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李志:读《天华黎韵》谈民国蒲江匪事(下)

作者:张玲   发表于:
浏览:120次    字数:249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5篇,  月稿:0

  清水袍哥

  民国以前历史上的袍哥组织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大家熟知的黑社会,尤其是袍哥中的清水袍哥更是正人君子的组合。今天的流氓黑社会,是一群道德败坏,行为下流者的社会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用集体的力量来争强好胜,欺行霸市,牟取非法利益。

  而旧时的清水袍哥组织,参与者多为有学闻、有道德、有身份地位、有实力者组成。比如前面所说的“仁辅公”是蒲江“五老七贤”所创立。他们创立公口并非为了为非作歹祸害别人。比如我们川军的两个民族英雄,一个是王铭章将军,川军122师师长,早年也是袍哥出身。一个是范绍增将军,川军88军军长,也是袍哥出身。而浑水袍哥就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黑社会。而袍哥组织往往没有阶级局限和过高门坎,这又为各袍哥组织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先天优势。

  清水袍哥是文明人的组织,有一个故事足以证明。在《天华黎韵》这本纪实文学里提到一个故事,大意是讲:

  在蒲江县中兴场,有一个叫王之英的舵把子,他是一个开明的绅士,教育有方,子女成才。他早年在部队当过军需官,凭着自身的能干积攒了一些钱,解甲归田。回乡后依靠兄弟王壁光是省参议员的影响,成立袍哥公口,当了舵把子。扩地买田,把中兴场周围的好水田都买了进来。

  但是他买的田和黎氏家族的田发生了点用水的纠纷,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又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样僵持着对大家都不好,怎么办?于是黎王两家都想到了当时最流行又最温和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各自把各自的道理拿到茶馆去通过“吃评茶”来解决。茶馆里有社会贤达,有老于世故的长者,什么人都有。由众人来评理劝解,以让社会来帮助断公理。最后黎王两家各让一步为礼,不再争执,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黎家主动付茶钱,王之英则主动请客吃午饭。

  王之英就是当时清水袍哥界的一个典型。虽是袍哥组织的舵把子,人称“王大爷”,却没有盛气凌人,甚至乐善好施。买田置地,公平买卖,王之英对那些牯吃霸吃,欺压百姓,或与土匪勾结、烧杀掠抢,或与官府勾结、狼狈为奸的袍哥组织切齿痛恨,决不与之同流合污。

  这就是当时社会上由有德之人组成的清水袍哥。

  百姓与土匪

  对于我的爷爷辈,以及之前的祖祖辈辈,他们苦难的一生与匪相处遭匪打劫,是一生中摆脱不了的噩梦。也是作为一个平常人活下去必须面对的必修课和作为一个平民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本书?就是想告诉今天的芸芸众生和子孙后代,我们再差也是活在天堂里,我们的爷爷辈他们活在地狱里。

  我千辛万苦的爷爷离开我们已有40个春秋了,我奶奶也走十几年了,可我失去了采访他们的机会。一个五O后的大老表他对我写这篇文章比较支持,力所能及地给我提供了他所知道的很多信息。大老表回忆道:

  “我小时候经常在外婆家玩耍(大孃就嫁在本生产队一里路远),在冬天围着柴堆烤火的时候听外爷外婆(我爷爷奶奶)讲起过解放前有许多抢人的事。那时政府也不管,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四处抢劫成风,农户喂的猪养的牛,及鸡、鸭、鹅,随时都有可能被强盗抢劫。或是在半路上拦路抢劫或明火执仗地进入人户洗劫。

  那个时候为了防止被抢,牵牛赶猪出门时经常几个人同行。家中要喂恶狗守家护院。龙门子(院墙大门)的大门晚上除了用木闩闩住还要加一根大棒撑抵住。大棒又可以作为临时的自卫武器。

  有的地主家庭还修有专门的楼子房,(也就是单间两三层楼高的泥砖瓦房)既可作为瞭望用的瞭望台,又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防身避难之所。一旦情况不对就赶紧上楼,楼梯可以抽上去的,使其下面的土匪进了一时半会也上不到楼上去。楼上墙壁上开有一扇窗户,也可以从窗户向下面的土匪掷石块砖头,又可以向远处呼唤求救。那个时候通常地主闺女住楼上和作重要财物存放之所。

  解放前,抢人的土匪其实多为两面人。一方面他们是百姓,也有田庐妻儿,一方面又是土匪头子的马仔帮凶,土匪是这部分农民的第二职业。没有作案时是一本正经有说有笑的平常人。那时当地的一些人参加土匪抢劫团伙怕被认出,常常是用锅底的黑烟灰把脸涂抹的乌黑,戴着蒙着脑袋只现两只眼睛的风雪帽。作案时怕被地方上的人认出,一般尽量不说话,要说也要装腔调,以麻痹本地人。

  “棒客”的棒,是指抢劫者身强力壮。“棒老二”也指带有用于胁迫的刀具或棍棒。有的本地人涂过锅底黑粉进屋进行过抢劫的第二天就被当地人看了出来,因为他脸上的黑粉痕迹还没有完全洗干净。但这个时候知道了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不敢去告官,因为告了也没有用,反而会遭到更大的报复。

  解放前我们蒲沟的人户,都是聚居部落。孙山嘴、蒲山碥、邓碥、叶碥、李碥、都是多户聚居,尽量能排互照应,单立户不好生存。”

  今天的单立户比比皆是,因为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了土匪的概念。我也终于明白了六七十年代我爷爷为什么给父辈修房造屋要修连二房,我们和二伯家一个龙门子进去一进院落;大伯和三伯一进院落,而且几弟兄都紧挨在一起。那个时候虽已解放,虽再无匪患,但几十年的匪患带来的不安全感告诉爷爷他必须这么做。

  我还想起了母亲生前讲过的一个故事:那是在解放前,我外爷(大兴妙音水库毛碥人)一次去邛崃师范读书的路上遭到土匪抢劫,身上除了书没有被抢,剩下的钱粮被子都被搜刮干净。在和我外婆结婚后,一次土匪进院把凡是看的上的都搜走了,包括凉在绳子上的衣服。后来外婆生下我母亲,在当时,生个孩子都要找八字先生排一下“四柱”看孩子五行上缺什么旺什么,又要怎么改,要找一个什么干爹,来化凶为吉,消灾避祸。当时先生就给外爷说母亲要找一个“撞门关”干爹。也就是抱着孩在某路口见到任何一个第一个走来,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烦请他给孩子起个名字,给几个小钱意思意思。中国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都是孔孟的传人,通常遇到这事都不会拒绝。同时这个社会又多了一对干亲家。

  巧的是恰恰撞上了那个那天晚上抢劫外爷家的土匪头子。他也很欣然的就接受了这个干女儿,给我母亲起了一个名字“X向荣”取“欣欣向荣”之意。此后就与我外爷结成了干亲家,回去以后就命下面的兄弟将所掠之物全部送还。我母亲就直到死都是用的这个名字,我外爷没有再给她取过第二个名字。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后感 蒲江 民国 天华黎韵 李志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张玲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