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塘背村过了一个节,那是农历十月初四,天空晴朗。村口彩门上挂着“隆重纪念塘背农民武装暴动胜利89周年”的横幅,红旗招展。原来这一天是塘背村的“暴动节”。走进村里,我好像一头扑进一个红色的怀抱。
塘背村是长汀县南山镇所辖的一个革命基点村。1929年农历十月初四,塘背村在张赤南和罗铭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暴动。当天拂晓,暴动队900多人,在一个红军连的支援下,包围了反动武装及地主豪绅的住宅,抓捕了多名土豪,缴获步枪12支,子弹数百发,没收了土豪劣绅的财产。当天下午,塘背村召开1400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并成立了塘背赤卫队、农会及土地委员会。随后又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把地主豪绅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为纪念暴动的胜利,后来塘背人民就把每年这天定为村里的“暴动节”。
在村头的红石岗上,矗立着一座镌刻着130名烈士英名的纪念碑,很多人向烈士敬献花圈,我们也上前鞠躬默哀。为保卫暴动胜利果实和红色政权,1930年至1932年,仅仅两年时间,塘背人民跟反动武装作战109次。1932年以后,塘背赤卫队员又分批编入红军队伍,参加历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9月初,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异常艰苦的阶段。著名的松毛岭战斗打响了,处于松毛岭下的塘背村全力以赴支援红军,男女老少齐行动。据记载,组织了200多人到松毛岭挖掩体工事,67名赤卫队员直接参战,30多名妇女挨家挨户收集粮食、蔬菜、稻草送给红军,还采草药护理红军伤病员,185人到前线给红军送饭、送菜。妇女们还组织成三个洗衣队,轮流为红军洗衣服、做草鞋,连儿童也参加了工作,为红军做竹口杯,为红军送水送饭,做到家家无闲人。
松毛岭失守后,塘背赤卫队300多人参加红军,西撤到瑞金,组成模范营,掩护主力长征,英勇阻击了疯狂进攻的大批敌军,但是代价也很大,绝大部分战士牺牲,少数幸存者跟随主力红军长征。
我们沿着一条小街款款而行,来到塘背小学,跨入大门就看到一座罗洪标将军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罗洪标将军,塘背村人,13岁当儿童团团长,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亲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又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一生,全国解放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瞻仰将军塑像,我脑海里则浮现出一个13岁的孩子手持梭标站岗放哨,又浮现出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耳边还仿佛听到他的呐喊。
塘背村是个激情燃烧、热血沸腾的乡村,这里的人民敢于向旧世界宣战,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据统计,从发起暴动到共和国成立,塘背人民与敌人进行大大小小战斗450次,共消灭敌军、民团、土豪劣绅近千人。先后参加革命481人,其中牺牲230位,已在册的烈士213名。当年村民的房屋曾被烧毁,但是敌人走了,他们重建家园。敌人虽然催毁了他们的村子,然而催不毁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塘背人民始终跟着共产党,对党无限忠诚,被人称作“红皮红心红骨头,石灰都粉不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塘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前的泥巴小路不见了,宽阔的水泥路纵横铺贯,干净整洁,连接着村外的319国道,还连接着厦蓉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生态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种养业蓬勃发展。据介绍,主要产品有烤烟、椒类、槟榔芋、优质稻、大棚蔬菜、绿色食用真菌菇等。全村烤烟种植达1000多亩,电烤房达100多座,每年交售优质烟叶都在3000担以上,还种百香果、桂花树,有的人成了种植大户,如今塘背村成了我国桂花树种植最大的村庄。
村民还大力发展养猪、养鸡、养鸭、养牛、养澳洲小龙虾等,其中小规模的养猪场达上百座,万头养猪场3座,5000头养猪场2座;也有办米酒厂的,酿出的米酒浓香型,号称为“塘背老酒”,闻名遐迩,销路很广,非常赚钱。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闯出了许多致富的新路,彻底罢脱了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
在塘背村过节,非常热闹,每家每户敬祭英烈之后,中午都高朋满座,举杯舒怀,追溯过去,畅谈未来。我也在友人家吃午饭,桌席上按传统习惯,第一道菜是油炸豆腐。东家介绍道:“我们塘背人有个规矩,这道菜大家一定要吃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有个客人问道:“为什么呀?”东家笑道:“我们这道菜有个讲究,白豆腐指白匪军,所以要把它油炸,然后吃掉它!”
在塘背村,分享他们的节日,又看到现在乡村的巨变,我不禁为塘背人传承红色血脉,努力脱贫致富的实干精神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