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庄永祥:蝶变故乡

作者:家开   发表于:
浏览:103次    字数:29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中秋之后,我来到故乡——湾沚区红杨镇六桥村。一下车,伫立在家乡的柿子树下,一眼望去,柿子圆润透红,挂满了树枝,我忽然想起中秋微信一条祝福语“祝你心想柿(事)成,柿柿(事事)如意”,柿子熟了,象征着今年秋天又是一个万物丰收的季节。此时此刻,我觉得家乡如同这柿子一样,柿柿甜心,事事顺心。我走在家乡的村子里,回味着这梦牵魂绕的故乡,一个关键词涌入脑际,那便是“蝶变”。

  六桥村,是由红杨镇六保圩的先进村与跑马山下的新桥村合并而成,取一圩一村名,故叫“六桥村”。全村13.5平方公里,人口3720人,传统产业以种植水稻、烟叶和莲藕为主。近年来,果蔬种植、水产养殖悄然进了村庄,农村水稻田几乎都流转至种田大户手中,农民既有稳定的土地租赁收入,又有时间去区里开发区企业务工。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家乡跟上了时代,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回首往事,过去这里交通闭塞,连一条像样道路都没有,去县城要走很长的路才到红扬乡汽车站坐到车,一趟县城来回差不多需一天时间。村里人最怕的是汛期。每年梅雨季节,天降大雨,一旦遇上上游山水下泄,下游长江水位居高顶托,河水猛涨,便到了防汛关键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0年间,圩堤曾在83、84、96、99四年间决堤溃破,洪水淹没了庄稼,冲倒了民房,早稻完全绝收,有些低水位圩区晚稻因水未退而无法栽种。83与84年我当时正读高中一二年级,连续两年圩破欠收,家中房屋东墙浸泡倒塌,导致家境十分窘迫,我也差点辍学,但父母没有畏惧,他们捕鱼挣钱,坚持让我上学不受影响。父母的爱一直激励我好好念书。我所在的村民组叫黄泥潭,顾名思义,黄泥浑浊之水。过去吃的水在外河和内坡小塘肩挑手提,因村民淘米洗衣,加上牛羊饮水,水是不能直接去烧开饮用,须挑回打明矾澄清,方可敢用。

  如今,这里一切都在蝶变,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村庄的土路变成了沙石路、水泥路,有的还成了黑油油的柏油路。村头路边,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贯穿村子的湾西公路宽敞平整,与村庄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江南水墨丹青画。公路两侧连接着几十条水泥道路,一直通达到各村门口。现今大多数人家已有电瓶车、货车和小汽车,出行运输甚是方便快捷。最重要的还数那百年大手笔——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它使这里不再是洪水泛滥,外堤成了内沟,滩涂种起了庄稼,水面养起了鱼虾莲藕。这一宏伟工程,能抵御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完全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连年丰收,农村楼房林立,农民满面春风。孩子们不用每天都要步行好几里路来到简陋的校舍去上课,而是校车开到村门口将他们送进镇上宽敞明亮的教室来读书。

  变,时时处处都在蝶变。如今六桥村已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城里家乡人都向往回归的美丽故土!

  我正一边走一边想,恰遇见了老朋友张致兴,他比我大两岁,小时学习成绩特别好,也是因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高中后就没再读书便回家务农。由于他能干且有文化,很快成了一名村干部。去年村两委换届因年龄大,他主动退出两委提名,但村里大事小事还继续留用他,他又当上非编制的“村官”。我看见他,便亲热与他打起招呼:“致兴,村里变化很大,你老兄功不可没啊!”他连连摆手,忙说:“还是国家政策好,我们农村赶上了好时代,六桥村变化可大了,荣誉可多了。”我忙问:“有哪些?”他说:“变化之大,你可是耳闻目睹的;荣誉之多,你不一定知道。我们六桥村是全国文明村,第四届、第五届省级文明村,全省法治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市以下荣誉就更多了。”言语之间,他这村官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也因故乡变化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张致兴与我边走边聊,他告诉我,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合并前一个叫先进,一个叫新桥。老百姓戏称“先进真后进,新桥成旧桥”,而现在是近60万元年集体收入村。村里招商引资,盘活了老小学的土地房屋资源,吸引了家乡的媳妇——在上海经商的李玉华,她回乡创办了桥乐居养老院,还在荒山上种上了几百亩瓜果树。她拓宽了村里产业多元化,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有钱了,扩大了公共设施投入,现在真正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树木绿化、村庄美化”的“四化”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张致兴还说,过去这里是赌风盛行,迷信笼罩,而如今健步走、广场舞走进了村民心中。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悠扬动听的乐曲此起彼伏,都有健身锻炼的人们欢歌笑语。他还说,村里各种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六桥村每年在端午节前都举办一场包粽子比赛。2018年农历五月初二,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村里举办了“浓浓端午情,军民一家亲”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和包粽子比赛,拉近了外地军人与家乡亲人的血肉联系。村人还制作了视频,在抖音和微信上广泛宣传,深受群众点赞。另外,村里还相继成立了多支广场舞蹈队、健身气功“五禽戏”队、马灯队和龙灯队。村民的精彩演出增添了乡村喜气,营造了热闹氛围,尤其是广场舞蹈队和健身气功“五禽戏”队,他们每晚坚持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改掉了赌博、迷信等陋习,堪称六桥村一道文明靓丽风景线。为了丰富广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六桥村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万程黄梅戏剧团,目前该剧团己发展到演职人员五十余人。他们自编自演的黄梅小戏《火中情》多次获奖。

  我们走着走着,来到村里最大一处广场。广场宣传栏里有村里基本情况介绍,村庄前后变化的照片。有一处"寿星高照"宣传栏吸引了我的眼球,全村90岁以上的老人照片按照年龄大小进行排序,足足有26人。这使我想起,过去这里老人寿命差不多在70来岁,而如今全村90岁以上老人有26人,可谓是“寿星村”。80至89岁以上老人达115人,年龄最大的老人叫章荣云,他现年99岁,仍健康生活。生活变富了,生态变美了,人自然变健康长寿了。

  六桥村这些年变化之大,也源自于他们始终围绕“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实行党员包保群众全覆盖,让党旗飘扬在群众中间。他们引领乡村文明,让党员和党员联系户带头摒弃陋习风俗,在“红白喜事”中崇尚简朴低调,杜绝铺张浪费。每年都举办老人文娱活动,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等活动。他们自编自演的小戏《彩云》演绎了农村女青年彩云与邻村男青年柳剑商定婚期的故事。彩云母亲听到约定婚期甚是高兴,然后听女儿说不要彩礼,便心生不快,并暗中托邻居“快嘴婶”去找柳剑妈要10万元彩礼。当晚,“快嘴婶”送来10万元礼金,被彩云发现,她说服了母亲,退还了彩礼。小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唱响了文明之风,深受观众好评。

  我走着,听着,看着,回味着村里的一桩桩喜事好事,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只见广场东墙雕刻着《六桥村村规民约》,共14行,每行16字。第一行“绿水青山,美丽村庄,和谐六桥,村民共享”;最后一行“村规民约,共同订立,遵照执行,大家受益”。讲德说法,溢于言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六桥村蝶变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也变了,这个村有很好书香味,考出去的人很多。他们现在是各条战线的人才:有的外出经商当了老板,有的参军报国提了干,有的担任了基层干部和教师。他们正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贡献,为家乡添彩!

  赞美故乡,远不止此。文章虽然收尾,但村民建设家乡的脚步远远没有停滞,她将在党和政府正确指引下,靠着自己勤劳和智慧,把美丽乡村的画卷描绘得越来越好!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故乡 庄永祥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家开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12-06 17:52
    美文苑
    故乡的变化令庄老师充满自豪,也是中国农村的缩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丽乡村会更靓丽,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