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怀酒都,有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馆,它就是以我父亲仇珊名字命名的艺术馆。这里曾是展示仁怀文化艺术最早的窗口,也是我最爱的家。这些年,父亲离去,母亲更是用她细腻无私的爱守护着父亲的艺术馆,感动着我。
父亲的艺术馆位于酒都仁怀市中枢振兴南路,在二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仁怀人熟悉的最早的照像馆、南阳卡拉0K厅,后来更是父亲推出无数省内外艺术人才的南阳书画院。1994年,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仇珊家庭文化展”,轰动了京城,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为我们题词“书画之家”。
父亲为了繁荣文学艺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走南闯北,在八达岭长城、卢沟桥、韶山、山东烟台,新加波等地,留下他的爱国激情和泼墨挥毫的身影,获誉人民艺术家、东方之子。并于2002至2004发起了“万里寻根”“万里同根”活动,寻找中华民族道德之根受到广泛赞誉。
经过多年的艺术沉淀,父亲于2009年,成立了仇珊艺术馆,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张飙提了馆名。馆内展阵了父亲多年的艺术成果和上千幅书画作品,同时展出了全国各地名家字画一百多幅和根雕、玉石等艺术品。艺术馆独特的展出形式吸引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成为了展示仁怀文化的窗口,也为仁怀人提供了一个提高文化艺术涵养的平台。
2012年,为书画艺术不懈追求奔波劳累的父亲患病离开了我们。母亲蔡回琼忍住悲伤,默默的守护着父亲的艺术馆,接待着前来参观的客人。艺术馆里阵放着一块“长城砖”,是父亲在八达岭长城书写100米书法长卷时中央文明委赠送。有一瓶珍藏多年的威士忌,是俄罗斯金吉谢普区外宾来艺术馆参观送给父亲的礼物。展厅里的海鸥老相机、父亲发明的放大机、长城、假山风景照等等就是仁怀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母亲向参观的客人祥细的介绍着,展厅里的每一幅字画,母亲好像都可以一一道来,“千里烟波”“志存高远”“民族复兴之光”“幅寿龙凤”等等。母亲还述说着每一张活动图片的来历,每一个艺术交流活动的背景,更向大家宣传着父亲为推介仁怀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
母亲知道父亲的心愿就是将艺术馆继续开放传承下去。无论寒来暑往,一守艺术馆就是十多年,接待了无数慕名来参观的客人,得到了观者的好评和共鸣。
母亲还坚强的撑起这个家,成了家里的顶粱柱。母亲更像我们心中的大海,包容保护着我们,教导着儿女子孙。时光荏苒,母亲已经八十岁了,她乐观积极,银丝绕鬓,眼睛有神,头脑灵活清晰,母亲慈祥的面容绽放着最美的光辉。
回想母亲的一生,好像只有两件事,就是对父亲的默默支持和对儿女的无私付出,母亲的勤劳善良更是远近闻名。父亲工作的部门多,交通局、工安局、司法局、政法委,最后到了文联,工作一直很忙,无暇照顾家庭。为了我们兄妹四人更好生活,在父亲的指导下,母亲努力学会和专研了照像技术,开设了仁怀最早的“春风照像馆”。
母亲走遍仁怀街市村镇和山山水水,为街坊乡邻留下永恒的影像。母亲的黑白、彩色和放大照技术得到老百姓的公认和喜爱,至今,仁怀还有很多家庭保留着母亲拍摄的照片,那是八十、九十年代仁怀人最早的青春记忆。家里条件好点后,母亲经常接济一些贫困乡亲,无偿教授摄影爱好者拍摄和缝纫技术。
我的眼里,母亲除了慈祥善良,还是一个好学敏行的摄影家、画家。在父亲退休后,母亲陪伴着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最长时间是在北京五年,开展书画艺术交流,他们调侃自己为最老的北漂族。
在北京期间,母亲受父亲影响也开始学习画梅花,63岁的母亲认真研习著名画家王成喜的梅花画法,刻苦临学。她创作的梅花作品栩栩如生,大气傲然,并于2006年在北京荣宝斋展出,得到首都艺术界的好评。
在外期间,父亲的艺术活动多,母亲不仅要照顾父亲生活起居,还承担起活动秘书、摄影师的重任。每一次艺术活动,母亲忙前忙后做好后勤和拍摄工作,留下上万张图片,随后整理规类,为父亲后来出版的《高原风神》《华夏缘》《诗漫风云》三本书画、散文、诗歌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展厅里三十多本活动图片影集已经发黄了,每一本就是父亲在一个地方开展艺术活动辛勤付出的影像呈现,是母亲默默追随父亲艺术之路的见证,更是他们心意相通山水做伴的爱的旅程的记录。
母亲最让人钦佩的是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在2012年,母亲为照顾生病的父亲,临晨被一辆小车撞上,在医院一躺就是四个多月,做为儿女真是心痛万分,母亲靠着自己的坚强的毅力积极治疗,在那个时候,她更关心的是父亲的病情。最终,父亲走了,母亲只能在病床上送别父亲,这是母亲和儿女们最大的痛和遗憾。
回想这么多年母亲的不容易,我能做的只能在心里祈愿她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在工作之余就回家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把父亲艺术馆的几间屋子全部做好清洁,帮助母亲照看好馆内的收藏品,为她按摩一下浮肿的双腿。
在慢慢时光中,母亲就这样默默的守护着父亲的毕生心血,不时将父亲珍藏的字画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下保持原有的色泽。放下墨香犹在的书法作品,母亲又不停擦拭着馆存的几部海鸥、康佳老相机、玉石和根雕艺术品。
这时,阳光柔柔的照进艺术馆,母亲的身上迎着最美的那一缕。在《高山流水》的禅音里,父亲仿佛又来到他的身边,为她披上外衣,母亲也为父亲彻上一壶热热的铁观英,他们相视而笑,写书作画,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美好。
这一幕,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在艺术馆里散发着,那个最美的瞬间哪怕只是一个虚幻和奢望,在母亲心里已经足够幸福着。
母亲说,父亲在工作上刚直不阿、正直无私,在艺术追求上孜孜不倦,勇攀高峰。作为儿女就要学习他探索进取、奉献无畏的精神,将艺术馆传承发扬下去。母亲的教诲和对人生的态度感染着我们。
回首这么多年,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母亲也步入“朝杖”之年。年迈的母亲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她最大的愿望是守护好父亲的艺术馆。在清淡和平凡的生活中,母亲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坚持着对我们的教育,素味素心,行善积德,向阳而行。
走出艺术馆的家,夜晚的街道霓虹闪烁,一轮待满的月亮升上高空。此时,感慨于家中的艺术馆就是勉励我前行的座标,艺术馆的家就是我心中的港湾。母亲的爱更在无声中,守护着父亲的艺术馆,守护着我一生的幸福和平安,让我铭记、珍藏。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