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千钧重担

作者:于文华   发表于:
浏览:97次    字数:592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568篇,  月稿:1751
  “粮浆盆子”顶在头顶的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情不自禁放声大哭:爹呀,你怎么走了……妻子和妹妹等亲人哭声连连,悲伤不已。而大东一声高呼:起!亲朋好友用手臂抬着父亲绘制了大五彩的棺木,缓缓向院门外走来。

  我几乎一寸寸挪动着脚步,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头上的这个盆子,仿佛千钧重担,犹如磨盘般特别沉重。其实,唯恐走不动,影响了后面棺木的行走,大东特意提前做了周密安排,让一米八以上的儿子和侄子左右护持,拿一个塑料袋子,将盆子悬空提着前行。而为了让他们“鼎力相助”,事先我还分别发了188元和388元的大红包。可,我就是无法前行半步,心里一个劲埋怨着两人的不出力。按理说,我刚退休两年,平时也经常走路锻炼身体,感觉身体还尚可,可实际情况是任凭后面的人怎么催促,就是走不快、挪不动脚步。可下葬有时辰,必须在规定时间安葬。而后面村上十几个人抬着父亲精心描绘的灵柩,大声呵斥着我:快点,赶紧往走。双腿仿佛灌了铅,头上磨盘般的盆愈发沉重,叫我如何加快?害的大东让我姐夫和妹夫,两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接替了儿子和侄儿。可,我还是依旧不争气,走不动脚步,还是亦步亦趋。不得已,大东只好特赦让我空着躬着身子,蹒跚前行……高过头顶棺的棺材,上面活灵活现的九条龙、五颜六色的廊檐基座,惟妙惟肖的二十四孝图,灵动清隽的“松鹤延年”图(由画家三弟亲手绘制)缓缓经过村道。村上的人,大多自发前来为我们敬爱的父亲做最隆重的告别和最后的送行。后面的人提着袋子托着盆子,来到桥头上,停下来念了最后一道经文,摔倒“粮浆盆子”,将盛于其中的所有纸灰、水果和饭菜——这盆子父亲停灵后,就一直放于灵前。

  我生活的村庄,因有世代传承的道爷生活,是丧葬礼仪讲究最多的地方。一个人的死亡,从棺材的制作绘画,到亡人的寿衣穿戴,再到入殓的礼法仪式,都有一整套礼仪古制。这些传统习俗被村里的老人和大东们牢靠的代代传承。民间认为死者到阴间势必要花钱,将冥币化成灰即是为死者送去纸钱,为使这些纸钱不被外鬼抢去,就须在盆中烧化。吊丧者前来吊孝,往往要点燃三柱香,烧些纸币,而我们弟兄几个、我妻子小妹、和弟媳,以及家孙外孙等亲人,则要轮流守在灵前,一边谢孝,一边烧纸,以敬逝者,以谢来客。每逢亲友来祭奠,哭泣示哀,磕头谢恩,一直到发丧,这盆里的烧纸要不简断不停地烧,来人祭奠的水果,每天每餐祭祀的汤饭、菜、酒等祭奠物等,都要适当“敬献”于此盆中。故此有些地方称呼为老盆和灰盆,也有叫“阴阳盆”或“吉祥盆”的。

  因父亲突然去世,未曾连累儿女,也为了有时间做棺材、画棺材,故此大家商量了要多停留几天,长达一周时间,好让多些时日来表达我们的缅怀和追思。七天烧化的纸灰,祭奠的水果和饭菜,都在这个“粮浆盆子”,但最多不过几十公斤。事后,当家子的大哥告诉我。其实,不要说你一介书生,我平时也干活,那年发送爹时,也压根走不动路。那个时间二爹的灵魂和躯体就坐于盆上,意为将千钧重担托付于你。你以为一个盆子的纸灰怎么那么重,你以为乡里人说的当牛做马也不做老大是一句戏言?

  晨雾缭绕间,众人七手八脚将那个精美的,精心绘制,上面书写了“寿登耋岸”字样(享年83岁)的棺木,抬放于早就停在路旁的灵车上。四弟一路撒着纸钱,我怀抱父亲遗像,缓缓向墓地,向那个父亲生前就瞅准的,春天青草莹莹,夏秋野花簇拥的风水宝地,缓缓驶去。每一里路程和遇到的每一棵树木,我的理解里就是为我们深情厚谊的情愫画卷着色,就是为尊敬逝者和尊重生命的信念镀金……

  往事如烟,坐在灵车上,七天来的鲜活画面,一幕幕,扑面而来,不能忘却。回味一次,就是那种刻骨铭心的伤心一次;再回味一次,悲伤不已的凄美的回忆依旧延续一次。我们为父亲做身后事,无非是想从情感上挽留或者祭奠逝者。但是,所有的身后事无论做得再气派再惊天动地,都无法把父亲从死亡中召唤回来。人太渺小,生命太短暂。人人死后都向往升天,走向快乐随心、自在逍遥的极乐世界。难怪人的灵魂都喜欢在夜晚遨游,原来人的肉体和灵魂其实就是一粒尘埃,被环境的风,生命的风,精神的风推着在生命的原野上自我放逐,来去匆匆。只不过肉体的尘埃终有归处,而最后尘埃落定死在地上的结局到来,而灵魂这粒尘埃,却可以永恒地活在子夜的天空、活在后代的心中。我更知道,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父亲不言不喘走了,未留下只言片语,连存折上的密码都未来得及告知老娘一声,就撒手人寰,无疾而终了,岂能不让人无比怀恋?

  追寻那些寻常的光阴里,一寸一寸,都有父亲爱的光与影在摇曳。“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杳无声”“寿逾八旬子孝孙贤含笑去,挽歌十曲亲思乡颂愿再来……”黑纸白字的对联,导出了儿女和村人对父亲的无尽思念。事后经追忆和描述,父亲去世后的画面被渐渐盘活。母亲说:其实,那两天你爹就不大舒服,有些感冒,一直追悔着没有及时治疗。是不是被耽搁了?我们一再安慰,说就这样的寿数,不痛不痒,无病无灾就去世,这是多大的造化。父亲跌倒在地后,母亲赶紧下了炕,一个劲呼唤,摇晃,可依旧不声不响。吓坏了的母亲跌跌撞撞,赶紧去不到一里外的五弟家跑去,喊他们前来帮忙。幸亏在武威消防工作的侄子回家了。他临危不乱,说先打电话给救护车。五弟又打电话给当家大哥。他不巧回到了武威的儿子家。我的三弟春节都没有回家,那天心慌意乱,却极为幸运的抢到了从北京到武威的火车。打电话时列车已过了银川。而在银川打工的四弟,和那天恰巧到银川去旅游的侄女和侄女婿,连忙开车往回奔丧。晚上的高速路上,夜深人静,车辆极少。四弟将车速提到了180迈以上。大哥给我打电话时,说二爹估计不行了。我泣麟悲凤,铭感五内,连忙说:赶紧叫救护车抢救?他说已叫了,还在路上。我不时打电话。半个小时,打了几次电话。五弟说:我们摸了四肢已冰凉冰凉的,回天无力了。可我想,也许还有一线希望。或许有奇迹发生?救护车在县城,加之在晚上,医务人员从家里到单位,再集合人员、收拾设备等,到家里已然40多分钟以后。电话终于接通了,五弟平静的说:大夫看了,说已无生命特征了……我和儿子、儿媳毫不犹豫,即刻从网上订购了最近的车票(库尔勒至乌鲁木齐为高铁。从乌鲁木齐再乘飞机至兰州),飞机落地兰州时近6点,而打电话问在乌鲁木齐打工的侄子,却不谋而合,他也乘坐了同一航班。忙乱中忘带了妻的身份证,费了好大劲才登机。下了飞机,儿子的发小开车送我们回老家。他非常理解我们的心情,开车一直在120码以上,但到乌鞘岭隧道时天气突变,天空飘飘洒洒下起雪花来,仿佛天地也感伤的落泪。母亲和五弟回忆说,救护车走后,赶紧喊来了80岁的忠年爷和三弟。用花椒和晒干的艾叶煮沸的水,仔仔细细擦了全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线衣、线裤(唯恐穿不上,准备了开襟线衣),以及棉衣、棉裤、罩衣、衬衣、马甲、裤子,最后穿上了心爱的风衣等九件衣服,整套衣服不带扣子,用红毛线扎紧了双手和双腿,忠年爷还给父亲剃了光头,戴了崭新的一顶鸭舌帽和一双新布鞋。还把少许米、茶叶和碎银(母亲的戒指)放在父亲嘴里,称“口含钱”,这是为了不让亡人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冰柜拉来了,铺了棉布褥子后,将穿戴一新的父亲放于其中,枕上了母亲去年夏天就精心晒干的沙枣花、艾叶等做成的枕头。脸上蒙了一尺二寸红布,盖上了棉被子——我们来后,早就入殓在冰冷之极的冰柜中,从此阴阳两隔,唯在儿女们的心目中留下永恒而又最美好的无尽思念。

  走进熟悉的院落大门。压抑、悲怆、沉痛的气氛扑面而来,我们有宽敞的两个大院——父母和老四的家,紧邻的是老二的家。老二两口子勤劳、善良,盖好了十多间大瓦房,未来得及享受而英年早逝。大东们商议了一下,将父亲停在了后院宽阔明亮的三大间里。儿子和我怀抱两盆在县城准备好的鲜花,敬献在那个冷冰冷冰的冰柜前。场院里纷乱的景象,如同漩涡一样把我彻底包围了,让我晕头转向。点燃的蜡烛如长明灯一般,望着闪闪烁烁的蜡烛,我打起精神,点燃了三柱香,恭恭敬敬插在香炉内。供桌上摆放着两对面狮子,六个五颜六色的花馍馍,苹果、香蕉、西瓜等时令水果。冰柜前红绿蓝等色由硬纸和塑料薄膜等加工做成的童男童女,惟妙惟肖,插了电被吹得一个劲鞠躬再鞠躬,一直在重复做千篇一律的活计,活灵活现的模样,但让人不觉得单调而乏味,仿佛替代了儿女等孝子贤孙们,在父亲灵柩前无比虔诚的鞠躬。我欲哭无泪,欲说还休,跪倒在灵柩前,一张接一张烧着纸钱。想三月十五日刚发了工资,下午将600元的生活费打入父亲的社保卡上,也许还未来得及开支,就无声无息,不打一个招呼,连存折的密码都未来及告诉母亲一声,未留下只言片语的遗嘱就撒手而走,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无限的追忆、无边的缅怀。父亲的跌倒即去世,给我这样的启迪: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遇到的缘分,珍惜脚下的这片净土,珍惜眼前的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

  次日,前院里乡邻们七手八脚,帮忙临时搭起了帐篷,支起了二个柴火灶,村上的妇女们自发组建了“炊事班”,由她们负责前几日所有来客和亲朋好友及村上老人小孩的饭食。柴火烟雾和大铁锅里冒出来的蒸汽和饭香随风四下漫漶。村上几乎所有人都被无形之中集合到一起,除了年轻些略懂厨艺的妇女做饭、摘菜、购物外,上了年纪的妇女们也请到家里,裁剪白布,加工孝衫、孝帽。而上岁数的男人们则负责丧事的各种准备工作,编麻鞭,做孝棒等……那几天村上所有人家几乎都断炊了,每天中午、下午做满满当当两大铁锅的肉面条(每锅放少许羊肉,15斤左右的猪肉)一百六左右的男女老少吃过饭后,盆盆罐罐和能盛饭的器具都拿出来,放羊的、上学的、行动不便的老人等,除了起灵前两天的清汤牛肉不允许外端外,都一一端给他们香喷喷的面条饭吃。

  做一副松柏木的好棺材,画得漂漂亮亮,对逝去的父亲而言,是一种最体面、最风光的礼仪和尊重;多年前早就买好的松柏木头业已干干的,木匠拉到其加工店,两天时间加班加点做好了“三长两短”的棺木(原来啥都有来历。棺材前后两片为两短。左右和上面的为三长。棺木也称之为“斜活”,即所有的横截面和前后左右看起来都是斜的。这是木匠有意为之,即和阳间的所有相反)。而对我们子女而言,则更是体面风光送老人最后一程和最能彰显“孝道”的一种方式。

  据说每一口棺材的画法上,有一套师傅传授的关键原则,需要牢牢把持和区分:主人生前的功业、家世、子孙是否孝道、家庭是否和睦,这些都是决定棺材画法简繁以及顶部写那些字都大有讲究。画棺材本身是为了传承孝文化,弘扬道德持家理念,以及对逝者表达美好祈愿。但这些愿望反映成可视的介质后,必须要有尊卑次序的中国本色。棺材两边画着芭蕉扇、荷花、牡丹、笛子、宝剑等图案称“暗八仙”,寓意人死后可升天成仙。隔着房屋的窗明几净的门窗,我能看见满院子的亲属、乡党和亲朋们忙出忙进的身影,虽则看不清他们究竟在忙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前来帮忙,不管是无所事事的聊天喝茶,也是一种人气和氛围。否则他或者她坐在自家屋子里,要多消闲,就有多消闲,何必来我们家。就连平素疯疯癫癫,却死了好多次未曾送命的老奶奶,每到返点,会拄拐杖前来。饭毕还会端上一茶缸子面条,说要给上学的孙女送饭。事情过完后,好多天了,不曾看望、探视母亲。我说:她不是和你很熟悉吗,怎么不来了?那天正巧在院门外碰见。问其缘由,她说:我来也是帮个人场。有些人风言风语,说我是来蹭饭吃的?我理直气壮回答:就来蹭饭,怎么着,人主东家不说话,你们何必乱嚼舌头……说来奇怪,当活灵活现的五彩棺材全部画好后,怎么看都顺眼,且有亲近感,明明是没晾干的新房,可画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四溢,无端生出无限温暖来,神奇的很。

  而我参观过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里彩绘木棺及棺座据说是代表楼兰文明的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其图案和文字揭示了远古时代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是研究楼兰文明的重要资料。但棺木我以为并不精致,四四方方的四足箱式的大木头匣子而已,用黄、绿、黑、褐色绘流的云纹,交叉纹的中心则绘出黄色圆圈;木棺头挡板圆圈内绘有金乌,足挡板圆圈内则绘制有着蟾蜍,分别代表日、月,把3000多年前汉民族祭祀亲人的丧葬文化习俗展示在今人面前,一直从事民族习俗及西域古代艺术研究的博物馆研究员吴艳春认为:在营盘墓地、楼兰LE古城等墓葬发掘出土的汉式彩棺,其色彩纹样与我国两汉时期文献记载的内地彩棺情况类似。我询问上了岁数的郭道爷,为何单单西北特别是河西走廊乃至遥远的敦煌等地区,老人去世后的棺木上有描绘九条龙的习俗,按理说,这种习俗流传了千年以上,攀龙附凤这可是皇家待遇,难道就不怕被杀头或株连九族?他也含糊其辞,不置可否。查阅过不少文献史料,发现汉代时厚葬习俗就已风靡河西各地,特别要请匠人绘上大五彩和各种图案花纹的彩棺,很多地方包括边疆地区的百姓,上行下效,十分盛行。我研究多年,多种考古材料和文物及长城等遗迹表明:河西最早的居民为驻守边关与守卫长城关隘的将士,他们风吹日晒,沐风淋雨,长年为国家守卫边疆,那些将士在其父母乃至官吏去世后,为褒奖战死疆场和那些长年戍守、护卫疆土的将士,皇帝特赐并默许可在棺材上画龙附凤,可用五彩绘龙的方式厚葬祖先,功德圆满、德高望重者可背九条龙,以示“皇恩浩荡”,彰显皇家恩德,后来长期沿袭传承,成为一种历史习惯!那么,这样的厚葬习俗,又是如何传到西域的楼兰、尉犁等地的呢?在吴艳春看来,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官兵屯居“楼兰道”沿线的历史背景有着切的联系。也许,这些华丽的汉式彩棺是中原地区政府赐予,从陕西或甘肃的某地运来的,又或许,生活在西域的汉族官兵中,有擅长绘画与画棺材的匠人,由他们进行绘制。时光穿越了千年,我们村上的郭道爷用五彩画面,精心绘制了“大五彩和九条龙”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画面,令所有见者都啧啧称赞,直呼:太精彩、太好看、太完美了!据年轻的县级非遗项目“画棺材、钻龙钻狮”民间习俗传承人郭汉章介绍,五彩指黄、蓝、白、红和黑色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在丧藏文化中象征能驱邪避祟,寄托了后人对逝者的敬仰和祝福。将象征吉祥和祝福的红色,昭示富贵和辉煌的黄色,预示生命和希望的蓝色,代表圣洁和纯真的白色,预示庄重和肃穆的黑色等五种颜色巧妙搭配,精心组合,将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先打底,再一层层描绘出来。底色用白色,意味着生命衰亡,回归自然;面对死亡,灵魂升天……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重生意象。代表了后人向往美好的愿望,代表了生命法则的精神,但更多的还是代表了它自己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魅力和特质,远比此刻蓝天百云下花草树木营造的风景更深入更逼真更真切。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