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马先勇: 血与火洗礼的青春

作者:小到   发表于:
浏览:136次    字数:312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1979年,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终生难忘的火红年代。

  那天凌晨,在祖国南疆13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隆隆的炮声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自卫还击战”打响,轰鸣的炮声宛如复仇的怒吼,手中的钢枪是保卫祖国的誓言,冲锋的脚步是奉献祖国的忠诚,血染的战旗是胜利的召唤,曙光在前头,年轻的中国军人甘用热血铸就了南疆边关一块块界碑。

  短短28天,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挥间,无数年轻的士兵献出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南疆那片木棉花盛开的土地上,他们倒下的瞬间仍然是那样勇敢顽强,他们倒下的瞬间仍设法把战斗任务托付给战友,他们倒下的瞬间仍牵挂着家中亲爹亲娘,他们倒在了血泊里,永远地离开了战友,离开了亲人,离开了五彩缤纷的人世间,将绚丽的青春定格在18、19、20岁……

  他们走了,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送一朵鲜花,接一次吻;他们走了,走在灿烂青春的芳华里,走在血染的青春里;他们用生命释怀了人生的豪壮,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他们无疑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李运涛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1974年12月,他从肥东家乡梁园入伍(梁园清代末,梁园尚有文、武衙门),任原南京军区12集团军36师106团二营四连卫生员,那场硝烟弥漫战争的亲历者。

  1978年,他去河南正阳接兵,1979年去四川绵阳接兵,1980年去云南建水接兵,为部队输送一批合格的兵源和新鲜血液。

  部队整装待发,战争刚开始,云南、广西几千里的边境线上,集结大批全副武装野战部队。南京军区某部每个步兵连抽调24人去云南昆明军区充实某部。1月14日,部队抽调人员从江苏新沂市向祖国的大西南前线进发。当时,部队抽调上前线参战人员,设有一条不成文规定:政治上可靠,思想上要求进步,连队军事训练业务骨干,并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在新兵没有到部队之前,被确定退伍的对象;家中兄弟多,若战场上挂彩或不幸牺牲,以减少父母痛苦和家庭后顾之忧。李运涛家中兄弟姊妹8人(兄弟4人,姊妹4人),在连队宣布的三个条件中,他本人有两个符合,当时连队召开动员誓师大会,他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向连队党支部报名写请缨书去前线,决心接受战争的洗礼和考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说“如果战场上牺牲那是一个军人为国孝忠无尚光荣,请父母不要悄悄的流泪,不要牵挂,不要悲伤,弟弟妹妹会给你们俩老养老送终……”

  战事一步步吃紧、逼近,行军途中,部队向他宣布提干部任命书——职务医助,调入昆明军区某部线路架设通信独立营,负责军区指挥机关部分通信线路架设救修。由于是刚组建的部队,大家来自不同的部队,文化知识,性格特点,军事素质参差不齐,彼此陌生,相互介绍,相互熟悉有个过程,编排连排班三级,业务骨干、老兵新兵互相调配,修整几天受命战斗任务,各守其责。

  部队出境除身上穿的军装之外,由各自需要随身携带装备:一把54式手枪、一件军用雨衣、一个军用挎包、一个军用水壶、一小瓶净水片、一个红军时期的干粮袋(内装四至五块压缩饼干)、一小袋萝卜干(作为补充盐分的权宜品)。野战医院女兵的军用挎包里,同男兵一样没有洗漱用具,甚至连女性必须的特殊生理用品都遗留在后方医院个人留守装备里。

  战斗的20多天里,那些爱干净整洁的女兵们,基本上与养成的个人卫生习惯暂时告别。每天不能刷牙洗脸漱口,只能用生理盐水棉签或棉球简单擦洗口腔牙床,或是喝口军用水壶里放了净水片的水漱漱口润润喉;没有梳子只能用手指代替梳子捊捊头发;没有洗脸毛巾只能互相协助,就连生理期用品也没有携带出来,有了情况只能使用急救三角巾里的止血棉垫简单应付。

  医护人员随部队出境作战,他们没有超强的战斗武器,更缺乏有效的战术技能,属于一支战斗力较弱的后勤分队。虽然医护干部规定,每人也配一支54式手枪、但每人只发五发子弹,其用意不言而喻。从发手枪出境前发五颗子弹直至回国,那九位女兵一直都只是挎着而没有使用过。她们参战的有效武器不是枪支弹药,而是战伤救护医疗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技能、手术刀、止血钳、敷料纱布、清创换药用品和数个换药箱等。

  战争打响,医院在边境临时驻扎点展开实施收容救治,各师医院收容组随时被派出前沿阵地,延伸到部队作战地点接收伤员和烈士遗体,伤员仅在连队卫生员那里得到简单包扎止血固定,第二站被送到师医院的简易医疗所接受手术组最初的应急救治,再由后勤指挥所的运输车队周转送回后方或国内接受治疗。

  1979年2月17日早晨,东线西线部队发起总攻命令,万门炮弹齐轰,划过一个宁静黎明前的黑暗,李运涛带领一组兵快速奔赴战区,穿梭河流、山间、战壕,担负河口、马关120多公里线路抢修,同时负责与医院抢救小组对接,抢救经过这一路段的伤病员。战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推进。战争从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同时展开,不仅边境线长,而且山区地形地貌复杂,许多村庄渺无人烟,有的地段敌方埋设的地雷没有探出或作记号,或没有及时排除,部队发起进攻时战士误踩地雷爆炸,有的战士腿被炸断,战士脸头部被炸伤,严重还有的肝肠子流出来,血肉模糊,现场惨不忍睹。战地医疗分队担架队迅速跟上,轻伤抱扎,重伤转运,掩埋少数烈士遗体时分不清手脚是哪一个人的,唯有用白布裹着。在边境战斗二十多天,李运涛的小组一边抢修线路,接收伤员和烈士遗体,从战争开始到撤退,常常通霄达旦,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睡,饿了吃几片压缩小饼干,他的小组协助掩埋200多具烈士遗体,有的战士见到这种血腥场面想呕吐,甚至连黄胆液都吐下来。老李回忆道,战争刚开始那几天早晨,他们看到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打穿插向内推进,路上,他们有的相互拥抱,握手告别,互相鼓励争取战场上立功,但下午归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血肉模糊躺在车上为国捐躯,心里感到一阵阵刺痛,他们轻轻地将烈士遗体抬下车,擦干身上的血迹,又投入紧张的战斗……

  在一次护送伤员途中,由于前线山区道路崎岖不平,损坏极其严重,在一个山间弯道处路面坍塌下陷不幸翻车,车上28人,死伤6人,李运涛左腿严重受伤,被及时送后方一个农场医院接受治疗。

  战争第一阶段宣告结束,部队交替掩护撤军,凯旋归来,总结评功评奖,召开表彰授奖大会,中央、地方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当时,连队一致评他荣立“三等功”,但他的性格直爽,主动发扬风格,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态度坚决不要功,将荣誉让给一位将要转业的老兵司务长。

  老李住院69天痊愈出院,但战争给他留下残疾,遇到阴雨天腿酸背痛难忍。他说,想想那些刚进入战斗一天就牺牲的战友,我这一点小伤算不了什么。住医院期间,腿部受伤用石膏夹板固定,不能下床,生活难以自理,得到医生护士的精心护理与治疗,护士病床前倒茶端水,经常搀扶李运涛到院区公园锻炼,周末医院开展形式多样联谊活动,使他的腿部很快恢复了知觉,没过多久回到部队。

  战争结束回到部队投入整训,组织上考虑李运涛本人及家庭的困难,批准他提前脱下军装,转业回到久别的家乡。一开始,李运涛被分配地方医院工作,后改行从事税务工作,为国聚财30多年,直到退休。退休后,他报名参加社区老龄志愿者服务队,协助保安维护小区日常生活秩序,停车安全,关心下一代成长,为社会发挥一份余热,践行“退役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初心使命,永葆革命军人的青春本色。

  每当“八一”建军来临,回忆40多年前那场战争,那些长眠祖国边境烈士陵园的烈士们,老李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前几年清明节,老李有个约定:他的部分战友前去南疆某烈士陵园扫墓祭拜,并拜访当年的连队指导员,为家庭困难的战友捐款、捐物,献出一片爱心。

  又是一年木棉花开的时节,老李总是满怀深情地凝望着那遥远南方,那28天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一生的底色,这是青春壮丽的交响,永远唱响在心底……

  他永远记住28、69这两个数字。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