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张遵赏:《那年去当兵》读后

作者:好人   发表于:
浏览:106次    字数:165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写文章最喜讲真话,读了刘加莹文友的新作《那年去当兵》(点击标题阅读),我感到他发自内心地讲出了我们那代想当兵的人最心底的话!

  一九六七年我十八岁,对我们老三届学生来说,当兵是最向往的事。

  我为贫下中农的后代,保家卫国,天经地义,但当年在接兵部队很想要我的情况下,我的军绿梦竟能落空,是这代人怎么也想不到的。

  事后才知是与我同时报名的人,家有送兵的大队干部造成的。

  那时想当兵政审非常严,三代宗亲全扒拉个遍,因我舅曾被国民党部队三次抓去当兵,又三次逃跑,被家乡人戏称为⺀兵滑子″,竟影响到我的军绿梦,真是欲哭无泪!

  我十四岁那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家父为怕我被饿死断了根,将从食堂领来的口粮总省给我吃,竟把他自已饿病而亡,我买不起棺木,只得摘下自家的门板,请乡亲帮助抬到祖坟,用门板盖上父亲疼儿的苦心!

  母亲身小力弱无钱供我读书,只能靠连夜纺线,用绵穗子和家养的几只母鸡下蛋供我上学,我深知上学才是农家孩子的出路,为了省油,一盏煤油灯两用,母亲纺线,我便趁灯读书,两个鼻孔被熏成黑洞,也不忘读书,好在父亲留下几本旧书《昭君和番》《宣讲拾遗》等,成了我的课外读物。

  上初一时,我开始为家乡的《拂晓报》写稿换稿酬,供养自已。

  为此《拂晓报》《安徽日报农村版》,成了助我上学的恩人,在陆续发表我的散文《耧铃晃晃丰收来》及新故事《一盆碳》的情况下我有了上学的学费。

  那时每篇稿酬才二三元,我如徐恩芳大姐去学校报到时的情况一样,为省一元钱,宁愿随车地走。

  当时每学期学杂费才三元钱,也算够了。

  那時农村孩子谈婚论嫁有句口头禪:⺀一军,二干,三工人,无奈才嫁庄稼人″,母亲怕我说不上媳妇,一心想让我当兵。

  我受《九九艳阳天》歌声中:十八岁的哥哥想念小英莲的影响,更想当兵,凭我的穷家破院,总在家种地,即便我混到二十八岁,谁愿嫁给我呀!

  当时招兵也有拼爹的情况,我无爹可拼,但如《新安晚报》的才女名编马丽春所讲,文章会说话,别人拼爹我拼文章,为了能当兵我拿出报纸上发表过的文章让接兵的士兵看,那接兵的军人眼前一亮,很想收我,因军中也需写文章的人呀。

  那时送兵的大队干部不知在背后叨咕我了什么,我的军绿梦意成了猫咬尿包一场空。

  事后方知那个大队干部的侄儿也想当兵,他竟用《昭君和番》书中昧良心的画师毛延寿的做法,将我的军绿梦挤掉了!

  他背后说我虽会写文章,但我舅曾被国民党三次抓入部队,又三次逃跑过,被人戏称为老兵滑子,并讲我父亲活着时会勒插子,做爬子(农用小工具)是投机倒把份子……

  致使我没当上兵,但我自幼是的犟脾气,关我一扇门,我另开一扇窗,决心进入大学,但又遇到文化大革命,当時学校武斗成风,无法上学,我想母亲供我求学何等艰难,还天天盼我长大成人能拉扯比我更小的弟弟妹妹,我若闯不出一方世界,怎能助我的老母,小弟,小妹啊!

  我想无论两派谁斗败谁,我若参与武斗,怎读书呢,便休学回家帮母亲种地!

  种地中我仍坚持写作,文艺界常讲: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是真正的进入源泉了,还被选为生产队会计,接触发票甚多,那时有位家门叔为了报销自己用生产队的板车私自拉砖,压坏了集体的板车,为了报銷发票竟买了个日记夲送我,目的当然是想让我睁一眼闭一眼把修车的发票报销,这事使我发生了深刻的思想斗争,财务制度会计是必须坚持的,为此发生了生活中两张发票发票的真实故事,弄得我叔十分不快,后来我想这就是生活,我何不写成文章呢!

  无巧不成书,那年腊月二十六日,萧县文教局(文化文教两局合一)通我去参会,会上我向县创作组长徐金星讲了这个为报发票叔侄之争的真事,他听后说这素材很好,现在各公社皆有业余文艺宣传队,何不写成剧本让他们演,准受欢迎,我真的将此事写成了剧本《两张发票》,径县剧团公演反响很大,参加省,地汇演,竟闯入北京,被上海电影制片厂选拍成宽银幕电影,没圆成军绿梦,却圆成了我的作家梦,为此我赠同步兄妹一句话:心若在,梦就在,条条大路是可通北京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后感 那年去当兵 张遵赏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好人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