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苏立敏:门墩儿

作者:苏立敏   发表于:
浏览:11次    字数:228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9篇,  月稿:0

  门墩儿,胖胖矮矮,可以是从山里拉回的雕刻了吉祥图案的青石,也可以是随便一块起板凳作用的石头,放在门口两边,便是门墩儿了。

  在感觉里,门楼,门闩,门镣铞,门墩儿,它们的名字里都带“门”字,都是门的孩子。门墩儿应该是最小的孩子,是受庄稼人偏爱的小胖墩儿,叫起来是带儿化音的,就像喊孩子的乳名一样亲切。

  故乡人盖房子,门口是最后盖的。常常是一个简陋的栅栏做家与巷的边界,经过几年奋斗有了闲钱才顾上盖木门门口,木门安装好,门楼,门闩,门镣铞,门墩儿就全有了。有的人家不讲究,门小,门口大,调皮的小孩子与鸡鸭都可以从门与地面的大缝隙处钻过去,大孩子还喜欢从门与门楼的缝隙处翻进家去。女孩子是安静的,她们坐在门墩儿上等大人回家,看一本书入神入画。

  老式人家的门口有老式人家的审美,高高的门楼上挂着纸糊的灯笼,门镣铞是从旧门上拆下来的,是铁打的很不规则的那种,油油亮,与之相配的锁子也是旧锁子,钥匙也旧,门闩与门的质地一样,是结结实实硬硬邦邦的老槐木。门墩儿磨损得很亮,担心孩子坐上会滑下来。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泣哭麻哭想媳妇,想媳妇干啥?点灯,做鞋做袜;吹了灯,说话。”古老的小曲儿里都有门墩儿的影子。孩子们最喜欢坐在门墩儿上吃东西,爷爷赶集回来买了烧饼,孩子们老远跑去分半个烧饼就抢着坐了门墩儿吃。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小孩子在院里跑着不吃饭,奶奶便带他坐在门墩儿上吃,孩子怔怔地看过来过去的乡亲,听着招呼声,感受着世界的新奇,不跑了,不闹了。奶奶端着碗把缠了挂面的筷子举得高高的,孩子抬头看挂面,看灯笼,看墙头上摇曳的茅草,任由挂面跑进嘴里,不知不觉中半碗挂面下肚了。

  “门墩墩,镣铞铞,开门来,娘到了。你不是俺娘,你不是俺娘,俺娘脚短你脚长。”大人教孩子识别坏人,用的也是有关门墩儿的小曲儿,慢慢地孩子们就对陌生人有了抵触感。好在乡风淳朴,门多是敞开的状态,雨雪天孩子们无处玩耍,便站在门棱上把门当成可以推拉的大玩具。

  奶奶早早起来清扫院子,从屋门口扫到家门口,每次都把门墩儿清理干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门楼移到门墩儿上,年轻人洗脸的声音、说话的声音与炊烟一起从院里跑到门口,家慢慢醒来,村落慢慢醒来。

  老人一冬天不出门,打了春,最盼望的事就是去门墩儿上坐坐,看看阳光照在红红的对联上,看看有希望的日子。母亲坐在门墩儿上纳鞋底,奶奶坐在门墩儿上择菜,和过往的乡亲打招呼,知道该什么时候种谷子了,什么时候割麦子了。

  去串门,看见人家的木门关着,就知道家里没人。倒是老人们没什么事,在人家的门墩儿上坐一会儿才走,感觉是和主人歇过了。再相见时,一个说好久没有见过了,一个说才见过,仔细想来是在门墩儿上坐过。老人们就是这样可爱,记忆力不好了,情感却越来越浓郁,不喜欢表达了,心里还是近的。耳聋眼花的老人相见常常是这样的,一个说“来了啊,坐吧”,坐半天,感觉该走了就拄着拐棍颤巍巍站起来,说“走啊”就离开了。

  老门墩儿比老人还老,从旧时光里走来,感受过一代代人的生活。曾与拴马桩为邻,看见穿着长袍的男子抱着梅花下马来,看见迈着小碎步的穿汉服的女子迎出门来,笑吟吟的,那时天空一定飘着雪花吧,村落很静,很浪漫,天地白茫茫的。也有卑微的门墩儿,不成型不方正的石头,不知被哪代主人捡回家来担负起守护门口的重任,经风吹日晒雨淋更丑了,有随时被年轻人扔掉的风险,可还是被庄稼人称为门墩儿。

  我家房后住着一位老人,她家门口放着一块丑石,说起来也是门墩儿门墩儿地称呼那块石,她看见我出门就喊我给她捏捏额头。她时常一个人坐在门墩儿上吸烟袋锅子,孤零零的。她去世后,她妹妹坐在门墩儿上边吸烟边想念她,侧影像极了她。门墩儿是有灵魂的吧,乡亲们都说走了的人还会回来看看,就往门墩儿上撒一把灰,看看有没有回来的痕迹。

  门墩儿是孤单的,门口虽一般是两只门墩儿,却是相望着,像一对耳朵,一生都不能手拉手说说悄悄话;像两只眼睛,看见的东西永远不能是相同的角度。当夜深木门徐徐关上的时候,门闩咔嚓一声把门墩儿关在外面,当门镣铞也懒得在风里摇晃,门墩儿在黑暗里该是多么期待天亮,尽管偶尔有冷清的月色作伴。我爱人是老生子,他给我讲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坐在门墩儿上等娘回来,没人的时候,他偷偷摸门上的两个钮儿,圆圆的扭儿,摸上去就当是摸着了娘的奶。

  门墩儿是欢喜的,过喜事的人家把红纸放在门墩儿上,门墩儿就披上了红头巾,像新媳妇一样害羞着,温柔着。避邪的桃枝插放在门墩儿边,远远望去,被孩子们揉碎的红纸就像是桃花开了一朵又一朵。

  后来,洋灰抹的门墩儿也多了,简单省事。我结婚时,婆家门口的台阶是洋灰抹的小台阶,很陡。有一次婆婆拉木车进门摔折了手腕,我们就决定重修门口,就是那次顺便抹了门墩儿。两边是滑梯那样的,可让车子顺利进出,中间是宽台阶,走上去很稳。黄昏回家,一进巷子就看见婆婆坐在门墩儿上,孩子在“滑梯”上溜光光,那场景是温馨的。

  现在回故乡,门墩儿很少见了。没有人再喜欢坐在门墩儿,门墩儿不再是家的门面,隔着围墙就知道家家户户都是好生活好日子。老门墩儿被年轻人滚到了距离门口两三米的地方,起着让过往的车辆减速慢行的作用,车辆都埋怨它挡路,指责它不懂事。

  门墩儿是委屈的,被先辈人喜欢的门墩儿受到了后人的冷落,心里该是多么难过。现在的孩子已不认识门墩儿了,他们沉浸在网络里感受虚无的事物,不认识豌豆,不认识小麦。

  如果有机会回故乡,如果遇见门墩儿,一定要给孩子讲讲门墩儿的故事啊,如果是门墩儿挡了你的路,一定要记得原谅它。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段阿姨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