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蝉鸣又起(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发表于:
浏览:43次    字数:514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822篇,  月稿:6194
夏天是什么?夏天就是蝉鸣声声。

  没有蝉鸣的夏天,那还是夏天吗?

  

  一

  父亲节那天,我和爱人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阳台方向传来蝉鸣之声,我惊喜的对他说:“哎呀,时隔一年,终于又听到蝉鸣了。”

  蝉是夏天的象征,是歌颂夏天最热烈的代言人,蝉把自己一生全部的激情,都献给了它挚爱的夏天,天气越热,它越激昂,蝉鸣越响。

  苏轼在《阮郎归·初夏》中提到:“绿槐高柳咽新蝉”,描写了夏日风景,新蝉断续的鸣叫声。眼下距离夏至还有四五天,我却听到了初夏的蝉鸣,一年一度的新蝉,终于又闪亮登场,属于它们的夏天主场。声声蝉鸣,像是在霸气的宣示它的主权:“夏天是属于我的,我又回来了。”

  那一刻,惊喜的我像是见着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时隔一年,你可算是又回来了。兴奋之余,竟然完全忘却了以往的夏日里,阳台三角梅树上的蝉儿,在此成群结队聚集,每天发出的吵吵闹闹声,带来的噪音干扰过我们的睡眠。这会反而变得挺开心,就跟远香近臭的道理差不多,时间隔得太久,久不见面,总归有些惦念。

  其实在前两天,我就已经在大弟发在头条上的视频里,看到了幼蝉的样子,不知大弟是不是从树上捉的,还是从幼蝉的土洞里挖出来的。幼蝉尚未褪皮,还不是成虫,一身土黄色的外壳,没来得及蜕变成真正的蝉,没有透明的翅膀,不能飞翔只能爬行。它在花盆里爬来爬去,憨态可掬,一度爬到花盆外面,被大弟捡回来,重新放进花盆里,看着挺好玩。这才过了两天时间,我们这里也有蝉现身了。

  第二天中午,我又听见阳台传来蝉鸣声声,于是我便蹑手蹑脚的走到阳台上,仔细寻觅蝉儿的影踪,寻找了好一会,毫无发现。我近前再看,终于看见了它,蝉就背对着我,头朝前,一双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再凑近一点,想看清楚些,谁知如此轻微的声响,竟然也能惊动到它。亦或是它鼓起的圆眼,用余光发现了我,只见它敏捷的身子一抬,嗖的一声飞走了,只留下我瓜兮兮的站在阳台上,一脸无奈的发着呆。我都没来得及告诉它:“我没想捉你,也不会伤害你,只是很久没见你,想好好看看你。”蝉儿呀,知不知道,我多喜欢你。

  这是我今年第一次亲眼看见蝉,感觉今年的新蝉似乎格外敏锐,洞察秋毫,反应敏捷。搁在以前,像这样背对着我的情景有过多次,它们一般都不会飞走。它就近在眼前的树枝上,在我眼前忘情鸣唱,似乎稳坐钓鱼台,一点都不大惊小怪,今年为何如此敏感?

  想了想,大弟以前说过,大概过去那些蝉儿有些老了,反应会迟钝些。这是今年第一批最新的蝉儿,很年轻,很机警,有活力,反应迅速,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警觉的飞走,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我懊悔自己不小心,该尽量轻轻的移动,不该让它担惊受怕,不过虽然它飞走了,很快会再回来的。每年我家的三角梅树上,蝉儿们都会来此聚集,这里早已成了它们的大本营。三五只常见,七八个排成一溜,最多的时候,有过十多只,我根本不担心,它们还会回来的。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则是,家有三角梅,自有蝉来到。

  

  二

  果然,接下来连着几天,蝉就来我家树上陆续报到了,天天都能听到蝉鸣。我经常去阳台观看,有时候,见蝉倒挂金钩;有时候,它依然背对着我,丝毫不知我在它背后,鬼鬼祟祟、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它。

  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自己用面粉洗出面筋,粘性特强,沾过很多蝉。像它这样背对着我的状况,最好沾,它根本不会发现,一根杆子悄悄从它身体下方,靠近它的翅膀,更不会知道长杆子上有一个致命武器。一旦面筋沾上它的透明翅膀,无论它怎么挣扎也无能为力,相反越挣扎粘得越紧,扩大受力面积,无法逃脱,最后只能束手就擒。

  沾得多了,拿回家洗干净腌制一下,油炸来吃,小时候没少吃,觉得特别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是解馋,很多人都吃过,有着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不过,多年以后的我,早就已经不敢再吃它了。

  前几年,童心未泯的我,曾在阳台上逮过蝉,图好玩,不过玩够了也就给放掉。跟儿时的想法已不一样了,也可能是老了的表现,人变得比较心软起来。现在物质丰富,又不缺这一口,什么美食没有,何必非要吃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蝉一命,自己心安就好。总觉得应该善待一切生物,能放过就放过,在这世上,谁活着也不容易。即便身为动物,其实也和身为人没啥区别,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去杀生。

  如果不是为了身体健康需要,我甚至都不太想吃肉,杜绝这些动物蛋白质,当然完全吃素似乎又做不到,我并不是素食主义者。从来也不敢杀生,哪怕是一只罪大恶极的老鼠,我也不敢,甚至连只蟑螂也害怕,总是不忍心,心慈手软。

  说起蝉来,其实它口碑不错,这种生物很特别,自古以来,古诗词中写蝉的作品就有不少,大家都耳熟能详。

  今年的新蝉,还让我联想到唐朝白居易的《早蝉》一诗:“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意思大概是,诗人借蝉来抒怀,在初夏开始听到蝉鸣,似乎在提醒他人老了,鬓角已斑白,接近人生暮秋。一想到自己这把年纪,却还在漂泊不定,不禁悲从心来,无限伤感。凄楚的表达,读之让人心酸,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与此相反的则是唐朝虞世南,写得另一首关于《蝉》的诗:“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因蝉喜欢在高处栖息,餐风露宿,被古人误认为蝉生性高洁,故对蝉予以歌咏。歌颂蝉清高风雅,借机暗喻作者本人,也具有蝉一样的高洁品格,自信自己必然会声名远播,不需要吹捧。此诗言简意深,流传甚广,堪称写蝉诗中的经典佳作。

  写蝉的作品其实很多,不得不佩服,小小的蝉儿,惹得众多文人为之歌颂,可见其多么的与众不同,值得为之浪费笔墨。写过蝉的现代人则太多了,我也没落俗套,曾经写过一篇《蝉鸣声声》的散文,写尽自己所熟知的蝉。只是那时的我,其实对蝉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后来的我,对蝉又有了进一步的新认知。

  

  三

  小暑过后一周,也就是前天,从早上起,蓉城的天空阴阴暗暗,雨一直下个不停。待到下午三点半,我照旧在阳台上舒缓眼睛,远眺楼下的大树,那一大片绿色,在雨后变得更加清新脱俗,葱绿欲滴。

  今年我家阳台上的三角梅树,不按常理出牌,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开花了,上一次时还是四月底。只是这次开得花有点层次不齐,数量偏少,估计还是没有从去年冬天,我们对它大幅度修枝中缓过劲来,元气大伤,因此与我们赌着气,愤愤不平的不肯再好好开放。我欣赏着三角梅花儿,在风雨中依然美丽,娇艳欲滴,红红火火,招摇醒目。

  一转头,忽然发现一根粗大的树枝上,栖息着一只蝉儿,它个头不是很大,身上也不是油光发亮的那种黑色,而是浑身褐色,静静地躲在树叶底下避雨,并不发声。它就那样匍匐着,一动不动,观察许久也没见啥动静。后来我换了一个位置,惊喜的发现另一棵树上,居然也有两个蝉儿,也跟这棵树上的蝉差不多,浑身褐色,透明的翅膀收拢,保护着身躯。它俩一个在细枝条上,一个在粗大的主干上,都淋不到雨,被密集的叶子遮挡的严严实实。

  有个蝉本来是保持着倒挂金钩的姿势,可能是觉得这姿势不够舒服,眼见它慢慢挪动,一点一点小心翼翼,从枝条下方挪正到了上方,居高临下。这个姿势正确,不会显得那么累,毕竟倒挂着,始终要用力抓住树枝才行,需要费一些体力。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阳台上看,已经飞走了一只,还剩下两只。一只一直不变,仍然保持原先的姿势;另一只竖立着,像是对着树干面壁思过,保持着固定的姿势,也一动不动。

  那天足足下了一天的雨,外面没有蝉声响起,我问爱人:“蝉儿咋不叫?”爱人说:“它们不热。”说的也是,蓉城气温较低,只有二十四度,我甚至感觉有点冷,都已然打了几个喷嚏,像是要感冒的前兆。估计蝉儿是不热,所以不像天热时叫个不停。其实细听它们的叫声“知了知了”和“热啊热啊”,两种含糊不清的混音,听起来还有点接近呢。

  晚上继续下雨,一会大一会小,紧一阵,松一阵。都十点多了,我忽然想起阳台上蝉,它们还在那里吗?好奇心顿起,打开阳台上的吊灯,光线照着窗外的三角梅树枝。隔着一层玻璃,我把脸贴在窗子上,发现咫尺之间,那只竖着面壁思过的蝉依然还在,另外那只则不见了。

  我饶有兴趣的继续盯着它看,这么晚了,看来它是打算在这棵树上过夜了。也许是抱着树太久,它的触角有点累,见它活动了一下两只前足,挪动了一点身躯。不知是不是树滑,它有点没抓稳似的,本能的晃动了一下身子,这时它的翅膀突然微微张开了一下。给我的感觉是:它担心自己差一点掉下树去,所以下意识的紧急准备,像打开保护伞一样张开翅膀,以备真掉下去时它好起飞。

  还好,它只是微微动弹了一下,依然能稳稳当当的抓着树干,继续保持之前的姿势。我兴致勃勃,毫无睡意,就趴在玻璃窗前,耐心的观察它。也不知它感觉到我的存在没有,如此近的距离,连我自己都有点心虚,怕它发现我后警觉的飞走。可能它始终没发现我,或者是在夜里它的视力受影响?不得而知。总之它就跟没事似的,一点都没发觉潜在的危险,就在眼前。

  再后来,我干脆慢慢打开推拉窗,试图离它再近一点,但因被大花盆挡着,我其实也做不到再近一点。我没再隔着玻璃窗,就那样明目张胆的看着它。如果是大白天,我敢说它肯定会感知到危险,一定会立即飞走。这会外面黑漆漆的,虽然阳台上有灯光,但树干伸在半空中,外面的光线总归要暗一些。

  也许它们视力在晚上真的不太好,雨继续下,一直在下,看来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平静的雨夜。那就都安心休息吧,阳台上的蝉,明天早上再来看你还在不在。

  

  四

  第二天上午,雨还是一直下个不停。

  我惦念着昨夜的蝉,便跑到阳台上去看,在老位置我没有看到那只蝉,看来它一定是飞走了,再在树枝上搜寻了一遍,还是没发现。是呀,如此连绵不绝的雨,估计它应该是飞到更好的去处,遮风挡雨去了。

  接近中午,雨终于停了,这场不休不止的雨,下了这么久。看到网上的网友们都在说:“成都这是把天捅了一个窟窿吧,雨下个不停。”连日来,因为一直有雨,外面根本没有蝉鸣,这会天放晴了,又听到远处穿来不休不止的叫声,蝉鸣声声。

  我拉开推拉窗,站在阳台上,四下打量,楼下雨后的大树更加青翠,被雨水反复冲洗过的街道,也变得焕然一新,蓉城的街道总是干净清爽,皆因常爱下雨之故。由于这两天一直阴天下雨,我们也不用给三角梅树勤浇水,花盆里的水分,没怎么蒸发,依旧保持着相对湿润。

  我在花盆前,继续欣赏着为数不多的三角梅花,眼前正对着的那根树干,昨晚那只蝉就爬在这个树干的底部。不经意间,我侧转了一下头,忽然就发现,那只蝉居然就趴在树干上!哎吆,它一直都在呐,只是从树干的底部爬上了高处,只因树干直径较大,树干较粗,遮住了它小小的身躯。我与树干面对面时,从正面看,是不会注意到躲在树干后面的它,都被挡住了。不过若是仔细察看,依然能发现它的两个前肢,牢牢的抓紧树干,两个后肢则抓着树干后面,从前面看不见。

  它居然没飞走,在树上过了一夜,还在这棵树上面树思过呢。由于它始终没叫,让我不由得对它的身份开始产生怀疑,它可能是一只雌蝉。在蝉的世界里,雌蝉是不会发声的,只有雄蝉才鸣叫,而且天越热叫的越起劲,为的是吸引来雌蝉,以便繁衍它们的后代。

  我又开始仔细端详起眼前的蝉来,它浑身褐色,两只长长的透明翅膀,超出身躯差不多一半长。它也不嫌闷,在树上呆了这么久,依然不急不躁,动作迟缓,不知道它都在想些什么,蝉的世界我不懂,不会是在地底下呆得过久,有点呆傻了吧。

  之前我对它了解不够,还以为蝉在地下的土里憋屈一年,第二年又破土而出,破茧成蝉,后来才得知,其实远不止一年。蝉在地下潜伏的时间通常为三至七年,最长的能达到十几年,在我国则一般为二到五年。蝉长期潜伏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其生命周期大都为质数,为的是避开与其他蝉种相遇,以便减少竞争和被捕食的风险。‌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它们活的太不容易了。

  蝉的幼虫在土里生存时,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获取养分,通过长时间的地下潜伏,慢慢积累足够的能量,最终有一天羽化成为成虫。蝉的这种生命周期特性,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昆虫。

  对蝉来说,从一颗卵开始,基本上一生的时间都与黑暗为友。幼虫破卵而出后就会钻入土中,在土中成长,最终成虫,这个阶段就是几年时间。成虫后再破土而出,爬到树上,通过腹部的发声器求偶,繁殖后代,随后雄蝉便会死去。可以说,自蝉出土后,也许仅活一周,最长也不过一个月,它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可它为了这一天,却要等待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不能不令让人震撼!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