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好心未必好报

作者:星空女神   发表于:
浏览:40次    字数:315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23篇,  月稿:0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不报天报。善恶有报、因果报应,是道家、儒家、墨家和佛教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所有正直善良人们一直坚信的道理和一直期待的愿望。成语、典故和史书、典籍里多有记载和描述,诸如“善为寿相,德乃福根”、“作善降祥”、“作饔得尝”、“恶贯祸盈”、“恶稔罪盈”等等都是对善恶因果报应的祈愿和注脚,反映了世俗人群单纯、朴素的思想情怀。

  古今中外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典型例子不胜枚举。比如韩信与漂母、秦穆公与野人、张胜仁与野鸡、徐永昌与师爷、弗莱明与丘吉尔等等都是因善而善的最好例证。而魏国丞相魏齐和范雎的故事、《颜氏家训》里列举的七则典故等等却都是恶因恶缘所结的恶果,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过是劝人向善的俗话俚语而已,没有理论基础,不是因果关系,没有必然结果,更多指向人性关怀、宗教情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善恶报应并没有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召之即来、随喊随到、立竿见影,但由于心理使然,使得普罗大众宁可信其有,不相信其无,把希望寄托于将来甚至未来实现。在此姑且不说恶有恶报。其实,古往今来好心未必就得到好报,就像一对孪生的兄弟一样与人类与生俱来,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比如古希腊《伊索寓言》里农夫与蛇的故事、我国春秋时期中山狼的故事等等就是古代中外的典型代表。而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更是不一而足、数不胜数。我几位要好朋友最近的遭遇,就是好心不得好报冠绝当代的样板,令人扼腕叹息和啼笑皆非,甚至是不可理喻。

  朋友封君前几年有一位好朋友因为生意亏空,急需几万元救急,又是电话,又是登门,三番五次、不舍昼夜地向他求援。他儿子上学,房贷也逼得很紧,手头并不宽松,但架不住软磨硬泡,咬紧牙关就借出了。几年之后,朋友生意起死回生,天天门庭若市,房子重新装修,座驾也换了高档,但就是不肯还钱。不催就不理,急催就埋怨,多催就拉黑,甚至还玩起了失踪。最近被堵在门口无路可走后,一句“谁借你钱?”回怼,翻脸不认账,朋友简直肺都要气炸了。好在当时通过银行户头汇款,否则死无对证。现在只能走法律程序,通过对簿公堂努力讨回。昔日的好朋友现在反目成仇,自己变成了冤大头,你说冤不冤?

  朋友蒋君心地善良、温文尔雅。多年前出资与朋友合伙做生意,朋友明明赚得盘满钵满,但就是装聋作哑,不理不睬,没有任何表示。他又不想说穿道破,怕捅烂了那层窗户纸,伤了和气,闹出别扭,因而一忍再忍,一心等着朋友自己开悟的那一天。但不曾想到,前一段时间那朋友酒后开车,撞上了路边的挡土墙,身负重伤,抢救无效,一命归阴。他入股的本金连带赢利霎时化为乌有,查无根、找无据,只能自认倒霉,权当交了学费。

  朋友夏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好心好意,会被亲戚利用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在城里为儿子准备的婚房,最后因儿子在外地工作而打算出让。亲戚得知消息后主动接盘,并承诺半年之内付给全款。他自信族人应该不敢造次乱来,便在分文不给的情况下,给出了钥匙。亲戚入住至今已经三年,但房款至今没有兑现。每次催款,对方总是摇着那滑如泥鳅的三寸不烂之舌,以种种借口百般抵赖、推搪塞责以对,不是明天就是下月,反复如常,厚颜无耻,拒绝付钱。为急支儿子在外地的购房款,他只好借其他朋友解决。眼下还款日期到限,但亲戚还是置若罔闻、无动于衷。他感到很矛盾,若拉下脸面把人赶走,就意味着从此亲情不再;若继续忍让,那钱款似乎又遥遥无期。看情势,亲情和房款似乎已经不可兼得,他打算再拖几个月看看,再作最后决断。

  朋友邵君之前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在校时每每月底汇款前后都有电话联系,假期也都见面吃饭,甚是亲密。后来该生学成并参加工作之后联系骤减。尤其前年没有答应借钱助其购房之后就杳如黄鹤,无影无踪了。

  在下愚钝,外联不足,但仅仅自己小圈子里上当受骗的朋友居然如此之多,可见类似案例社会的存量应该不少。

  日前上网偶然又看到两则类似新闻,令人不胜唏嘘。

  江西抚州一名未成年小伙孟某某看到路边有老人摔倒,便好心上前搀扶并帮忙联系家人。然而,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小伙子撞了自己,并多次打小伙子耳光。老人家属赶到后也指责他并要求赔偿。最终,警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还原了真相,证明小伙子的清白。

  湖南一位58岁的大爷郝某在公园救下一名落水的孩子。由于孩子落水时间较长导致大脑缺氧成为植物人,孩子的母亲非但没有感谢郝大爷的救命之恩,反而认为他救人速度太慢导致孩子变成这样,并索赔93万元。最终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认定郝大爷无需承担责任。

  好心不得好报,是一种与道义和主流愿望以及文明进步相悖的、扭曲的社会现象。侮辱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容易挫伤人的善良和热情,离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疏离和敌对,令人深感失望和沮丧,让人变得冷漠和自私,侵蚀和破坏社会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影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正向发展。虽然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逆流、浊流和毒流。

  好心不得好报,是一种源起于不会感恩和冷漠无情的行为。而不会感恩的,大多都是那些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没有爱心之徒。他们心硬似铁,情冷如冰,忘了贵人,伤了恩人,以怨报德,以仇报恩,心中只有自己,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心理扭曲,行为变态,与时代万枘圆凿,与社会格格不入。代表着无情、自私和倒退,是不端、卑鄙和无耻的代名词,为世人所蔑视、不齿和唾弃。

  好心不得好报,是一种倚赖和依附于人类社会,同时又是宿疾难医的顽瘴痼疾,难以消灭,不会消亡。只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思想教育作用,在褒扬先进、弘扬正能量的同时,通过声讨、鞭挞和抨击,使那些行为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鄙视,个个喊打,无处藏身,类似事件才可能得到有效抑制;只有健全机制和强化保障,使行为人为所做的亏心事付出代价,为自己的无礼买单,好心不得好报的行为、现象,才可能得到遏制,好心得到好报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顺理成章,社会风气才会根本好转。激浊扬清、彰善瘅恶,是文明社会所有人、觉悟者的共同责任。

  好心不得好报,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无奈和心酸的现实存在,但我们总不能等到所有人的觉悟都提高了才扬善、行善、做好事。应该明白,行善、做好事的初衷和目的,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用爱心和行动去解决困难和问题。不设前提条件,没有回报心念,更不是为了捞取个人资本,获取个人名誉,而只在于内心的丰盈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尽管有时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不能动摇对善良的信仰和追求。相反,应该更加坚定地践行善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善积德、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这种美德,使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只有认识到位,理解到位,行善才能成为主观愿望、自觉行动,才不惧风雨阻隔,不为谗言迷惑,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但是,囿于诸如好心不得好报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又需要我们在行善之前务必小心谨慎,不可盲目、冲动和随意,以免善良被愚弄利用,上当受骗,乃至于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恰得其反。

  善良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行善是一种积极正面的行为。善良的人,永远为世人所喜爱、珍视、敬仰;行善的人,永远为世人所钦佩、铭记、传颂。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做一个善良的人,心如大海,不拒细流,广纳百川,兼包并容,互敬互爱,向阳而生;长路漫漫,水水而流,不止云烟。热心于行善,服务于大众,胸如宇宙,心怀天下,包容万物,超凡脱俗,不惧沧桑,逐光而行。

  时光流逝,白云苍狗。人间万事,纷繁复杂;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包罗万象,莫衷一是,但我坚信,人间正道,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终归于善有善报,好心就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