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秋日平分气转晴(散文) ——漫话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作者:郇如启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85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410篇,  月稿:7120
历经炎炎酷暑和漫漫长夏,秋分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公平的尺度,平分昼夜与秋色。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也都是昼夜时长等同的节气。古人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不只是平分了昼夜和秋色,还平衡了寒暑。“梦随天共远,人与序俱分”,这天的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不偏不倚,营造出适宜的气候,适宜的劳逸环境,适宜的收种条件。

  秋分时节,丰腴的秋捧着五谷的醇香,赶着六畜的肥壮,洒着收获的秋光慰藉人间,慰藉在田野劳作的黎民百姓,慰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

  风色已高清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秋分结束了漫漫长夏的燥热,开启了冷艳迷离的时节。此时,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降到了二十二度以下,按气象学的划分标准,是真正地进入了秋天。新的节气给人飒爽、酣畅的感觉,天高了,云白了,气顺了,水清了。

  “秋风昨夜落前林,放出千岩秀色深”,秋分时节的风是多彩的,金色的风把稻谷染黄,菊花染黄,树叶染黄;火红的风把高粱陶醉,山楂上色,枫叶点燃;轻灵的风温柔地吹裂土壤,委婉地探寻土里的果实;多情的风酣畅泼墨,把山坡的层林尽染。

  秋分的风吹澈了一泓秋水,吹醒了憨痴的草木,吹得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倘若说秋分时节的风在尘间清爽怡人,瑰丽多姿,那么天空的秋风则搅得白云变幻,横生奇趣,秋风宛若仙女的巧手,刺绣出素洁的婉约图画。那群欢快的小白兔是嫦娥放生的吗?那群行走在戈壁滩的骆驼,是沿丝路西行的商队吧?那高高厚厚的一团,是雪山还是刚刚采摘的棉花?俗话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如果此时你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云朵变幻所带来的奇思妙想,会使你如入仙境。

  “轻飘梧叶坠,暗度桂花香”,秋分时节的风不仅多色、善变,还裹挟着秋季独有的菊香和桂香。试想:一边是梧桐叶落,一边是菊桂飘香,枯叶与鲜花、衰落和锦绣,恰到好处地容在同一纬度间,诠释着盛衰、兴废、输赢的辩证,可见秋分秉承了古人的智慧,是博学的思考者,是清醒的理智者。

  “秋风扫尽闲花草”,其实无须为落叶愁绪满腹,那些闲花野草扫尽也罢。仅这四溢的秋光,就足以使我们陶醉在“秋水静如滤”的环境里,陶醉在“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的氛围中,陶醉在“远村秋色如画”的情景间。一千四百年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秋分的雨是缠缠绵绵、清凉纤细的,如烟雾般笼罩着原野,加速着落叶和寒凉的脚步,孕育出丰硕的诗情画意,在“凭轩望秋雨”时,增加了几分凉爽的秋韵;在“秋雨湿庭户,陋舍集闲客”中,更平添了几分收获的欣喜。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是低调务实的,它不像春雨那样催生繁华和蓬勃,而是敦促着万物收敛锋芒,尽快进入蓄积能量的蛰伏期,以待下一季的来临。而草木是最听物候指令的,你看:牡丹叶凋残了,枝丫间即萌出新芽;荷叶衰竭了,根茎中却蕴藏生命的力量;稻谷成熟了,留下了待播的种子。从这个角度看,秋雨并非无情,当是充满着善意,蕴含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的谨言禅理。

  秋分后的雨悄声静气,不再像夏季的雨那样招摇,雷神和电母已隐居起来,难见踪影。古诗云:“秋雨不可雷,雷即雨无节”,秋雨是有自己节操的,他不事声张,更无须雷声喝道,只是默默地滋润出秋熟,酝酿出适播的墒情,在安而能虑中营造着“秋气飒然新”的意境。

  那些蛰虫们呢?受到秋风秋雨的熏陶,也开始平心静气地藏入洞穴,养精蓄锐,以待来春。之后,雨水就变得吝啬起来,也许它们开启了酿造霜雪的模式吧?“万籁静中起”,秋分后的万物大多凸显出保守内敛的形态。

  

  望魄复宵中

  

  古人对太阳和月亮是满怀虔诚和敬重的,他们认为春分阳气上升,秋分阴气抬头,正适应了尘世间春种秋收的律例,为感谢天地日月对人间的恩赐,所以自周代起,皇家便开启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隆重仪式。

  祭日时间选在春分的早晨日出时,而祭月则选在秋分夜幕降临月升时。此刻,帝王和大臣们浩浩荡荡来到郊外,摆好贡品,对着明月行祭拜大礼。即便当晚浓云密布不见月亮,拜月仪式也会照样举行,总之你不能拂了皇帝的虔诚之心啊。

  据《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帝王将相们摆开阵势祭月的场面是虔诚壮观的,但当月亮藏而不露时,祭月便少了些许的韵味。所以经大臣上书言表,把秋分祭月推移到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时举行,祭月也由皇家逐渐转为民间。当一轮明晃晃的圆月升起,笙箫鼓乐齐奏,那场面才显隆重,月宫的仙子仙女们才更受用人间香火,现在遗存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就是古人祭月的见证。

  民间的祭月没有皇家那般的浩大声势,对月神的感恩也转为对亲人团聚的期盼。经历过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人,更珍惜国泰民安的时光,更期盼流浪漂泊生涯的结束,更懂得月圆家圆人团圆的可贵。因为在重视温情的人看来,团圆不止是期盼,更是浸入骨子里的基因,它支撑着人们为之努力生存。为此古代诗人留下许多千古佳句,至今流光溢彩。

  中秋节晚上,在流水似的月光下,漂泊的游子咬一口月饼,呷一口美酒,“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溯忆曾经美好的岁月,遥想家乡的亲人,不觉潸然泪下。不由连接视频与妻子亲昵几句,与父母聊上一通,那股思乡之情随着情感上升而变浓,思念中的幸福也是幸福,视频中的相见也是相见啊。

  身处家乡的人,面对中秋明月,同样也在思念漂泊的亲人。“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这是对远在千里外亲人的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对中秋不能团圆家庭的同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表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共赏同一轮明月的欣慰与慷慨。其实,人生能有几回搏?即使身在异乡,那份缕缕乡愁又何尝不在家乡萦绕呢?

  君不见,夜晚的月光轻柔地洒下,树林朦胧了,山川朦胧了,原野朦胧了,一切笼罩在仙境般的色彩里,由是无限遐思又弥漫开来,在无名地激动中被簇拥着……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是的,赏月就要选择最明亮的时刻,收获又何尝不选择最成熟的那个呢?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也是物竞天择的必然。

  

  嘉禾秀出胎

  

  “显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谷禾从发芽、生长到成熟,历经一场场风雨,一次次旱涝的考验,终于完成了生命接力中的孕育,成就了今天的收获。在秋收前的晚上,农人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揣测着谷禾的色泽、成熟度,就像迎娶新娘,在没揭红盖头前,谁能知道新娘的姿容呢?

  秋分时节的主题是喜悦地忙碌。你看,在黄橙红绿的田野里,满是生机和人气,收获的场景忙碌而有序、劲爆而温馨,长满老茧的手轻抚着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稻谷、开怀的黄豆、雪白的棉絮,这都是他们用汗水养大的“娃”啊,揪一穗放在手心,瞬间谷禾的清香氤氲周身,氤氲田野,农人收割前的担心和疑惑消除,洋溢于脸上的笑容在秋光里变得璀璨。

  “担赢色载上场圃,环舍隐积如高陵”,刚收获的谷物要摊在场埔扬净、晒干,挑选出颗粒饱满的做种子,其他谷物运入粮仓,秋收才算结束。仓廪有了金灿灿的粮食,心里便有了底气,有吃饱穿暖的基础条件,前进的征途上任何荆棘坎坷都能克服。

  此时正处“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丰收”二字深深镌刻在肥沃的土地上,镌刻在亿万农民的心坎上,镌刻在“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里。

  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理念的践诺和自信,丰收节提升了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是对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二十四节气的尊崇。秋分增加了丰收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而丰收节又为秋分注入现代化的元素,千年前的祖先怎么也不会想到,秋分这个节气会成为亿万人期盼庆贺的节日,会成为尊重农民属意农业的标志节日,这足以让器重农耕的祖先欣慰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历经千年的农耕,农民是最懂得自然更替理念,最懂得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改善生存条件,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中维护生态平衡,在正反经验里传递一代代的农耕文化。正因如此,农耕文明才延续千年而不衰,而且正生机勃勃,繁荣光大。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三秋”大忙时节,华北一带的农活在见缝插针中交替进行,而农民则是调节时间的行家里手。先收割成熟的地块,接着进行秋耕、秋种,收、耕、种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紧张有序中完成庄稼的收种更迭,完成土地的新旧茬交替。待最后一茬谷禾收获,腾茬播种的冬小麦已经绿油油地开始了新的生命接力,这就是千年农耕的智慧体现吧。

  “客愁无暇日,农事喜丰年”,此时,长江流域一带也到了晚稻收割和油菜播种期,田地里到处响彻轰隆隆的机器声,到处是农人忙碌的身影;而沿海渔业也到了“说著鲈莼事,归心满钓船”的时节,码头上每天都有满载而归的渔船靠岸。倘若说春天播下的是期盼,那么秋季赢来的即是喜悦和丰满。它丰满了菜篮,丰盛了餐桌,丰美了味蕾。

  

  对酒发新吟

  

  节气习俗,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不但丰富了节气的内涵,也丰富了民间的过节内容。节俗期间免不了有一番“对酒发新吟,此乐良难极”的感触,免不了要遵从先辈们流传的清规戒律,用一颗虔诚之心度过散发古韵的节气。

  秋分和春分界于各自季节的中点,都是均分昼夜寒暑的节气,因而有些习俗是相同的,像竖蛋,粘雀子嘴等,这些相同的习俗,印证了节气之间春秋呼应、冬夏相顾的内在关系,合乎地气的阴阳转换,符合天道的日月轮回,从而看出古人在制定二十四节气的谋虑与智慧。

  竖鸡蛋。这是集天文学和民俗于一体的游戏,被爱好者赋予许多不同的解释。秋分这天挑几个刚产不久的鸡蛋,比赛看谁能将鸡蛋立在光滑的桌面上。竖蛋之所以选在秋分,是因为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之日,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还有秋分天气适宜,使人心神舒畅,易于竖蛋的成功。

  吃秋菜。“秋分吃秋菜”是许多地方的民俗。秋分早上,妇女们三五成群到野外采摘秋菜或红薯叶,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做“滚汤”,取名叫“秋汤”,吃后可驱赶体内积存的暑热和燥气,有利于健康和精神恢复。

  粘雀子嘴。秋分这天,有的农民按祖辈流传的民俗给自己放一天假,在家熬制秋汤、汤圆,再来一壶自酿的老酒犒劳自己。吃饱喝足后,用细竹叉扦着汤圆竖在田边地堰,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雀子嘴粘住了,就不会来糟蹋庄稼了。

  候南极。这是古代皇帝率百官迎接南极星的仪式。《史记·天官》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南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只在秋分的早晨一闪即逝,看到者则预示着祥瑞和增寿添福,因而历代皇帝秋分这天,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南郊迎接朝拜南极星,以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测影子。古人通过观测,发现一件有趣现象:在北纬四十五度线上,秋分这天的树、房屋等的高度和其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因而测得了影子的长度,也便知道了树、房屋的高度,所以当地人在秋分这天有测量人影知身高,测量树影知树高的习俗。而处在赤道上的人,秋分这天却成了无影人,就连建筑物、大树等都失去了影子,这并非诡异现象,正是太阳光线不偏不倚直射赤道的缘故;秋分这天,一向水火不容的南极和北极也握手言和,共享同一个白昼。

  秋分节气的有趣现象还有很多,如果细细溯究二十四节气中各个节气的渊源,还有很多自然的、物候的疑惑待解。

  “时序有代谢,情怀增感激”,秋分是自然界生命大轮回的重要节点,草木该谢幕的谢幕了,小麦油菜该登场上演的也已登场,一切遵循自然法则,无党无偏,有张有弛。谢幕是为了积蓄能量更好地上演,而已经登场上演者是为了填补萧瑟的空白,甘于寒冬的考验。

  秋分,使世间的衰落与新生变得顺理成章,没有一丝违和感。让我们沐浴在昼夜时长相同的氛围中,享受“风清露冷秋期半,桂子飘香远”的美好时光。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