年未断的文化家园。芭沙是一座被被现代文明洪流淹没的“文化孤岛”,是黔东南“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芭莎曾被中国生态协会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村”。

  行走在芭沙,就感觉就进入了一个远古的时光隧道,寨子以外的一切滚滚红尘仿佛与芭沙人无关,芭沙人依然按自己久远的文化方式生活着,芭沙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远离喧嚣,修复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的精神家园。我走在返家的道路上,回望芭沙,心里默默的叨念:“芭沙除了美还是美”。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熊猫墨韵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