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紫罗的芦苇

作者:历史粥   发表于:
浏览:103次    字数:147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60

  在凤凰山脚下的西北方向,相距赵店五里有一村庄叫紫罗村。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南的河岸生长了很多紫罗兰花。故得村名曰;紫罗村。

  在紫罗村的村南有一座山,山坡下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绕村南而过。上游为沙河权村,村的下游河道通往西家庄。这条小河是一条小泥河。虽然河水不深,但常年小溪流水不断。河水底部是肥沃的褐泥土就像一条沼泽地。可不要小看这条沼泽地带,它可是紫罗村的一方宝地,养育着紫罗人。

  因何会将此沼泽地称为宝地?因为这条河全部长满了丰富的芦苇。我记得在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紫罗走亲戚,从我村去紫罗村都是羊肠小道。在进紫罗村时,必经之路是穿越一片芦苇丛林。

  这片芦苇丛林少说也有上百亩。这片芦苇天然自生。随着春季的到来,芦苇从河中的泥土中慢慢冒出头来,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进入夏秋之际,当你走进芦苇丛林之中,芦苇就会长到一丈有余。你会看到有数不清的各种鸟儿,身上长满五颜六色的羽毛。有头顶带冠子的,有长尾巴的,有红嘴的,各种小鸟飞翔跳跃在芦苇丛中。你就会听到,“叽叽渣渣……嘻吽……嘻吽”,各种鸟儿欢乐歌声。一会儿独唱,一会儿合唱,好似进入音乐大厅,百鸟朝凤的旋律美妙动听。

  拔开芦苇细看水中。小溪潺潺,河水清清,小鱼小虾上下自在的游动。不时还会看到几只黑色的大大小小水鸭子,扑棱扑棱在河里抓鱼觅食乐在其中。这里空气新鲜,美景如画。就如一个天然大氧吧,使人心情愉畅。

  当你登上南山向下观看,宽敞的芦苇葱绿带围裹着村庄。河两岸的杨柳成行,高大粗壮。小河边常有妇女洗衣拉家常。河两岸的地头,地堰边栽有不少红柿树。树枝挂满枝头的小红火柿子,如同一颗颗红珑球点缀着山河。与芦苇上的银穗缨相互交汇衬托,勾织出火树银花,优美炫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感叹好爽。

  说起这芦苇还真是浑身是宝。进入农历四月下旬,这时芦苇的叶子变成了人们做一道传统美食的必备食材。不仅本村人,还有附近三乡五里村的人都会到这里采摘芦苇的叶子。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用的就是芦苇叶子。做出的粽子味道鲜美,老幼爱吃。多少年来也成永不变的习俗。

  芦苇的根部更是用途广阔。我记得还可以做乐器琐呐吹奏的咪子。过去我们村有个吹唢呐的老人,老艺人所用的咪子就是用芦苇根加以制作而成的,是琐呐不可少的配件。也可以制作口吹哨子。苇根的另一个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芦苇根的功效与作用,据记载,芦苇根别名芦根。性寒味甘入肺、脾、胃、肾经。具有清肺胃热、生津止咳、止呕、利尿等功效。属多年生植物。

  芦苇的茎秆更是用途广泛。我听说在进入秋后冬前时节,村里便组织群众收割芦苇。先进行晾晒,待晾晒好后,分类整理去叶去头,在晒粮场开始加工产品。将好芦苇子铺在场地,用石碾子碾轧。碾轧开后,编织出各种规格的苇席子,销售到了不少地方。如粮库用苇席垫底,人民做粮食圈,农户居住铺炕等,都是少不了的东西。次一点的苇子,直接做成苇帘子和农户盖房上顶编成苇薄顶,是既经济又实用。我家的老宅房子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建的。当时盖房的房顶那时没有方砖,就是请紫罗的亲戚帮助买来了苇子,在房顶木架的椽上面编织的苇薄顶。然后在苇薄顶上,上一层麦秸合成的厚泥,又结实又保暖还防晒。在大泥上好后,再打一层灰渣,小砖头,白灰的混凝大沙子顶。这种屋子还真是冬暖夏凉。再说这芦苇茎秆内有一层透明发亮的白膜,就是横笛上贴孔的一个小宝贝。对演奏横笛是不可缺失的。

  丰富的芦苇资源,成为当时紫罗村人的骄傲。也使该村成为了当地一个较为富裕的村落。这正应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芦苇,养育一方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历史粥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