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木叶河之恋 ·木叶村纪事③

作者:哈哈   发表于:
浏览:78次    字数:203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76篇,  月稿:0

  五、木叶河之恋

  木叶河是木叶人的母亲河。

  木叶河是一条小小河,在地图上看不到她的一丝影子。在武陵群山的怀抱里,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子。当你走近她的时候,却有一种特别的气息感召着你,让你一见之,钟情之,毕世不离不弃。

  木叶河从武陵山末端园梁山山麓木叶村毛家院子的一处普通的岩缝里汩汩浸出,因岩缝口常有冷水鱼蹦出,故而别名鱼泉河。木叶河来自于地层深处,河水冬暖夏凉,冰清玉洁。冬夏之季由于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常有浓浓淡淡的乳色雾气羽纱似的在河面聚散流动,配上蓝绿的水色,颇有飘然出世的俊逸美。河水在平缓的沙滩流过,像一曲悠扬的排箫。在陡峭的乱石间穿越,又像是任性的顽童。水浅的地方,晶莹而空明。积水成渊处,幽蓝幽蓝的,像一位沉思者。

  世间美好的事物都不会遗世独立。木叶河就像一位天姿丽质的玉女,吸引着无数的尤物。木叶河两岸英姿勃发的麻柳树群便是木叶河的天与良配。尤其是蓼叶坝流段的麻柳树群,是世上最有情味的树。这些树,大的有百年以上的树龄,高大丰满的枝干上裹满了蓬蓬松松的附生植物,颇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之高雅古风。密密的树群表现出一种共生的品质,那就是它们都呈现出压低斜枝、亲水而卧的情态,向世人昭示出族群对木叶河与生俱来、终生不渝的爱慕之意。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群青春初萌的青涩少年来到这里插队落户。正是小鸟依人般的年纪,离开城市家园千里之遥,来到“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蛮荒之地,他(她)们把这里视为苦难命运中的伊甸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夏日黄昏,畅游于木叶河,洗净一天的疲劳,唤起心灵对美好生命的迷恋。河水甘如醴泉,凉似冰饮。在河中的绿洲欢歌曼舞,在石拱桥边畅叙友情。赶场天,从风雨廊桥上悠悠走过。西风漫卷黄叶的初冬,听枯枝上“干劲老鸦”嘶哑的鸣叫;飘雪的日子,看河边冬水田里日照冰晶。

  在木叶河畔,青春时光流淌得何其轻快!两年过去了,当招工返城的潮流躁动起来,这里的知青也都陆续离乡返城。人生苦短,在短促人生中,两年更是在弹指之间。

  但木叶河却永远地流进了重庆知青的心灵,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滋润着我们饱经沧桑的良知,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谢幕的天籁演奏。其实,我们就是那亲水压枝的麻柳树,经年翠绿,浓情蜜意,终身守护在木叶河畔。虽无以言表,却意蕴无穷。

  六、木叶河畔的桥

  木叶河清秀婀娜,木叶河上修建的桥自然小巧。

  领衔的应该是七十年代连接木叶公社两个最重要机构的石拱桥。一头是公社党委与革命委员会,另一头是供销社、粮站、收购站与饭店。

  用青石砌成的石拱桥跨度大约两丈,宽约一丈。桥栏以未经雕镂的条石码砌,爽洁素净。层层向上的石阶虽显粗砺,在明净山水与吊脚楼自然原色的环境里,匹配得也恰到好处。每当春风拂面的时节,石缝间就次第绽出一点点浅黄色的嫩草,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点点浅黄就渐渐演变为一串串碧绿。

  桥下是木叶河翡翠般温润的河水,屏着声息从桥下漫过,转一个弯进入打米站时候才潺然有声。

  过了桥就会看到一座圆润的小山丘,人们习惯称之为“木叶岗”。木叶岗被绿树包裹,锦绣一般。山顶有木亭翼然,为白木穿斗而成。虽无一丝纤巧之媚态,却有几分古雅之风致。

  中坝与木叶坝还有几座穿斗结构的廊桥。印象较深的是中坝廊桥。木叶河中坝流段的河面相对开阔,中坝廊桥的规制自然比木叶石拱桥稍长一些。因为是平桥,扎扎实实地下了几个“敦实”的桥桩。加上木板制作的雨棚,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廊桥。桥两侧是木栏杆,配有简易的座位。但整体工艺体现了土家人朴实无华的审美倾向,少见机巧花哨的装饰与雕镂。

  从后漕到中坝必经廊桥,中坝人赶兴隆场也要经过廊桥。挑着担子、背着背篼几嘎几嘎地从桥上走过,成为中坝人的一种生活经典。在廊桥上看后漕那片绿意葱茏的山岭,看木叶河由蓼叶坝的岩缝中汩汩流出又从从容容地流进中坝,转几个小湾轻快欢畅地流向干沟,也算中坝人的观物赏景了。

  就在本篇已届收笔的时候,意外收到当年同为木叶兄弟的武汉胡腾先生有关木亭的文字,算是为本篇做了完备之补笔。据胡腾回忆,他曾登上小丘去探视过一回木亭:“亭子横梁上似有太极图案和题字,为清代所建,当地人谓‘华家亭’”。

  有关“华家亭”之事由今已难以考据。猜想建亭之人应与清初移民有涉。关于这一带的移民,我曾听过这样的故事:是说几兄弟从外省来到木叶查勘,为试探这里的人气与人品,将裹有银两的包袱挂在树梢。月余后再来,树梢的包袱犹然。打开包袱,里边的银两丝毫不差。于是,几兄弟决定就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个华家亭也许是移民后人为繁荣木叶的助兴之作吧。但木叶今天已无华氏人家,修建华家亭的华氏后人不知何故又举家迁出木叶,去向何方?这些都是难解之谜,撩人思绪了!

  鸿钧转轮,时移景迁。如今木叶的石拱桥变成了石平桥。而中坝的廊桥却变成了石拱桥。两桥之变,得无故事乎?得无机缘乎?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纪事 木叶村 木叶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哈哈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2-17 09:22
    黄小琴
    密密的树群表现出一种共生的品质,那就是它们都呈现出压低斜枝、亲水而卧的情态,向世人昭示出族群对木叶河与生俱来、终生不渝的爱慕之意。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