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哲贵:化蝶(节选)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15次    字数:390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编者说(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一字最是能杀人:情字可误人,情字可杀人。)编者说信河街越剧团团长剑湫新上任的“施政宣言”,就是对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全新改编,她要让梁祝成为爱情的捍卫者而不是殉葬者,剧名就叫《私奔》。旧剧新编,表面上一致通过,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波涛汹涌,两代“梁山伯”和“祝英台”都各怀心思:生角剑湫和旦角肖晓红之间的竞争,老艺术家杜文灯和梅如烟之间的抵牾,而资深戏迷——商人尤家兴的介入,更是戏里戏外地把一出经典爱情悲剧推向谁也意料不到的高潮。人生如戏,台上台下上演的究竟是梁祝化蝶?还是庄周梦蝶?化蝶哲贵1讨论会开始了。这个会议对剑湫来讲意义非凡,是她的“施政宣言”,也是团长价值的体现。“团长价值”是个.....

  编者说

  信河街越剧团团长剑湫新上任的“施政宣言”,就是对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全新改编,她要让梁祝成为爱情的捍卫者而不是殉葬者,剧名就叫《私奔》。旧剧新编,表面上一致通过,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波涛汹涌,两代“梁山伯”和“祝英台”都各怀心思:生角剑湫和旦角肖晓红之间的竞争,老艺术家杜文灯和梅如烟之间的抵牾,而资深戏迷——商人尤家兴的介入,更是戏里戏外地把一出经典爱情悲剧推向谁也意料不到的高潮。人生如戏,台上台下上演的究竟是梁祝化蝶?还是庄周梦蝶?

  化蝶

  哲贵

  1

  讨论会开始了。

  这个会议对剑湫来讲意义非凡,是她的“施政宣言”,也是团长价值的体现。“团长价值”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没有具体数字和指标。但剑湫不同,她是演员,有演员的出发点和标准,是艺术的,是自我的。简单地说,她当这个团长,就两件事:排新戏和出新人。在剑湫看来,排新戏和出新人是一体的,是相辅相成的——将新戏排出来,成为经典名剧,名剧催生名角。反过来说,也只有名角才能将一个戏经典化——名角身上的光芒可以照亮一个戏,让一个戏起死回生。

  还是拿老戏做文章。当然也可以排新戏,新戏有新戏的好处,一张白纸,怎么画都行。但风险也是明显的,新戏缺少积淀,缺少历史感,缺少厚重感,显得浅,显得薄,显得仓促,压不住。排老戏当然也不容易,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剧目,千锤百炼,千万人的心血结晶,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唱词,甚至每一个表情,都已印刻在观众心中,特别是那些老戏迷,心里都有一场自己的戏,改一句都不允许,那是犯上作乱,是欺师灭祖,要跟你拼命的。所以,如果要排老戏,必须出新,不出新就不能“出彩”,不“出彩”就没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就是“触犯众怒”,没有好下场的。问题是怎么出新?大家都想出新,都想把老戏排出新花样来,有谁做到了?谁能?

  新排《梁山伯与祝英台》,剑湫有自己的想法。按照剧团惯例,先开会讨论剧本改编,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剧本“出彩”了,接下来就是演员的事。剑湫不担心“演”的问题。

  这天下午,讨论会在剧团会议室举行,参加人员主要是这么几位:杜文灯和梅如烟是剧团顾问,重大的事,要邀请她们参加,她们的资历在那里,威望在那里,艺术修养在那里,舞台经验在那里,她们的意见至关重要;主创人员包括主要演员和编剧,主要演员是剑湫和肖晓红,再加一个编剧。好了,五位“首脑”到齐,可以讨论了。

  剑湫是召集人,也是主持人,她先发言。剑湫保留了原剧基本框架,主要做了四处调整:第一,充实了第一场“思读”的内容,目的是突出祝英台的性格,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知识,渴望自由,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种子”;第二,拿掉“山伯临终”那一场,她不让梁山伯死,在戏里弄死一个人太容易,活下去才难;第三,她将“楼台会”和“祝父逼嫁”次序对调,“逼嫁”在前;第四,最后一场“哭坟”拿掉,梁山伯没死,哭什么坟?改成“私奔”,她要让祝英台和梁山伯私奔,剧名就叫《私奔》。

  剑湫说,这次改编就一个目的:让这个戏现代起来,让年轻

  观众走进我们剧场。就这么简单。

  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戏曲的没落是有目共睹的,让年轻的观众买票走进剧场是所有戏曲从业人员的梦想。多么美好的愿望。

  剑湫说完,会议室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最先发言的是杜文灯。杜文灯其实不想先发言,她眼角余光一直注意着梅如烟。梅如烟是演旦角的,演祝英台是她的拿手戏,应该由她先开口。但梅如烟没有开口,手一直扶着脑袋,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杜文灯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最先“表达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她说:

  “《梁祝》原本是悲剧,这么一改,成了喜剧,年轻观众能不能接受?老观众能不能接受?这个我们要考虑。”杜文灯提的意见太有道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经典悲剧,已经深入人心,改成喜剧,确实有风险,甚至是冒险。剑湫的“一根筋”体现出来了: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只有新,才能出其不意,才能险中求胜。如果还是按照老路子排,祝英台还是原来的祝英台,梁山伯还是原来的梁山伯。我要借这次改编,拿出一部不一样的《梁祝》,塑造出不一样的生角和旦角。”

  杜文灯有点下不来台了,但她是“老艺术家”,是前辈,不会跟晚辈“一般见识”的,更不会争论,一争论就输了,她只是“微笑”——两个嘴角的肌肉微微往上拉。在很多时候,“微笑”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武器。

  在信河街剧团,剑湫演小生,肖晓红演花旦。在舞台上,生和旦是一个戏能够成立的两根柱子,是所有故事生根发芽的种子,也是所有故事生长的主干。可以这么说,生和旦是每出戏的魂魄所在,所有悲欢离合都因他们而产生。他们是《何文秀》里的何文秀和王兰英,《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屈原》里的屈原和婵娟,《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梁祝》里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等等。在剧团里,生和旦的关系是微妙的,不仅仅在舞台上,在生活中也是。很多时候,对于生和旦来说,特别是对于剑湫和肖晓红这样的演员来说,舞台和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是混淆在一起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大家都转头看肖晓红。剑湫说到这个份儿上,肖晓红的态度就很重要了。可是,让肖晓红怎么回答?老实说,剑湫这么改,她接受不了,不“哭坟”了,不“化蝶”了,最经典的戏没了,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吗?她知道剑湫说的没错,如果按照老路子演,自己还是自己,祝英台还是祝英台,观众还是老观众,很难说有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只有铤而走险,才有可能出新。可她又不能直接说“我同意剑湫团长的改编方案”,不能说的,她也不愿意说。刚才杜文灯已经说了,她说得很“委婉”,只是问“年轻观众能不能接受?”“老观众能不能接受?”意思很明显了,她是站在“年轻观众”和“老观众”的角度问剑湫。但是,肖晓红也不能说“我不同意剑湫团长的改编方案”,她当然知道剑湫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是团长,要出戏,要出人,更要赚钱养活剧团,她需要“政绩”。但无论怎么说,演祝英台的人是她,她是旦角,从某种程度说,这次改编,是为旦角改的,变化最大的人物是祝英台,对她的挑战也是最大的。作为一个演员,遇到的挑战越大,内心越兴奋,这是无法拒绝的,也不会拒绝,明知前面是悬崖也要扑过去的。所以,肖晓红觉得怎么说都不合适,她用眼睛去看梅如烟,想听听梅如烟的意见。当然,也是转移“目标”。但梅如烟不看她,依然微闭着眼睛,谁也不看,又好像谁都看了。

  还是杜文灯发话了,“微笑”着对肖晓红说:

  “你是艺术总监,你谈谈感受。”

  还有退路吗?有人拿“枪”顶着后脑勺了。肖晓红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觉得,剑湫团长的改编,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是对的,一开始加强祝英台追求自我、向往自由的性格,她能够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为后来的私奔打下很扎实的基础。这么改编是出人意料的,又在情理之中。很讨巧,也很有新意。”

  停了一下,肖晓红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

  “我觉得,杜文灯顾问说的也很有道理。将悲剧变成了喜剧,特别是对经典剧目的改编,确实既要考虑年轻观众的感受,更要考虑老观众的感受。”

  肖晓红发言就到这里了,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有说。“支持”了剑湫,也“支持”了杜文灯,谁都没得罪。这是她一贯的做事风格,既合情合理,又模棱两可。

  接下来是编剧发言,编剧站在杜文灯一边。编剧的心态可以理解,改编剧本是他的事,剑湫将他的事干了,这不是砸他的饭碗吗?当然不干。

  这就形成了对峙。如果说肖晓红属于中立的话,杜文灯和编剧形成了一个阵营。这个时候,梅如烟的发言显得尤为重要,她的态度不只是对艺术的讨论,而且是“站队”问题,是“政治立场”问题。

  形成这个阵势,有剑湫和肖晓红的原因,但也不完全只是她们的原因。剧团的人都知道,剑湫和肖晓红背后,各站着一个人——杜文灯和梅如烟。

  ……

  (选读完,全文刊载于2022-3《收获》)

  哲贵,浙江温州人,1973年生。已出版小说《猛虎图》《金属心》《信河街传奇》《我对这个时代有话要说》《仙境》非虚构作品《金乡》等。曾获《十月》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奖、郁达夫短篇小说奖、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南》杂志副主编。

,     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一字最是能杀人:情字可误人,情字可杀人。,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一字最是能杀人:情字可误人,情字可杀人。.....22-3《收获》)哲贵,浙江温州人,1973年生。已出版小说《猛虎图》《金属心》《信河街传奇》《我对这个时代有话要说》《仙境》非虚构作品《金乡》等。曾获《十月》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奖、郁达夫短篇小说...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节选 化蝶 哲贵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