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肖斌——书被打开,逆风独立内心有光

作者:恋爱脑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219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57

  每个人读书过程中都会留下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我同意的如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翻书”,鲁迅“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高尔基“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不同意的多了,如刘向“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要睡不睡,读书效果大减,居然还自伤自身,愚不可及。《增广贤文》“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孩子吃好排第一,其它万事一边去。唐寅“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读书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读书声与卖菜声、疾苦声相比,它没有任何不得了的地方。

  如果说说自己读书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三例,那么我的是劈裂、张力和“起毛”。

  第一个是劈裂。20岁时我住在单身楼,楼下,是厂里的图书室。我每次去找书都看见《李自成》,摆在书架上占据了一大块恐怖的空间。抽一本出来,黄色的封面画着条条斜印,像是黄土地上被大风刮动的旗。封面上三行字,从左上到右下写的是八个字:闯、李自成、姚雪垠著。“闯”字最大,像李元霸的铁锤当头砸下。多次想借,可那时很想多读书,读完一本才能算一本。《李自成》太厚了,这得花掉我多少白花花的时间啊。犹豫着。

  终于有一天没忍住,借了两本,这一看,立刻就收不住。开篇《潼关南原大战》,李自成就大败,尸积如山只剩十八骑,被洪承畴算死,被曹变蛟追逐。李自成就这么完蛋了吗?不甘心,拼命看。

  那几个月的业余时间,我几乎全部在看《李自成》。我很不满意自己的状态,一看书就会自动进入书里面去,比周围任何人看书都看得慢。有一天想不通,专门来计算一个小时的阅读量,计算结果是满打满算,30页。那时候我在车间上班,工人,下班回家吃饭,吃完饭就到单身楼看书。有天约了人去湘江河西游泳,下起大雨,赶忙上岸收拾扔岸边的衣服骑摩托车回家。到了单身楼发现,窗外那株比三层楼还高的苦楝书,被雷劈了,伤口正对着我的书桌,怵目惊心。

  苦楝书外,远远京广线的火车,传过来淡淡的轰隆声,犹如李自成的马队,终于踏出商洛山了,队伍迅速壮大。他在第一本书濒死三年后,终于如朝阳般升起: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红娘子都聚拢在他旗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特别宋献策又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谶记,部队豪气干云,真可谓其兴也勃。

  终于把书看完。看完茫然不解:还没灭明,书也没完,怎么没书了?在图书室翻遍,确实没了,问管理员,她查,全在。可我全看了,一本没少,故事没有结尾,书却没了,怎么回事?

  2018年我在网上下载到电子版的《李自成》,这一翻才知道,30年前我醉生梦死看的,只是《李自成》的前三卷而已,不是图书室没书了,是那时候这本书姚雪银先生还没写完。这回五卷齐全,于是从头再来。

  姚雪垠创作《李自成》,耗时近40年,我读《李自成》,耗时30年。《李自成》前三卷是姚雪垠在当时文学极度匮乏的环境下写出的一本壮观“天书”,被誉为“一本书救活了一个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受到举国极大肯定。我曾到过湖北通山和湖南石门两个李自成墓参观,这都是因为20岁读《李自成》时的我,受到的震撼就像窗外那株被雷劈了的苦楝树,《李自成》是巨雷,而我是那株身体斜刺刺地被扯开两层楼高伤口的树。

  第二个是文字的张力。海明威作品语言简练,被人们誉为“电报式”文字,这与我感受到的海明威完全不同,我读到的海明威啰嗦,不管时代局势如何震荡,战场上枪炮声多么激烈,海明威总是在少数人当中单纯。我认为论啰嗦,海明威排第一。我此生唯一一次“看到”文字的张力的,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或者《丧钟为谁而鸣》。在老海这本书上,非幻觉、非神经病、非走火入魔,书摊开在书桌上,我完全走进书里,清楚地看到一页纸弯曲——向上拱起,文字变重,把周围压下去了。

  “文字张力”是九十年代评论家们常爱用的一个词,用它来表达作品的非凡价值。老海作品虽然是汉译,我却唯一一次亲眼看见了真实而非虚构的文字张力,纸张真的像桥那样拱起来。我看到后被吓到,先转头看后面,是不是有人在我身后作法?没有,身后空无一人。两旁也只有静悄悄的读书时光。

  第三是我摸到了报纸上起的毛。《诗歌报》是我接触的第一张诗歌报纸,后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诗人海子,我第一眼看到他的作品,就是在《诗歌报》上。那时候海子刚刚喷薄,《诗歌报》每隔几期就会发表海子的诗作,我认为海子对中国诗坛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带来了“麦子”具象,就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带来的。

  因为工作地点变动,不方便订阅报刊,我到哪里都带着《诗歌报》。老《诗歌报》被我读过多少次?一百次不算多,一千次不算少。有天我发现《诗歌报》起毛了,报纸像千万条线编出来的一块布,翻的次数太多,线一根根断裂,断裂后的表现就是“起毛”。这毛顺着版面滑过去看,版面上看得到一丛丛柔弱、细小、挤一起的毛。如果手指轻轻按下去,不要接触到报纸,就会碰到这些毛。它们不是发霉起的毛,“霉毛”手指带过,毛会沾手指上,这毛不会,它们还是停留在报纸上,像原始森林里的树。

  这么读过书,对于读书我有几个基本观点。一是把书读好,是辛辛苦苦的干农活,读书一整日,汗滴禾下土。二是读名著会引导你向善的那边去,而不是往恶走。三是无法坚持阅读就不要坚持。一本书读不下去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书不适合你,我没读完的书比我读完的书多了去了。

  最后痛彻心扉的感受是:爱看书的我,可能也包括你吧,不过就一萨比。

  萨比才会逆风独立。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恋爱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