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童年的麦场

作者:晓晖   发表于:
浏览:29次    字数:331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夜来南风起,小麦伏垄黄。”时光也真够匆忙,还没来得及感受麦收的气息,田野已是一片空旷,麦子已经颗粒归仓。

  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这是多年以前农村的常态,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农业的进步,农村的麦收季已经感受不到那种繁忙的氛围,一切变得简单而从容,麦子熟了,只需要几个小时,收割机就会收割完毕,直接给送到家门口,人们只需要摊开小麦,晾晒两个晌午,即可归仓封存,大功告成。

  现代化机械化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这简单安逸匆匆而过的时间里,总感觉少了一些韵味,少了一些生活的质感,让思绪把我们拉回那遥远的麦季,从小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一下那特有的繁忙和热闹的氛围吧。

  时令已是小满。初夏的太阳高高挂在头顶,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一切都显得明亮而热烈。天空浅蓝浅蓝的,在明丽的阳光下显得很低。大地上,水草丰茂,木秀繁荫,地里的庄稼象发了酵的面团膨胀疯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子已经没过了膝盖,灌了浆的麦穗沉甸甸地立在顶端,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晃,放眼望去,高低起伏,翻滚着青碧的麦浪。

  “小满小满,小河渐满。”小满过后,雨水逐渐多了起来,喝饱了水的小麦快速成熟,作着丰收前的最后冲刺。麦场也该修补整理了,准备迎接收割后的繁忙。

  我童年的时候,每个生 产队都有一块场 院,用来处理收获的庄稼。脱粒、晾晒、盘垛等都集中在这里进行。麦收是一年当中最先在这里举行的盛宴,未雨绸缪,早作准备修补好场院是麦收前最重要的工作。

  一场透雨过后,太阳刚爬上屋顶,村外的场院里就传来吱吜吜轱辘辘的压场声。生产队的青壮劳力都集中在这里,在队长的按排下有条不紊地干着各自的营生。年长的都挎着一筐细碎的麦糠麦秸草,均匀地撒在湿漉漉的场院上;年轻的男男女女,两人一组,拉着雪白沉重的大碌碡反复来往碾压平整。人影往来穿梭,碌碡吱吜轱辘地滚动,夹杂着年轻人愉快的笑声。蓝天底下,不时有喜鹊喳喳地飞过,燕子高高低低地掠过,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远处的田野里,布谷鸟"咕咕咕咕”地叫着,仿佛是它从春天叫来了夏天。近处的水沟里,刚下过雨,水浅浅地流淌,一种叫“滑溜板”的青蛙"咯咯咯”地叫,藏在茂密的水草间,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切都那么美妙和谐,掩藏不住即将丰收的喜悦。

  压好的场院,经过几晌太阳的曝晒,变得干爽平整,等待着麦收的来临。

  麦子成熟了,燥热的南风掠过整齐而辽阔的麦田,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似乎在召唤人们快快收割。

  较早的时候,收割小麦连镰刀都少用,生产队安排了壮劳力用手薅,这样连根拔起,根子可以用铡刀铡下来当炊火草,物尽其用,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连炊火草也变得很金贵,不舍得丢掉一丝一缕有用的东西。

  生产队的场院是最繁忙的地方。宽阔而平整的场院里堆满了从田野里收割回来的小麦,堆成一座座小山,排成一列列长城。大人们往来穿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自的营生。

  场院中间,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打场脱粒。柴油机轰鸣,宽扁乌黑的传送皮带连接着柴油机和不远处的脱粒机,传送带拧错翻滚,拉动着脱粒机呜呜地响,脱粒机进口两边各站着一个壮硕的青年,正在不停地往机器里塞麦秸,他们身后三四个青年站在高大的麦秸垛上,用木杈挑着麦秸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输送着。不停翻扬的尘土,把这几个青年的脸洒了灰黄的一层,象一个个小土猴,滑稽得很,但人们忙得都懒得笑,只顾忙着眼前的营生。黄澄澄的麦粒从出粒口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一筐一筐地堆放在不远处,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用推耙木锨把麦粒均匀地摊开,然后赤着脚把平展着的麦床出溜出一道道沟,大人说这样晾晒干得快。

  在场院的另一边,两个老头在扬场。晾干了的麦子里面还夹杂着细糠,需要把它清理掉,这就需要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通常由年长的老把式来干。扬场的地方要远离草垛,要有风道。用木锨把麦粒高高抛上去,风吹走麦糠,麦粒沉沉地落下来,另一个人手拿一把大扫帚轻轻地掠走还残存的麦草。扬起的麦粒要高,不能太厚,也不能太散。太厚,麦糠吹不走;太散,麦粒落得满地都是。这全凭手的力道和把控的那个劲儿,一般人还真干不好。

  麦收“大片洋”的时候,场院也进入了高潮,田野里收割的麦子潮水般涌进场院,码成一排排高大"城墙”。生产队能干活的老老少少齐上阵,加入这场"大会战”。有的创麦把儿,有的铡麦根,有的堆麦秸垛……白天忙到深夜,整个场院机器轰鸣,人影忙乱,好不热闹!晚上,小孩子不经困,干着干着,身子一歪,躺在草堆里睡着了,有的甚至被麦秸草掩盖了也不知道,害得大人到处找,等到他睡眼朦胧地从草堆里爬出,大人才松了一口气,虚惊一场!

  小孩子最怕的是创麦把儿。每家每户天天按人头分,面对小山似的麦秸垛,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干完,那种困到极点也捞不着睡觉的感觉太难受了。有时抱怨地问大人,干吗要干这个活?大人就讲讲它的用途。创麦把儿的主要目的是把麦穗集中在一起,用铡刀铡掉,这样脱粒省事,剩下的麦秸用处也很多,用它培屋顶,打苫,打草席子,蒸馒头用的垫草等等。那时候,人家盖房修屋买不起瓦,屋顶都用麦秸草厚厚地培上一层,不用花钱还冬暖夏凉。用麦秸编织的草苫一卷一卷的,苫盖在硕大的麦秸垛上防雨,滴水不漏。用麦秸编织的草簾子家家户户都有,夏天晚上在街头乘凉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有点扎人,须铺上棉布单子才好。

  就这么辛苦着,忙碌着,人们的脸上都透着一股丰收的喜悦,这种氛围也感染了孩子们,从村子的各个角落里聚拢过来凑热闹,在曲曲弯弯的麦堆草垛间追逐打闹疯跑。大人忙他们的,小孩子们只管自由自在地玩,玩疯了不免干扰了大人们作活,引来训斥和驱赶,于是,就到场院边刚从坡里拉回来的麦垛组成的空隙里玩耍,这里不妨碍大人干活,可以安心地做我们喜欢的小游戏。最常作的就是“盘脚盘”。麦根上带来的田野里新鲜的土,抖落在地上,我们把它聚拢来,堆成一个小土堆,光着脚伸进土里,细细的,温温润润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真舒服啊!几只小脚插进土里,脚掌贴脚掌,拍着手唱起了那熟悉的歌谣。"盘脚盘,盘三年,三年整,开花蓬,大鬼小鬼,咬牙咔哧儿。”愉快的歌声随着夕阳下的微风传到很远,很远……只管高兴地唱,至于歌词的意思,即便是现在也不甚明了,当时只不过是顺口溜罢了。

  该回家了,照例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大人们都去干活了,没有什么人,小巷显得非常僻静,就这么蹓蹓跶跶地走着,不经意间,一抬头,啊,墙头上谁家的石榴花开了,鲜红鲜红的,像一支支火红的小喇叭,掩映在苍翠的枝叶间,煞是好看!不禁留连驻足,仔细端详,直到暮色氤氲开来,花变得黯淡,带着满足的心情向家的方向蹦蹦跳跳地跑去。

  麦季基本过去了,麦场上繁忙的景象也结束了,就象大海退潮一样,一尽都归于平淡。但还没完全消停,还有些扫尾的工作去作。生产队要颗粒归仓,脱过粒的麦秸上还残存着“漏网之鱼”,晴空丽日的晌午,场院保管员头戴斗笠,手拿皮鞭,站在摊开的麦秸场的中央,牵着一条长长的缰绳,赶着毛驴,毛驴拉着有条棱的小碌碡转着圈压场。压几圈后,就停下来,用木杈翻翻压实的麦秸,抖弄抖弄麦粒,然后再压几圈。如此三番五次地倒饬,麦粒基本上都脱落下来了,才算作罢。麦粒晾晒干了,堆起来,一麻袋一麻袋地归到仓库里,等着上缴公粮后再分配到各家各户。

  场院边上堆起了几个硕大的圆柱型的麦秸垛,上面苫着尖尖的顶,很是壮观。场院里还铺展着没晒干的麦秸草,厚厚的很松软。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这里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照在麦秸草上反射着皎洁的光,孩子们在草地上摸爬滚打,追逐嬉戏,松软而带着麦香的草特别亲切,总能吸引你和她亲密接触,抓一把闻一闻,在上面肆无忌惮地翻滚,脸贴在草上感受她的温暖,甚至让麦茬扎一扎都很惬意。有一次,小伙伴们捉迷藏,一个小伙伴钻进小麦草堆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等到秋风起了,高粱红了,谷穗弯了,玉米熟了,场院又开始了繁忙的景象。“三秋不如一麦忙,一麦不如三秋长”,秋收虽然不如麦收那样繁忙,但拖的时间比较长,倒显得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直到老秋,庄稼全部颗粒归仓了,场院这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