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垣曲县英言乡的英言村,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并不以“英言”为名,而是被称为圣佛头村。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个小村庄的名字因一位英雄——段英言而发生了改变。
段英言,这位英雄出生于沁源县郭道镇棉上村的一个平凡农家,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自幼,段英言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责任感和领导力。193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高小毕业,却并未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怀揣着报效国家的热忱,坚定地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不久,段英言被调至中共沁源县委的《生力报》报社,担任编印工作。在这里,他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对革命事业的深刻洞察,编辑并发行了大量富有影响力的宣传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在沁源县,甚至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广泛传播,极大地提振了民众的士气,并增强了人民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在报社工作期间,段英言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拥有坚强的组织和正确的领导。因此,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1940年的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一个悲惨的事件发生在棉上村。这一天,日军对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发动了无情的“扫荡”。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残酷,整个村庄在短短的一天之内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日军的暴行导致了棉上村的房屋全部被火焰吞噬,熊熊大火映照着天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在这场灾难中,棉上村的村民们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据记载,至少有187名无辜的村民在这次“扫荡”中被日军残忍杀害。他们中有的被刺刀刺死,有的被枪击,还有的在绝望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段英言的家庭也未能幸免于难。段英言的母亲在日军的暴行中被无情刺死,她甚至没有机会发出最后一声呼救。而段英言的三弟,一个还不满10岁的小男孩,以及他的堂弟,同样年幼,他们被日军活埋,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无辜的孩子们,本应拥有一个充满欢笑和希望的童年,却在战争的阴影下失去了生命。空旷的原野里,段英言站在亲人的遗体前,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向苍天宣告:“我段英言誓要将这深仇大恨铭记于心,不将那些残害我亲人的鬼子赶尽杀绝,誓不为人!”他的誓言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从那一刻起,段英言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日的事业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不辞辛劳地编印一篇篇激昂的抗日文章。他的笔触如同利剑,直指敌人的要害,唤醒了无数沉睡中的民众。他的文章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激发了人们心中对抗日寇的怒火和斗志。段英言的名字也逐渐在抗日队伍中传开。
段英言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他还亲自深入到群众中去,用他的热情和智慧去感染每一个人。他组织集会,发表演讲,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事例,将抗日救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抗日的洪流中。
段英言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不久后,他被调到太岳行署工作。在这里,他有了更大的舞台。1944年段英言被调至王屋县二区担任组织委员。他的任务是前往圣佛头(今天的英言村)开展工作。段英言以其平易近人的态度、出色的口才和宣传能力而深得百姓喜爱。当地群众对他的评价极高,他们常说:“英言说起话来,一说一大套,套套都在理,听了让人感到鼓舞。”他的言辞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能够深入人心,激发起人们的斗志。
段英言的主要活动范围是西河地区,但他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周边的白家河、关庙、圣佛头、柏底和贺家庄等地。在他到来之前,圣佛头村并没有任何共产党员。后来凭借他的努力和才能,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成功地在这一地区发展了30多名共产党员。1946年3月,段英言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圣佛头村正式建立了党支部。
段英言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片田间场院,每一家农家炕头,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农民一起劳作,一起流汗。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尊敬,他们围坐在火炉旁促膝谈心。他深情地说:“穷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为何总是吃不饱,穿不暖?这并不是因为生来命穷,而是封建剥削制度的罪恶。地主恶霸们依靠着不公正的制度,无情地榨取着农民的血汗,让我们永远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他的话语如同种子,播撒在农民们的心田里,激发了农民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段英言明白,要使农民自立,必须团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是,他推动农民学习文化和增强阶级意识,使当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共同抵制封建剥削和压迫。
在锄奸反霸中,段英言引领农民揭露农村反动分子与恶霸罪行,以集会等形式冲击地主阶级,争取减租减息、公平正义。在段英言领导下,农民自觉奋斗改变命运,组建合作社与武装力量。斗争中,他们从被压迫者变为挑战旧社会的勇士。
段英言工作不仅物质利民,更精神鼓舞引领农民运动成为农村革命缩影。1946年3月,国民党的一小股杂牌军决定采取行动,他们悄悄地北渡黄河,试图对解放区进行骚扰。他们的目标是位于黄河以北的圣佛头一带,为了保卫这片土地,当地的民兵组织在段英言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防御工作。
段英言这位年轻的民兵队长,深知责任重大。他组织民兵们昼夜不停地巡逻,确保每一个角落都不被敌人渗透。他们警惕地监视着黄河的每一个渡口,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迹象。1946年3月29日夜晚,当段英言和民兵们在圣佛头村北边追查一些可疑的行人时,他们遭遇了埋伏。一群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突然发动了偷袭,枪声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刺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段英言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段英言的牺牲震动了整个王屋县。为了纪念这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县政府决定将圣佛头村更名为英言村。从此,这个村庄的名字成为段英言烈士精神的象征,被永远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来人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