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我的初中时光

作者:笙笙千离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184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1982年秋季开学,我到离家5里的农村中学读初一。相比小学,初中生活丰富多彩,不仅课程多了,而且开设有音乐、体育课,这些都是乡村小学不曾开设的。初中生活虽已过去近四十年,但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仿若昨日。

  汉字标注学英语。我们小学那阵没学过英语,初一英语课要从26个英语字母学起。那时,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发音。八十年代,录音机还是个奢侈品,更别谈复读机。现在清晰地记得,教我们英语课的康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水平有限,算得上赶鸭子上架。“同学们,咱们初学英语,发音是个大问题,现在单词怎么念,我念时,你们可以在单词下面记上汉字,以后教音标,发音的问题就能解决了。”自此,英语单词的下面就有了“盆、到个、三克油”等汉字。在英语单词下面记汉字,是学习英语简单快捷的办法,缺点是发音“汉语化”不太标准。

  初中一年级刚学英语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恶作剧”,原因就是单词下面记的汉字。英语单词:黄色yellow,下面记的汉字:爷搂。现在还记得这位同学王显光,他问另一位同学刘杰,“黄色,英语咋读。”刘杰也没多想,“爷搂。”这时王显光随机搂住了刘杰的肩膀,“答案正确,是爷搂。”然后,同学哈哈大笑。这时刘杰幡然醒悟,感觉上了这小子的贼船。自此,同学调侃,咱可不能在“黄色”了,谁黄色谁请客。这件事已过去40年了,现在同学聚会时,还不时会说出这件事,当然已没啥恶意,只是当做一个笑料,唤醒年少的青春,回忆远去的校园生活。

  相对于其他学科,英语算得上短板,每次英语考试,总有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及格,三四十分的成绩比比皆是。现在还清楚记得一次英语考试时,曾发生这样一件趣事:赵传卫考英语时,啥也不会,但他也没闲着,在英语试卷的反面,画了一幅嫦娥奔月的素描,康老师看后,很大度地给他打了15分。这件事虽已过去多年,但记忆犹新。

  因为是乡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每年考上中专或高中的,几乎是零,加上学生大都是农家子弟,家庭也不重视教育,所以上学的目的,大都是多认识几个字,混张毕业证。虽说上了三年的初中,但成才者寥寥无几,大都是初中毕业务农,或做些小买卖谋生。时至今日,初中同学很少聚会,毕竟几十年过去了,同学相貌变化太大了,甚至成为陌生人。

  自带饭菜的食堂岁月。因为家距离学校较远,单程步行需要半个多小时,如果回家吃饭,时间显得很仓促,所以午饭大都在学校吃。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还不富裕,吃食堂不仅需要现金,而且要有粮票,仅此两条,农家子弟只能望洋兴叹。那时,学校为了照顾农家子弟的吃饭问题,专门为自带饭菜的同学,免费提供加热服务,每天同学上学前,把饭菜放在食堂门口笼屉里,食堂师傅蒸馍时,把门口的笼屉架在蒸笼上,开饭时把笼屉放在食堂门口,等着学生去取。

  农村人吃饭有个习惯,总爱蹲在地上吃,农家子弟也继承了这一习俗,吃饭时总爱几个人一起蹲在一起吃。与其说在一起吃饭,倒不如说菜品交流。农家子弟的饭菜,最不缺的是咸菜。酱豆、箩卜干不仅好保存,而且下饭,是同学最爱带的菜品。通常情况下,每位同学的面前都有一个罐头瓶样的容器,里面装着不同的炒酱豆,萝卜丁、藕丁以及辣椒,当然最好的是肥肉丁,这算得上是酱豆中的极品。

  开饭时几个同学蹲在树下的砖铺地上,围城一个圆圈,各人的菜都摆放在一起,相互品尝。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跑路上学,能量消耗很大。吃饭时一个馍掰开,里面加上酱豆咸菜,几大口就能吃完一个馍。农村有句老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不假,一顿饭吃上两三个馍,真是太平常了。现在想来,不是那时的孩子能吃,而是吃的含蛋白质的食物太少了。

  那时的学校食堂不仅免费馏馍,而且提供稀饭。食堂开饭时,工作人员就把稀饭抬到食堂门口,等待学生去喝。现在回想起来,稀饭真是“稀饭”,几乎可以照人影,但在那个年代,学校也不失为是对农村学生的一种关爱。

  初中毕业后,有时也想去就读的母校看看,但我因为去了很远的地方去读高中,一直没能成行。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更是如同拧紧了发条的闹钟,不停地转动,没有闲暇的时间看望母校。

  直到十几年过后,偶遇初中的一位同学,才知道我就读的学校已改为市工业学校,也就是新组建的技工学校。熟悉的校舍,被一座座教学楼所取代,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或退休、转岗、调离,已没有认识的老师了。就连成排高大的梧桐树也不见了踪影。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近四十年的时光过去了。现在,母校已渐渐离我远去,初中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已成为记忆长河中的一个浪花,时而浮现在眼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