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甲辰龙年,开着房车去异地过年。对于我家来说,这是绝对的新鲜事。六十多年,没有离开过家的人,第一次到外地过年,我们选择去杭州茆坪古村。一来看看古村的人文景观,可以感受异地新年风光,进入异乡做客的现场画面感;二来毕竟是农村出身,看看新时代农家新貌,顺便找寻一下“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怀旧感;三来在多民族融合的古村可以体验不同民族年文化的情怀与传承,提高异地过年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这个拥有13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村,我们过了“五天”不一样的异地新年。
第一天:在百福桥享“百”福。传说,康熙皇帝两次下江南,站在“百福桥”上,看古村全貌,欣然命笔:“百福桥。”这是一座拥有1300年的单拱石桥,跨度达五十米,桥高十五米,桥面宽五米,褐色喀斯特岩溶石,石碁厚实,石块垒砌,斑斑驳驳的拱身,远看像两头梅花鹿,昂头挺胸,守护着茅坪河。我们站在桥上,遥望云雾弥漫着的淡淡的烟火村庄。山风中,闻到一股股的柴火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村庄走过了千年,应证了那句“千年烟火人间”,繁衍生息,就像这条河流一样,潺潺流淌,不断向前。河水直接流向著名的富春江。我抬起头,看见山中的天空是蓝蓝的,云彩是白白的;山的高峰有“日照金山”美景;山间飘渺的云雾,似乎在捉迷藏。我们在百福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们,还有人在拍视频呢!
第二天:在百步桥踏“百”步。一座红木古廊桥,名叫“百步桥”。全长整整一百步(半个小时,我踏过好几回),桥宽七米,桥面高5米,桥下深十米。据说,“百步桥”这三个红漆字是宋朝大将岳飞题写。站在桥上,我听到了山泉叮叮咚咚的声音,很像是古人在一边弹琴一边倾诉。我当然更相信是自然的天籁之音。没有哪个艺术家可以谱出这么美妙的旋律的!瀑布倾泻而下,像一条哈达,是送给游客的见面礼吧?该村土著人中,有藏族人!从古老的历史来看,古村民居是最具移民性质的。桥梁廊墙设计风格具有汉族徽派建筑特色,桥体木柱上雕龙画凤,很有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意味。一个百岁老人告诉游客:“我出生在本村,这桥历经风雨,却从未倒塌过。后来,只是作了一些修缮。就连桥身红漆都是原来的。”整座桥,远看就像一匹汗血宝马,奔腾在绿水青山。我问老人:“您也喜欢这座桥吧!”“当然啊,我不仅喜欢,而且还特别爱护。我是个义务守桥人。我就住在桥岸边,你看,那就是我家。进去坐坐吧。”热情好客的山民,越来越有魅力呢!一百岁,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轻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手脚轻便,有儿有女却依然是自给自足。“我不需要子女照顾。我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看,那就是我的菜园!”我顺着老人的目光,看到了一块绿油油的菜地。一座百步桥,一个百岁人,一次全家游。
第三天:千年圆柏“全家福”。就在百步桥的北面不足一百米的地方,有两棵1300年的古代圆柏。该村人称它们是“吉祥树”。传说,千年前,茅坪河,每年都要闹山洪暴发。村民们受到极大灾害。族长就迷信认为是龙王在作祟。每年要把一个满十岁的男孩丢进河里,送给龙王。可是,年年丢孩子,也不见洪水猛兽停止过。又一年,洪水来袭,族长要把一个刚满十岁的男孩绑起来,准备丢进河里。就在这时,姐妹俩奋不顾身,要救出弟弟,而且答应,以身相许。族长只好照办,把俩姐妹绑在一起,丢进河里。事情真的奇怪。从此以后,村里的山河平静,一切安然度过。人们开始怀念起俩姐妹。刚好在俩姐妹丢进河里的地方,种下了两棵柏树。圆圆的树干,很像姐妹的漂亮脸蛋,青悠悠的叶子,很像两姐妹的秀发。就这样,千百年来,村民逢年过节,都会自发去祭拜这两棵柏树,以求好运降临,盼望幸福长久。于是乎,我们全家一边手围古树(要四个人,才能合抱),一边亲昵圆柏,合影留念。这是龙年第一张全家福。
第四天:古村民居把茶“煮”。走进古村,最深情的眼神,还可以看看那些坐在家里搞“煮”业的人。他们几乎是清一色的银发族。个个咧嘴笑,边喝热茶边聊天。我站在他们旁边,感觉到了一股浓浓的山居年味,难怪当年黄公望先生要画《富春江山水图》,实际上,就是爱上了这里的古道西风和袅袅热茶香吧?一个戴着苗族头饰的老婆婆,看见我一直站着,就用陌生的“普通话”给我说:“客人,请喝杯年茶啊!”我伸出双手感激地接过这碗香喷喷热乎乎的绿茶。全村共有不足两千人,家家用柴火煮茶,用的可是免检的山泉啊!清冽甘甜的泉水,我是亲手捧着喝过的,真的很清爽甘甜可口呢!整个村,满满的团圆气氛就在这些茶水中间氤氲着。据说,他们村里家家都种有山茶。这也是古人留下的茶树种吗?我在村后的南山岭,走了一回千年古驿道“马岭古道”,沿古道,一路都可以看见满山遍野的竹林和茶树。的的确确,古道就是连接山外的通途吧。如今,到古村旅游的人,谁不会喝几口山泉茶,带点山茶回家呢?
第五天:古村新年民族“村晚”。就要结束古村“五日游”,我们刚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民族“村晚”舞会。这个古村至今有六个少数民族聚集在一起。藏族羌族水族彝族回族苗族,当然,汉族人口数量最多。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年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我在茅坪村看见,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挂灯笼、放彩灯、吊红条,写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感觉各民族融合发展,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连,文化相融,人情相通,好日子越过越好,过年是喜庆洋洋,生活是红红火火。有的踩高跷、有的打陀螺、有的唱山歌、有的跳民族舞,老少齐登场,欢笑声、鞭炮声、鼓乐声,响彻云霄。
我们在古村过了“五天”独特而快乐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