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
山高林密,山路崎岖。每走一步,朱立群都要仔细听风。
黑暗统治下的中国,匪患成灾,满目疮痍。富人为富不仁,穷人民不聊生。朱立群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他的家位于含山县仙踪镇西北。地处含山、巢县、全椒三县交界,由于连接皖江和淮南,山高坡陡,六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引来兵家和各方势力的关注。
一只斑鸠突兀飞起,惊落了树上的叶子。朱立群本能地停下脚步,他警惕地朝四周望望,再看看血红的日头。就要落下的日头在山林中喘着粗气,他知道,那是这片密密的山林,有风吹过来的动静。
被寒冷削尖了的山风,狠命地往山林深处钻。刀子似的,直刺人的骨头。
他呵着热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远远地,他看见了家乡的炊烟,似乎,也闻到了石头缝里飘出来的烤山芋的味道。当年,为逃避战乱,他的6位先人从安庆逃难至此,用石头垒起房屋、围墙、院落,再用石头垒起桥梁、水坝、田垄。
这石头的部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他排行老三,家境殷实。村里人习惯叫他小黑子。15岁那年,他在村里读完私塾,便独自一人离家求学。在五十里外的巢县一中,朱立群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一些进步人士告诉他,未来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希望。
在学校,他时常参与并组织一些话剧表演,借此来揭露社会的阴暗和对穷人的不公。并从那时开始,朱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地下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朱立群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力量。
他的脊梁有种挺起来的冲动。
他的热血有种沸腾后的滚烫。
假日里,他回到六衖村,在田间地头向长工们传播进步思想。“你们生来不是奴隶,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起来革命,革地主反动派的命,革买办资本家的命”,“打倒反动派,翻身做主人!”
参加进步活动多,朱立群又黑又瘦。年迈的奶奶疼在心里,老人家背着家人杀了一只鸡给他补补身体,谁曾想朱立群把炖好的鸡汤连锅端到田地间,把为地主家干活的所有长工召集到一起,一边给他们喝鸡汤,一边给他们讲道理。
长工们觉得穿中山装的小黑子跟别的读书人不一样,他不仅知书识礼,还有侠肝义肠、铁胆忠良。他们喜欢听朱立群讲国家大事,讲共产党的主张。
六衖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村里出了不一样的小黑子,都知道天下出了不一样的共产党。
01
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侵略中国。
1937年,恰好是朱立群中学毕业的那一年。
国家灾难、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朱立群日夜奔走在乡村地头,做抗日动员,发慷慨陈词,集民众之力,播抗日星火,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活动。
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暴行累累。在含山、巢湖、合肥沿线,在地下党组织的同意并支持下,他亲手建立了先锋青年团、少年先锋团,创办了《心疑周刊》,激发劳苦大众爱国热情,号召工人农民起来反抗。
1938年春天,六衖村边的黄山岭。大片的杜鹃花次第开放,鲜红的花蕊映红了半边天。
新四军第四支队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来到含山。从地下党口中得知这支抗日游击武装的消息,20岁的朱立群兴奋地一宿未睡。他决定告别家乡,投身队伍,杀敌救国。那天夜晚,他从数十里外的地方赶回六衖村,与父母挥泪告别。
漫山花开红艳艳,投笔从戎从此别。
朱立群说服了父母,天不亮就赶到全椒县程家市。在那里,朱立群加入了新四军东北抗日挺进队,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四军东进皖东,给日军造成不小的威胁。已经占领淮南铁路的日军早想越过黄山,控制滁河一线。日军指使伪顽军在黄山设立直属区署,试图限制新四军的活动。
必须阻击日军侵入,打破顽军封锁!
为率先抢占有利地带,建立党的武装,保证新四军在淮南路东、路西和滁河两岸的联络和交通安全,他向组织请缨,于1938年6月前后,带领挺进队10多名战士回到家乡六衖村一带,逐村逐户印发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利用对周边地形较熟的优势,四处奔波,动员周边群众加入新四军队伍。
“小黑子回村啦。”
“小黑子参军啦。”
“小黑子当了新四军的干部啦。”
一时间,偏僻的六衖村再次热闹了起来。
朱家在当地有声望,又是个大户人家,加上朱立群平常待大家不薄,他的动员很有说服力。当地一大批有志青年经过他的引导,加入了革命队伍。这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堂兄弟、表兄弟,他的侄子朱显惠、朱显芳、叶碧、朱鲁生、杨树等10多名青年。
短短的时间内,100多名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加入了挺进队,他们随这支抗日武装一起,转战全椒、含山等地展开游击。在挺进队,朱立群担任了青年先锋剧团团长、政治指导员等职。
侄子朱鲁生再也没想到,这位把他引入了革命队伍的叔叔朱立群,7年后壮烈牺牲在了定远县的一次突围中。从六衖村走出来的热血男儿,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成为了解放后共和国的功臣。
映山红开遍黄山岭,六衖村石头染血迹。
朱鲁生小朱立群四岁,1922年出生,六衖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四支队挺进团宣传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队战士、新四军五支队十团秘书、排长、新四军二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归队管理处队长、南下干部队队长、肥东白龙区委书记、肥东县委宣传部长、华东党校党史教研室研究院、安徽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省治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等职,直至成为省水利厅机关党委书记。戎马一生的老人前半生驰骋沙场,投身抗日和解放战场,后半生从事党史研究和水利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是安徽省党史研究和水利战线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98岁病逝于合肥;
朱易吾(杨树),六衖村人,黄麓师范附小毕业,在家乡响应叔叔朱立群的动员,15岁加入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共,先后在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二师4旅参加抗日救亡战争。解放初服役于上海防空司令部;
叶碧,原名叶其臻,六衖村人。1938年7月加入表哥朱立群组织的黄山游击队,年仅18岁加入中共。后服从需要,建立起我党秘密交通站,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斗争,完成护送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傅秋涛等重要领导同志的任务。1942年夏被叛徒出卖,当年10月被押往金寨壮烈牺牲,年仅20岁;
朱显惠,六衖村人。早年受大哥朱保仁(朱鲁生之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北伐军冯玉祥部团长,病逝于革命途中)影响,秘密参与到堂弟朱立群介绍的地下党组织,参与开辟黄山革命根据地,秘密建立地下交通站,指挥破坏日伪交通运输线。1940年2月,皖东形势转恶,他与堂兄弟朱显芳共同进行游击和地下组织工作。1943年,在“皖东大屠杀”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残忍杀害,时年31岁。
被朱立群带出来的六衖村的好男儿,就像他亲手撒出去的一粒粒火种。
荒原上的星星之火,只待风起时的燎原。
02
枪械不足,成为制约抗日队伍发展壮大的障碍之一。
当兵就是为打仗,打仗不能没有枪。朱立群灵机一动,他找到部队首长,和盘谈出自己的“夺枪”计划,首长不由分说,立即同意了他的计划,同时对他在实践中得到的革命智慧大加赞赏。
六衖村一带常有土匪、强盗出没,大户人家和地主、富户都有枪支护院。朱立群召集来自己的叔、伯亲戚,对他们说:“时局不好,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还得花钱雇人扛枪护院。现在,我手下有一帮兄弟,我派他们来给你们扛枪保家,你们就不要再花冤枉钱了”。
叔伯亲戚们将信将疑。果不其然,朱立群派去的人都很尽职,每天枪不离手,人不离院,与主人们形影不离,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其他富户们见状,纷纷要求朱立群也派人给他们护院,朱立群也是一一满足了富户们的要求。
手里有枪了,朱立群择机把队伍带出来,用20支长枪、1支手枪组成了黄山自卫队,正式建立了含山有史以来第一支抗日武装。时间不长,人数就发展到数百人。
1938年9月,上级将自卫队改为黄山游击队,任命朱立群为队长,归新四军四支队抗日挺进队建制,接受统一领导。
自打“骗枪”后,叔伯亲戚们看见朱立群就气不打一出来。族长、伯父朱华基大声训斥道:
“小黑子,你把朱家的枪全部骗走,以后全族靠什么护家?”
伯父指挥族人:“把吃里扒外的小黑子捆起来,实施家法!”
朱立群面不改色,他从容地从腰间拔出手枪:“伯父,眼看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抗日,国将不国,哪里还有什么家可护?”
见伯父和族人一时语塞,朱立群又进一言:“大河涨水小河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下,只有抗日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一句话,让大家点头称是。从此,朱立群带着队伍常常在家乡一带“借枪借粮”。队伍中有不少是朱家的后裔,伯父、长辈们也不敢声张,怕日伪、顽军们知道后会来报复。为避株连,朱氏家族便在六衖村西面的仰家凹一个隐蔽处,盖了几间茅草屋,形似当地护山人住的草棚,供朱立群的队伍立脚存身之用。
这几间茅草棚,以后居然成了含山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地。一些重要的会议决议、作战指令从这里发出后,迅速传遍敌后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一支支箭镞扎向日伪。
1938,正是在这一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这样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个年代,深明大义的六衖村百姓以自己的方式,结成了抗击日寇的民族统一战线,为新四军队伍在皖东地区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03
1938年年底,挺进队成建制编入新四军四支队8团。朱立群接受8团指挥,并兼任了巢县动委会宣传部长。地下党领导、时任省动委会组织部长的张劲夫看出了朱立群的工作潜力,推荐朱立群赴中共苏皖省委举办的学习班深造,以期他有更大的贡献。
重回学堂,朱立群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学理论、学实践,向同期参加学习的干部战士认真讨教。一部《抗日统一战线指南》和一部《论持久战》,是他爱不释手的读本。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得闲,便会读上几段,再认真揣摩。有一次,学习班实地拉练。拉练途中,因为冒汗,他脱下外套,揣在怀里的一本《指南》不慎滑落。到了目的地,发现书已不在口袋,他向学习班领导简单汇报情况后,又冒着寒风原路寻找。
找回书,已是傍晚时分。战友们不吃饭,依然焦急地等待在路口。朱立群充满负疚,他的热泪一下子涌流出来,与风中等待的战友们一一拥抱。
参训结业了。省委考虑到朱立群对含巢一带较为熟悉,并且组织和指挥过黄山游击队,便将他派往含山,充实和加强我党在含山的领导力量。朱立群果断服从,先后兼任含山县委委员、工作团团长、黄山游击队队长等职。
说是工作团,实际就是县(区)委的工作机关和所有工作的执行组织。他是负责人,有过丰富的敌后工作经验。我党迫切需要在含山一带发动和争取群众,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朱立群带着大伙,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农村,写标语、散传单、演戏剧,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伺机发展新党员,建立发展党支部,组织群众抗日队伍,破坏日伪交通运输。1939年10月,他率领工作团成功破坏了淮南铁路含山铜闸至东关沿线的路段,给日伪造成巨大的压力。
以六衖村为中心,朱立群的敌后工作向周边辐射,不仅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还开辟了黄山抗日根据地。他指挥的黄山游击队迅速发展到百多号人,一些妇女、儿童也踊跃加入队伍,成为秘密放哨员、秘密联络员、秘密交通员。
根据地的百姓有的专门侦察敌情,有的负责传送情报。当时,黄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张鼎丞、曾希圣七师连接罗炳辉二师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次出色完成新四军军政人员的护送任务。最为成功的一次,是将新四军二师副师长傅秋涛等20多名新四军高级干部,由定远县藕塘村秘密护送到七师驻地无为县的严家桥。黄山抗日根据地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在对敌斗争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04
1940年2月,皖东抗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朱立群所在的黄山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团及黄山游击队分步撤离。朱立群带领朱鲁生、杨树等近百名游击队员撤至和县南义,在那里,朱立群部被编入新四军江北纵队新7团任连长。从敌后走到前线部队,朱立群在抗日沙场厮杀,转战履痕遍及江淮大地。
在新7团,朱立群先后任八连、四连连长。每到一处驻地,他带领全连战士主动为乡亲们挑水、扫地、推磨,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处处体现子弟兵本色。部队每次进驻新的地方,当地群众总是热情相迎,纷纷将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战士们住。离开驻地时,群众更是恋恋难舍。村庄里的老人说,新四军战士就如同是自己的亲儿子,有新四军在,他们就有安全感。
朱立群率领战友们神出鬼没,狠狠教训了日伪军。1940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新7团驻地发动进攻。朱立群连队撤到淮南路西,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枪支弹药奇缺,朱立群利用在省委学习班学到的经验,灵活机动应对局面。他经常带少量战士孤身“夺枪”。有一次,他带一个排战士长途奔袭敌军一支别动队,一次就缴获敌人长枪近百支。
皖南事变后,朱立群所部编入新四军二师罗炳辉部。先后任四旅10团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连长、代理营长等职。
10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老牌主力,由原鄂豫皖边地区的红28军改编,因善于打硬战、打恶战、打攻坚战而著名,部队多次受到陈毅军长的表彰,被新四军称为“金刚钻团”。
1941年,日伪据点泗县老子山。10团主力担任正面强攻任务,一场激战由此拉开,道道火舌把老子山所有草木烧的精光。手榴弹和迫击炮声震耳欲聋,就连野鸡、野兔也无处安身。
依据制高点,顽军气焰十分嚣张。
朱立群派一部分战士组织佯攻,另一部分战士则绕过山后,伏击敌人。他用望远镜对前方地形望了望,立即制定出一套新的作战方案。一名新四军战士攀上峭壁,随即摔下一捆绳索。紧接着,他与突击队战士们鱼贯翻上悬崖,悄悄地摸向敌人。
一步、二步、三步,战士们屏住呼吸接近目标。在距目标只有几十米远的时候,朱立群一声“打”,战士们的机枪、手榴弹飞向掩体中的敌人。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腹背受敌,纷纷土崩瓦解,举手投降。
10团依靠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突破能力,迅速占领了火神庙等顽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据点。著名的陈道口战役中,朱立群所在的10团依旧担任正面主攻。一番拉锯战下来,战士们在冲锋号的引领下,攻占主阵地,除击毙敌人的主官外,还俘虏了顽军参谋长以下的官兵300多人。
攻占顽军据点谢墟子同样是一场恶战。匪首谢少臣自恃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有国民党顽军提供的给养,加上从各地搜刮来的粮食,谢少臣匪部盘踞在类似于城堡的土寨子里疯狂抵抗。
朱立群指挥主攻营正面攻击数次未果,面对坚固的寨子和砖墙,他突然想起三国时诸葛亮使用的火攻办法。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屯兵渭水,魏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诸葛亮一面派马岱伏兵葫芦谷,一面派高翔木牛流马运送粮食,并且故意让魏军截获。得知蜀军屯粮地点,魏军意图火烧蜀军粮草。一把大火引燃诸葛亮早已设好的柴草地雷,司马懿父子险些丧命。
眼前的谢墟子虽不是渭水营寨,但匪首谢少臣粮草充足,一旦弄清其粮草藏匿地,再使用火攻方法岂不奏效?朱立群从望远镜里仔细观察敌情。他发现土匪的三轮车歪歪斜斜停放在一座建筑边,便料定这里或许就是寨子内敌人的粮草集中地。他调来几门迫击炮,对准这处建筑一阵猛轰,几回轮番下来,燃起的大火迅速淹没了这座宅子。
得知粮草被毁,谢匪也无心抵抗。趁着枪弹稀疏之际,朱立群立即指挥主攻营冲入寨内,一举歼灭来不及逃走的顽匪300多人,活捉匪首谢少臣。解救被顽匪关押的群众100多人。
经典的战例远不止这些,攻破坪塘据点,激战数小时全歼顽军两个中队;反击三河集顽军,歼灭、俘获顽军700多人;黄疃庙战役,激战6天,歼俘桂顽主力数百人……
“他打仗很有一套,念过不少书,善于搞宣传,能从内部瓦解敌人。”
“他常常采用诱敌深入、侦查内应、偷袭伏击的战术,让敌人摸不透他的战术,吃了不少苦头。”
“他打起仗来从不晓得害怕,特别勇敢。”
新四军的战友们总结战后经验时,这样评价自己的主官朱立群。由于战功突出,新四军二师在新埠半塔召开全师表彰大会,他被授予“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表彰大会上,谭震林、邓子恢等师首长亲自为朱立群颁发半金质的英雄奖章一枚、美国造的“派克”钢笔一支。
这一年是1942年。
在新四军师部做文书的侄子朱鲁生清楚地记得,34岁的叔叔朱立群胸戴红花,气宇轩昂地上台领奖。“他向两位首长敬礼的样子多么英俊,以至于当时的我,把自己的手掌都鼓红了”,很久以后,朱鲁生还能回忆得起叔叔朱立群敬礼的模样,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叔叔。
老人家噙着泪水,缓慢地叙说着这段往事。
0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
国民党却开始剥夺抗战胜利的果实。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顽固派派重兵向皖江地区抗日根据地发起围攻。新四军第七师含和支队及含巢一带的地方武装奉命北撤。四连指导员朱立群和连长率四连全体指战员前往接应。不料,在定远陈集一带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桂系顽军某部数百人遭遇。
激战数小时,连长不幸牺牲。指导员朱立群率领弹尽粮绝的战士们手提大刀冲向敌阵,与国民党顽匪展开肉搏。激战正酣,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腔,朱立群来不及看看正在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一眼,就闷声倒了下去。
热血男儿出六衖,杜鹃含泪啼忠魂。
战友们的厮杀声从喉管中迸出,夹带着一道道血印的怒吼声,许久回荡在陈集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