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汪斌
汤碧峰
汪斌,浙江嘉兴人,原浙大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出版学术著作10多部。2010年11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59岁。
汪斌是我妻子的表哥,他是我妻家族中学历最高的成员,家族中引以为傲。汪家原来住在嘉兴市区解放路86号,现在的汪家人以“解放路86号”命名,建了个家族微信群。不过这个解放路86号早已不是当年的汪家所在地,当年的汪家已不见踪影,消失在拓宽的马路上。
汪斌的父亲早年在上海工作,并在上海成家。1951年汪斌出生于上海,出生时,母亲难产,落下重病,身体一直不好,于是母子迁回嘉兴老家,嘉兴有奶奶可以照看,不久母亲因肺病去世,幼年丧母,汪斌从小失去母爱。
汪斌尽管后来离家后,再也没回过嘉兴解放路那个家,但他对那个曾经住过母亲的家仍充满感情,回嘉兴时,有时间总要去解放路看看,回来总是说,马路已拓宽,再也找不着当年的家了。
汪斌原名汪应农,小学就读于解放路小学,初中毕业于嘉兴秀洲中学,在校时学习优秀,小学、初中均任班长,毕业后赶上上山下乡运动,插队到嘉兴嘉北公社,当时正处“文革”时期,觉得自己的名字实在太土,不够革命,赶不上时代,于是自己改名为汪斌,取文武双全的意思。
1969年,一批知识青年热血沸腾,志愿去内蒙兵团支边,汪斌重新报名去了内蒙,在内蒙兵团表现积极,一直从班长、排长升到连指导员。在内蒙戈壁荒漠的大风中,他的双眼泪腺被损坏,以至于不能正常分泌眼液,从此留下频繁眨眼睛的毛病,以解除眼球的干燥之苦。两年后他被推荐上工农兵学员,去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考上杭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杭大任教。40岁时,考上上海复旦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和1995年两次赴日本,作为访问学者从事国际合作研究近两年。2007年,学校体检时查出肝癌、肺癌,并已扩散到全身,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三个月,可他以顽强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 继续生活了三年半以上。
去世后他的同事评价他:“为人真诚,对同事对学生非常热情,乐于助人,律己很严。做事情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治学踏实严谨,成果质量很高。”
汪斌奋斗一生,经历坎坷,生活艰苦。当年从内蒙考入杭大读研究生,住在杭大后门外的棚户区,一间陋室,还要拖个老父亲,父亲退休后投奔儿子。留杭大任教后,分到一套两居室,要住四个人,夫妻、儿子和父亲。生病后,宿舍拆迁,学校要求先自行解决住房,于是住出租屋,直到生病晚期,才在浙大分校,原杭大校区内分到三居室的住房,装修好没住上几天就走了。
旁人眼里汪斌是个书呆子,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常常通宵达旦,用他的话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只要一钻进书本里就什么都可以不管。在大家都希望快速致富的年月,亲戚们觉得他研究的东西不切实际,不能当饭吃。
后来改为研究实用经济学,却也是从理论到理论。博士毕业后被嘉兴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一个星期两天来嘉兴,常来我们家,和我们谈起他的学科,我们觉得没实际意义,他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深夜,始终不渝地热衷于他的研究领域。
汪斌在嘉兴已没有直系亲属,唯一的姑妈就是我岳母,而姑妈进老年病区后,我家就是他唯一探亲落脚的地方,我儿子考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他直问为什么不报经济专业?他自己学经济要求别人也非得学经济。
由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每天熬夜与烟为伴,抽烟成了习惯,他的病应该与抽烟不无关系,一晚上可抽一包烟。患病后戒烟,病情稳定一点后见他又抽上一两支,亲戚们也劝过,可他终究烟瘾难戒。
汪斌应该算是一个嘉兴文化名人,虽然现在对于文化名人侧重于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但作为博士生导师一级的人物,嘉兴籍的毕竟不多,在嘉兴的文化名人录上,我认为汪斌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