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子1988年6月27日的《日记》(“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我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是:海子父母一共生了四个儿子,海子排行老大,并没有姐姐,为什么要说“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试着改为“兄弟 今夜我在德令哈”,又太不成样子,没有诗意,倒像江湖好汉的语气;说“妹妹 今夜我在德令哈”也不行,像是贾宝玉在对林妹妹说话。请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贤富教授,陈贤富教授是海子的高中同学,研究过红学。陈教授答复,这里的“姐姐”不属于人类,可能是指神仙姐姐,如人间的林黛玉、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等。还有人说,“姐姐”是海子的恋人。另外一种说法是指所有美好的东西,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已的信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惜海子不在了,不然可以当面求证。
毫无疑问,诗中的“姐姐”是诗人倾诉的对象。全诗四次深情地呼唤“姐姐”,并且最后还强调说“今夜 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表明诗中的一切都是只对“姐姐”一个人说的,在这个荒凉的小城,海子心心念念的只有“姐姐”一个人!
我与海子相识,大约是在1971年上半年的开学期间。查湾村境内有一条河流,自北向南,将全村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海子家在河东,我家在河西,查湾村唯一的一所完小——永红小学位于河西,当时河上没有架桥,河两岸来往需涉水过河。为了河东低年级学生上学安全,查湾大队专门在河东设立了一年级班和二年级班。我和海子都是1969年入学的,1971年上三年级,海子便来到河西这边的永红小学上学。记得第一次见到海子,感到很新奇,白白胖胖的,脑后还留着一小撮“洋胡子”,像一个可爱的洋娃娃。我摸着海子的“洋胡子”,老腔老调地说:“还是嫩歪歪的呢!”惹得在场的老师们哈哈大笑。其时,我自已也不过才八、九岁。
其后,永红小学同学三年六个学期,高河中学同学五年半十一个学期。中、小学期间,海子一直都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那一个。印象最深的是初中三年的生活,从初中二年级开始,高河中学基本上不上课,经常开大会,“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水浒》”,还有就是生产劳动,管锄头、铁锹等劳动工具的是一名右派分子,叫蒋自培,在大会上挂牌批斗过。我和海子喜欢传递阅读小说,《西游记》《水浒传》《金光大道》《苦菜花》《上海的早晨》……,青春萌动期的我们曾一起兴奋地谈论书中一些描写性的情节,有一次,海子不知从那里弄来一本书,书名《霄》,我们第一次知道了男女接吻这样美妙的事情。我们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我们对自已不姓孙感到遗憾,对猴子充满敬意,喜欢“老孙”这个称谓,“老孙去也”,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之外,我们羡慕得要死。我至今仍不明白的是,海子为什么老是把“孙悟空”念成“孙玉空”?
1979年,海子考上北京大学,我考上安徽农学院,这一别,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在我的印象中,海子永远是那个“嫩歪歪的”大男孩!
我觉得诗中“姐姐”这一词还是理解为同辈年长的女性为宜。海子只是一个大男孩,小男孩依恋妈妈,大男孩渴望姐姐的呵护,这是人之常情。我们的诗人虽然还是大男孩,却要思考太阳、地球、人类……这类深刻的哲学问题,双重的人格,使他不堪重负,确实需要有一位姐姐来关心呵护他。可惜,姐姐没有出现,我们的天才最终陨落了!
比起神仙,我更愿意相信姐姐是一位凡人。“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我不关心总体的人类,只想个体的你,而不是说姐姐不是人类。神仙姐姐,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求神拜佛,祈求神仙护佑,此类行为,我们的诗人岂能为之?
歌德说:“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据此,我们是否可以把姐姐这一形象理解成海子为了抒情专门创造出来一个完整体,我们阅读《日记》,一切都会显得很自然,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美好的姐姐在现实世界里是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把姐姐落实到某一位具体的女性身上,我们一定会感到失望的!
试比较曹子建之于洛神,海子之于姐姐。说到洛神,我们知道她是洛水的水神,名宓妃,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关于姐姐,我们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音容相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固然与诗、赋两种文体的要求有关,同时也凸现了姐姐这一形象的特殊魅力,她让海子魂牵梦萦,她让我们浮想连翩,我们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姐姐!
姐姐是特殊的那一个,再次运用代入法依次将姐姐代换成薛宝钗、刘三姐、安娜·卡列尼娜、Agnes……效果大打折扣,她们与姐姐不是等价的。海子的姐姐不可替代!海子的姐姐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