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古城扬州老城区有一“正谊书院”,门旁的一副对联非常有气势,曰“正气满天地,谊才遍九州”,这副对联尽管霸气十足但没有湖南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副对联更有名气--“惟楚有才,於斯为盛”。湘人不仅仅有才,湘人更是“救国”矣。
都说“湖南人像骡子”,曾经问过一个湖南人--“说我们湖南人个性像骡子,是指我们湘人个性倔强、有韧性,认准的道一条路走到黑”。
当年清廷与沙俄的交往几乎都是以吃亏告终,但唯有一次是完胜的。19世纪俄国已吞并了中亚所有的独立王国,对中国的西北部也觊觎已久,并侵占了新疆伊犁,当时清廷有“海防”和“陆防”之争,李鸿章曾上奏朝廷言“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但湘人左宗棠言“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牧马成群,所谓千里荒漠,实则是聚宝盆。新疆近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近我朝六分之一的的面积,万万不可失去”,左公的观点得到了慈禧的赞同。
1875年6月,左宗棠以63岁的高龄,亲率六万湘军“抬棺”向新疆进发。征西大军浩荡出关,一路向西,一口黑漆漆的巨大棺材赫然出现在行军队列前方,由士兵抬着随军一同西征。
据俄史记载,接俄国探子报“六万湘军在伊犁外摆出攻击态势,左宗棠已经将棺材抬到了伊犁附近,且清军在蒙古、满洲的部队都在大规模调动,做出了总攻击的态势”,一场穿越西伯利亚横贯万里的大战即将开始,欧洲各国当时判断沙皇必败。
曾国藩儿子曾纪泽在圣彼得堡对前来谈判的俄人态度极为傲慢,言下之意是“你若再不让步,湘军即将杀入俄境内”。俄国人计算实力对比,俄只有两个师,而湘军武器精良,几无胜算可能,最终签订新约,俄国将伊犁归还,到嘴的肥肉不得不吐了出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就有湘军将领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决绝的计划“乘倭寇海军出动国内空虚之际,以南洋水师及若干运兵船载二万湘军渡海在东京湾附近登陆,带着破釜沉舟、壮士一去不复还的精神,直捣倭庭,以二万湘人的热血在异域奋战杀敌以望扭转整个战局”,以当时日寇有限的侦察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出其不意,凭湘军的英勇很有可能突袭成功。可惜清廷投鼠忌器,不敢采用这样的战略,结果是耗费巨额军费购买的军舰躲在军港里白白被日人在陆上用炮击沉,全军覆没。如果当时湘军将领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也许会改变整个近代史的进程。
湘人不仅救国,湘女也多情。曾与一位娶了湖南女子的广东人聊天,他说“放眼全中国,湖南女子最好啊,贤惠大方,而且非常大度包容,只要家里的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关系也不太大”,他知道我是江苏人,又说道“你们江南女子也挺好啊,性格温柔”,我笑答“确实,江南女子好啊,性格温柔,貌美如花。只是家中河东狮吼,外面彩旗飘飘的事体,侬就勿做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