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孙孟英:追着美好余生写好诗

作者:恋爱脑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243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57

  红楼梦书中有这样二句诗:齐月难逢,彩云易散。我把就把这二句诗“移花接木”倒过来写“诗歌易读,好诗难觅”。近日笔者为了增补精神食粮,兴致勃勃来到了思南书局诗歌店购书,刚刚看走到书店大门口,惊讶地发现店堂内早已是人头攒动,给人有一种顾客满堂的热闹情景。当笔者再走向前一看,只见前排坐中间一位脸肤白净、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书生,多么熟悉的脸容,再定神一看,原来是多时不见的老朋友诗人周黎明在此举办他的又一本新诗集《余生》首发式,不少沪上的文化名人为他站队助阵,这阵势在书市不景气的当今仿佛是打了一针“兴奋剂”,那真是难得一见。

  同老朋友周黎明邂逅非常高兴,他赠了一本刚出版的诗歌集《余生》签名书,我捧着还散发着浓烈油墨清香味的新书真是爱不释手,对几十年笔耕不辍的诗人周黎明更是敬佩有加。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往事依稀若素月流空。转眼已四十多年过去,想当年笔者与周黎明都是企业中的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怀着对文学的爱好,憧憬着当作家与诗人梦想,走上了同一条道舞文弄墨写小说和诗歌的创作之路,共同参加了业余文学创作班。我依稀记得周黎明曾这样对笔者说:“诗人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以文字为画笔,以情感为色彩创作出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作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诗人就是灵魂的画家,人类精神粮食的耕耘者,我最爱写诗。”酷爱诗歌创作的周黎明没有“食言”,他长期利用业余时间用文字编织梦想,用韵律表达情感,用诗歌传递思想,用笔尖在时间的画布上留下一首首精美不朽的诗歌,先后出版了《心寂》《帆影集》《独白.对白.旁白》及《故居》等诗集与电影文学剧本,可谓是才华横溢,硕果累累。

  自古以来,诗人便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播者,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的变化与人类的进步,用诗歌记录下每一个时代的印记。诗人周黎明从15岁就开始写诗,40多年来他以坚韧不持的意志和毅力坚持毎天看书、学习、写诗歌,记录了他所经历过的时代的变迁,在他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期间虽然庶务杂事缠身,但是他都会利用仅有的吃饭间隙和休息天见缝插针看书和写诗,他说一日不书,百事荒芜;一日不写,精神萎靡。因此,周黎明在再繁忙的会山文海中都不忘寻找写诗的素材,他深知写诗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其中更需要观察大千世界,感受芸芸众生与万物的变化,然后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文字,创作出独特的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从周黎明新诗集《余生》中的“余生、永失我爱、墙”这三步曲里可以看出他创作的多样化与写现实化,在一首爱情诗《永失我爱》中“匆匆的瞥/竟没齿难忘/这烟一样的女子/烫痛了我的指尖。”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温柔似水的柔情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和爱意。周黎明在《行军床》诗中所写“据说伟人的书房/都有一张行军床/我要向伟大的战略家学习/战到哪/睡到哪!”从中感受周黎明又是一位血气方刚的诗人,充满激昂的斗志,如夏日雷鸣,震撼人心;他在《天堂故事之二》诗中写道:想象中的这个江南的雨夜/应该会有这样一个江南女子/寂寞地撑着一把黑色的油纸伞/慢慢地趟过钱塘江/悠悠地绕过西子湖/在断桥上吐出一生的哀怨/朦朦胧胧地消失在/翡翠的江南的雨夜。周黎明这种以湖拟人的悲情诗歌,可以使人哀伤,如秋叶凋零,触动人心,使人在大自然宁静的美景中沉思和遐想。

  诗人的笔触是细腻和多角度的,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徽之处,可把平凡的瞬间转化为不朽的诗句,有时如同清晨的露珠,清新而透明;有时如同夜晚的星晨,遥远而空凌。周黎明作为一家大型集团企业老总,管理着下面许多宾馆饭店,他把经营企业中创新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但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新品菜肴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经营理念运用到了写诗之中,冲破原来专注写爱情诗的羁绊和藩篱,独辟蹊径,把创作思路转向了对一座座城市的关注,就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不再默守陈规凭想像在画室里闭门造车画画,而是走出画室,深入城市、街头和乡村进行写生,真实地画出了自然逼真、气势恢宏的《日出印象》的油画,赢得了无数赞誉,让人看到印象派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周黎明二年前开始关注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的发展与变化,立志要用诗歌描绘出这些城市日新月异的美丽风貌。周黎明为了写好上海这座城的“城市诗”,依然决然地走出“书房”,对上海的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及城市的发展轨迹等多方面都作了采风、考察及采访各类专家,再经过提练与构思,从而写出了使人眼睛一亮的“城市诗”《上海啊上海》;上海啊上海/当黄浦江汇入长江/无数个日出日落/我骄傲这个城市的气度;当我徘徊在曾经的十里洋场日新月异的外滩/我在明白这个城市的厚度;当我擦亮东方明珠上最后一块玻璃/才知道这个城市的高度!这诗大气而又深邃,使人产生共鸣,好评如潮。然而,周黎明面对一片赞美,没有沾沾喜气,而是百丈尽竿头更进一步,他为了续写长三角城市“长江组歌”多次去南京“考察”与“采风”,从而写出了高质量的抒情诗歌《南京啊南京》;夫子夫子/终有一天得玄武/夫复何求?长江东逝/一桥飞架/谁能续我旧情/谁能解我离愁……当这首诗在南京发布后,《人民日报》《江南时报》《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媒体均作了深度报道,称这首诗深情演绎了南京这座六朝古部的历史底蕴,讴歌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人民的家国情怀。此后,周黎明将续写合肥、杭州等英雄城市的“城市诗歌”。有人说诗人周黎明有着敏锐的感知力,才能够捕捉到常人难以察觉的美好,他的心如同深邃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事物也能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平凡的生活也能展现出非凡的意义,勾勒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歌。

  周黎明还曾这样说道:“诗人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本身,更是为了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启迪人们的思想,甚至改变人们的观念。”如今周黎明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的灵在跳跃,他的神在遨游,他要在余生中用文字寻找生命的意义,用笔尖描绘出一个个世界,用诗句记录下人类情感和梦想,追着美好“余生”写出更多像《余生》一样的好诗集,让一首首隽好诗隽永存留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恋爱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