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倪静萍:胡门六烈士,英名憾山河——写给曾外公胡竺冰烈士的一封家书

作者:倪静萍   发表于:
浏览:57次    字数:158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7篇,  月稿:0

  敬爱的曾外公:

  您好!

  又到了全社会缅怀先烈、悼念英雄的日子。

  我们宁静安稳的今天,是您与无数先烈用生命点亮的。在这个清明,我们穿越时空的对话,传承永恒的精神,致敬您不朽的英名。

  曾外公,您是我祖母的五叔,胡家参加革命的先驱和领路人。您是中国早期革命人士,因家贫14岁始入私塾就读,1915年考入安庆法政专科学校。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坚定了您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您参加了“六二”学潮,领头创办《清议报》,以笔作刀枪,以辛辣讽刺的檄文鞭挞反动军阀贿选的种种嘴脸和丑行。1927年3月,北伐军7军3师进军无为,您被推选担任无为县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您的家被三次查封,4岁侄女被活活吓死。您被通缉后改名胡竺冰,过着流亡生活。1928年夏,您经党组织介绍,来到了桐城县浮山中学。您与黄镇(原文化部部长)、郑曰仁(原安徽省委统战部长)等同志一起,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春,您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工作,按照安徽省临委指示,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与鲁迅、沈钧儒等时有来往。在上海您担负着党的宣传联络工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营救、掩护、资助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您返乡与中共皖江工委书记李世农、张恺帆等建立“青年救亡协会”、“抗敌后援会”、组建“无为县国民自卫总队”,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您在担任无为县长期间,颁发“动员起来、抗日救国”的方针大计,安排共产党员担任政府要职,为新四军筹措了大量经费,组建千余人的“无为县抗日人民自卫军”,自兼司令。在建立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的过程中,您经常抱病工作,陪同叶挺、张云逸、罗炳辉等同志巡视沿江防线。1940年春,您被国民党保安八团列入通缉名单之首。四月,在叶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的亲自过问下,江北游击纵队派部队突破国民党保八团的重重封锁,护送您去新四军军部就医,终因病情恶化不幸与世长辞。

  曾外公,您的故居“胡家瓦屋”在无为革命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当年的无为县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曾在“胡家瓦屋”发生:六洲暴动,新四军七师成立等。1949年渡江战役时,胡家瓦屋成为解放军的驻地和指挥所。还记得1990年4月5日那一天,张恺帆同志在无为各界人士纪念胡竺冰同志逝世50周年大会上说:“从1928年秋开始,胡家瓦屋便成了无为人民的革命摇篮,共产党活动中心。”现如今,“胡家瓦屋”修缮一新,被命名为“白茆红色传承馆”。

  曾外公,当年因革命工作需要,您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您真正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又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不愧为“党外布尔什维克”和“鲁迅式的战士”称号。

  曾外公,您的兄弟、子侄、亲属乃至胡家的雇工四十多人都在您的影响下投身革命。您与您的两个侄婿——我的爷爷倪合台、我祖母的妹婿夏子旭;您的两个侄儿——我祖母的两个弟弟胡珀光、胡斯林;您的长子——我祖母的堂弟胡师伟等六人均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被誉为“胡门六烈士”。

  一门六烈士,何等壮烈!那是我外曾祖母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婿;还有五弟竺冰父子俩啊!可想而知,当年外曾祖母经受了多么大的常人难以承受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时任安徽省政协主席的张恺帆同志在外曾祖母的悼词中说:“胡伯母虽然是一个家庭妇女,普通群众,但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公而忘私,为革命不畏艰险的美德。”

  曾外公,胡门子弟不怕流血牺牲,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这种壮举正是英雄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观的最好体现。

  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为了不遗忘!六位烈士的墓碑上面记录着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我们要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树立文化自信,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家书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曾外公,您安息吧!

  您的外曾侄孙女:倪静萍

  2022年清明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家书 胡竺冰 外公 山河 英名 烈士 倪静萍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傲晴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4-01 00:44
    月雅
    好,倪女士这篇孙女亲自撰写“自家”英烈满门的故事,此起他人领受任务而成的文字,更加的真切感人。读来,让人声临其境、肃然起敬。没有丝毫的造作与牵强,有的只是满满的思念与缅怀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