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从前冬日里的快乐

作者:贾兴旺   发表于:
浏览:35次    字数:519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0

  前几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迎面遇到几个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孩子,他们没有走干干净净的人行道,而是在充满积雪的绿化带里尽情踩踏着厚厚的积雪,并且还时而相互抛掷雪球打闹嬉戏一番,在他们的身后回荡着阵阵欢快的笑声。这几个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应该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在我的童年生活记忆里,也曾有过这样的情景。

  新疆的冬季在一年的四季里是最长的,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我和冬天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还记得从前新疆的冬天要比现在寒冷的多,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遇到寒流和暴风雪的特殊天气,还会有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天气。尽管冬天非常寒冷,但是只要可以赶陀螺、滑爬犁、砸冰洞、放风筝、打雪仗……那就比什么都好。现在回想起从前童年时代冬天的快乐生活,依然不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赶陀螺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些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还在刚刚准备入冬的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开始为制作陀螺而忙活开了。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不会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便也就学会了。

  制作陀螺一般都是选用沙枣树或者榆树等木质比较坚硬的原料,从开始的拉锯、劈砍,直到最后对陀螺进行打磨、刷漆等全过程都是我们这些孩子自己干,尽管制作的过程比较麻烦,但是却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

  赶陀螺需要有一块平展的冰场,于是便选择一块较为开阔平坦的地方,从自己家里用水桶、脸盆等进行泼水造冰。那时候住的都是平房没有下水道,家里的洗菜、洗脸等生活污水都是我们用来造冰的“原料”。经过数天不间断的泼水,一块几十平米的冰场就完成了。

  玩赶陀螺怎么能少得了一根得心应手的鞭子?!我们一般都是选择质地坚硬的榆树、沙枣树或者红柳枝作为鞭杆子,鞭梢则是用捆扎物品的棉质花绳,或者在废旧的汽车橡胶轮胎里抽取里面的皮绳,这样的鞭子抽在陀螺上啪啪作响,就像是放鞭炮似的特别过瘾。

  在玩赶陀螺的时候尽管天寒地冻寒风凌冽,我们每个孩子的小脸都被冻得通红,甚至还挂着一条已经“过河”的鼻涕。但是玩的兴致来了谁也顾不上这些,“啪、啪……”手上的鞭子兴趣十足的抽打在陀螺上,那种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感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

  那时候我们玩赶陀螺也动了一番脑筋,为了让陀螺转的更欢畅,我们在陀螺的底部钉上一枚光滑闪亮的金属图钉,这样陀螺会减少与冰面的摩擦,从而转动的速度会更快,用鞭子赶起来也会更轻松省力。为了增加陀螺的美观性,我们还在陀螺上面用水彩笔涂上各种颜色,这样在陀螺转起来的时候,就像是一颗五彩缤纷的小流星似的非常漂亮。

  滑爬犁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新疆人几乎每家都有一样特别实用的冬季交通运输工具——爬犁。因为那时候的汽车、拖拉机都还是稀罕物,就是自行车也不是家家都有,老百姓家里要是有买粮、买菜等驮重物之类的事情都要依靠爬犁来解决。

  由于爬犁都是自己制作的,所以在形状、大小、材质方面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用木头钉制的,也有用钢筋焊接的。木料材质的爬犁一般是先钉成一个方形的框架,然后在左右两边各钉一块三、四公分厚的木条,起到拉抻和与地面接触滑行的作用。为了让爬犁拉起来更加轻巧、省力,还要对着地一侧的木头进行打磨,使其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摩擦阻力。钢筋焊接的爬犁看起来则要比木质的精巧干练的多,其在结构上与木质的相同,只是金属在接触冰雪之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会更小。

  爬犁在作用的区分上主要有载物和娱乐两大类,载物爬犁比较大,有一米左右见方,一般是用来拉运柴草、沙石、煤炭、肥料等体积或重量较大的物体,这样的爬犁结构往往比较坚固,如果在上面放上一、两百公斤的货物,一个人在雪地上拉起来也会轻松自如,丝毫也不会有气喘吁吁的感觉。家庭用的爬犁也就五、六十公分见方,主要用于家庭拉冬菜、买粮食之类。那时候爬犁是每家每户冬季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一个人拉着爬犁就可以把全家人一个月的口粮轻松拉运回来。

  娱乐类的爬犁对我们的印象就太深刻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大的孩子,谁的快乐童年能够缺少了爬犁?冬天只要周围有河沟之类的冰面,就是我们小孩子欢快的乐园。我们玩爬犁最初的形式是一人用绳子在前面拉,一人坐在爬犁上。后来则是用钢筋做两根长长的铁叉,像撑小船一样独自在冰面上撑着爬犁向前滑行,那时候坐在爬犁上感受疾行的速度也是特别过瘾。

  砸冰洞

  新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是在五家渠却是一点都不缺水。五家渠的周围有猛进水库、老龙河,还有冯家海子,这里水多鱼也多,俨然就是南方水乡的味道。冬天砸冰抓鱼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乐趣,不仅可以在抓鱼的过程中享受欢乐,还可以用抓到的鱼改善一下全家人的生活。

  为了砸冰洞抓鱼,我们事先要做好准备,棉大衣、皮帽子、大头鞋、棉手套都是必须的。其次就是要准备一根锋利的钢钎和斧头用来凿冰,最关键的是要自制一个抄网。到商店里买上一个大号的尼龙网兜,再找一棵老榆树砍上一根两米左右的树杆,用钢筋做一个圆圈,将尼龙网兜套在圆圈上,再把钢筋圈固定在树杆上即可。

  砸冰抓鱼既需要体力还要有智慧。首先要扛着钢钎、抄网等捕捞工具徒步向目的地出发,到了地方之后要选择背风、向阳和转弯的地段,这里往往是鱼群聚集的地方,在冰洞被砸开之后,鱼儿会随着水流喷涌而出,那场面也甚是壮观。因为厚厚的冰层阻断了鱼儿呼吸的氧气,突然凿开的冰洞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可以透气的窗口,水下的鱼儿会争相游来,此时用自制的抄网便可以轻松将鱼儿捕捞上来。那时候我们砸冰洞抓鱼,情况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轻松捞上一麻袋鱼,然后再把装满鱼的麻袋用爬犁拉回去。在那个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冬天能吃上鲜鱼,可以说是一道非常上乘的菜肴了。

  放风筝

  过完春节之后就算是进入春天了,但是在新疆刚刚立春之后依然还是非常寒冷,一切都还是冬天的状态,只是寒风相较于冬天会更强劲有力,这也是一年当中放风筝的最好时候。

  我们那时候的风筝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是用竹棍或芨芨草捆扎而成的,再用旧报纸糊面即可,风筝线则是用一捆缝纫机线替代的。记得那时候我只会做一种“王”字型的风筝,就是用四根竹棍搭成一个头大尾小的“王”字形状,再用线进行困扎固定,然后把旧报纸铺平,经过裁剪后用浆糊或者胶水进行粘贴,最后再做上两根像“辫子”一样的风筝尾巴。为了便于放风筝,我们会用木板做成线“拐子”,把缝纫机线缠绕上去,放飞的时候只要轻轻按住对角的两个把手,风筝借助风的拉力,就可以把线拐子在人的手上自动拉开。

  可别小看动手制作风筝,这里面充满了知识和学问,骨架如果做不到左右平衡,风筝也无法上天,就是暂时飞起来了也会立马栽下来。风筝的“尾巴”起到保持飞行平衡的作用,“尾巴”短了会头重脚轻栽跟头,“尾巴”长了会是累赘飞不上去。总之,要做到上下左右力量均衡才可以。为了增加一些放风筝的情趣,我们会在风筝上用彩笔绘上各种花花绿绿的图案 。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相互进行比赛,看谁的风筝飞的更高,有时线拐子上的线放完了,还要再续上一股,直到风筝在视线里就像是一只微小的“蚂蚁”一般。

  打雪仗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新疆长大的孩子谁没有打过雪仗呢?在冬天里的第一场大雪对小孩子特别有诱惑力,也许是对皑皑白雪久违的缘故吧,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见到白雪的那一刻都特别兴奋,他们忙着在雪地里打闹嬉戏好不热闹。

  冬天里刚下的雪就像是棉花似的特别柔软,用手轻轻一捏就会成团,白雪只有经过几天的冰冻之后,才会变得像细沙一样有颗粒感。打雪仗对男孩来说是非常刺激过瘾的游戏,因为雪的柔软程度不会伤害对方,又因为雪的冰凉程度,会让每个人都畏惧三分。

  每次玩打雪仗的时候,我都要先对自己进行一番“全副武装”,戴上大皮帽子,穿上厚厚的棉鞋,这样在雪地上奔跑追逐攻击的时候既不会寒冷,也不会被对方把雪灌到脖子里。玩打雪仗的时候,虽然雪球打在身上不痛,但要是被雪灌到脖子里面那可就惨了,雪被体温融化后凉飕飕、湿漉漉的特别难受,这样的结果要是一旦发生了,那就必须得退出“战斗”,要赶紧回家去更换衣服。“战败”回到家里必定会遭到家长的一顿数落,不仅要更换身上湿漉漉的衣服,还要烘烤被雪水泡湿的棉鞋,自己只能扒光衣服暂时钻到被子里去。尽管结局是这样的,但是只要是有玩打雪仗的机会,自己依然还是“参战”照玩不误,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快乐的玩耍更重要了。

  堆雪人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连环画版的《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总是能激发我的丰富想象力。于是乎,在下大雪的天气里,我们就会不顾寒冷,充满热情地到外面去堆雪人。

  堆雪人的第一步是先滚雪球,滚雪球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非常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不然雪球会发生倾斜变形。在雪球滚动的时候要根据其倾斜的角度进行修正,以便让雪球滚的更圆、更扎实。第一个雪球是底座,当然要滚的大一些,才好让第二个雪球平稳的放在上面。当两个雪球放置在一起的时候,远看就像是一个硕大的棒棒糖或糖葫芦。接下来就是进行装扮和修饰了,要先找一根黄萝卜做鼻子,用两块乒乓球大小的煤炭做眼睛,用红纸剪一个嘴巴,头上扣上一顶棉帽子,脖子上再系上一条颜色鲜艳的围巾就会非常完美了。

  由于堆雪人不仅耗时而且费力,往往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所以每次堆雪人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是群策群力分工明确,大家滚的滚、堆的堆,其他人则忙着找寻帽子、围巾等各种“配件”,完成之后小伙伴们会围在雪人的周围评头论足特别开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像这样堆一个雪人“作品”,可以一直摆放到三月气温回暖开始融化的时候。

  放鞭炮

  春节前后也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距离过春节还很早的时候,外面就可以听到“噼噼啪啪”零星炸响的鞭炮声,让人们感觉到新年的脚步在悄悄临近。过年放鞭炮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听着那鞭炮炸响的声音,嗅着火药的气息会让人特别兴奋。

  以前过年的鞭炮非常简单,只有普通型的鞭炮和火药改进型的电光鞭炮两种,电光鞭炮比普通鞭炮要更响、更闪亮。在包装上,最小的是100响,最多的有1000响。我们小孩子没有什么钱,在向家长要上几毛零花钱之后,就会去买上一盒100响的。为了慢慢放着过瘾,我们往往都是把一盒鞭炮拆开,然后一个一个慢慢放,这样一盒鞭炮就可以玩好几天。整盒鞭炮一次放完的情况多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或者年初一的早上才有。

  那时候我们放鞭炮还玩出了一些自创的新花样,比如“飞剑”、“机关枪”等等。“飞剑”就是在竹子做的箭上绑一枚鞭炮,在鞭炮的引信被点燃之后将竹箭射向天空,让鞭炮在天空炸响;还有一种玩法叫“机关枪”,就是将一枚哑火的鞭炮从中间掰开,然后把一枚鞭炮的引信夹在掰开鞭炮的火药上形成机关枪的形状,点燃鞭炮的引信之后,首先燃起喷射两股火花的是掰开鞭炮的火药,然后是后面鞭炮的一声炸响非常过瘾。这样的玩法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可以把那些哑火的鞭炮捡回来再玩,也起到了废物利用的作用。

  我们小时候过年放鞭炮也有惹祸的时候,比如鞭炮扔到谁家的窗台上吓着人了,被别人追出来一顿狂骂,自己则藏起来不敢露头;还有放鞭炮引火的棉绳没有彻底熄灭就装到衣服口袋里了,结果棉衣口袋会被烧一个大黑洞。

  穿新衣

  我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个体经济,所以街上也没有裁缝店,人们所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家里的女主人自己动手缝制的,那时候每个家庭的女主人手艺都非常巧,她们在家里不仅是“厨师”,而且还是“裁缝”,为了生活女主人必须啥活都要会干。

  我们小孩子在一年当中要穿新衣服的时候就要等到过年了。进入冬天之后,母亲就开始忙活开了,先是到国营商店去选购布料,然后回到家里裁剪、缝纫,缝纫机整天被踩得“塔塔”作响。母亲做衣服的方法都是“放样”,就是拿事先剪好的牛皮纸纸样放到布料上比划着划线,再沿着画好的线进行裁剪,最后再用缝纫机将裁剪好的布料一块一块拼接缝制起来。做衣服剩下的碎布料也没有浪费,而是用浆糊把碎布料一块一块粘成了“备壳子”,晾干之后用来制作布鞋的鞋底。这样我们在过新年的时候,不仅会有新衣服,而且还有新鞋穿。

  小的时候受红色教育的影响,我特别崇拜军人,过年的时候总是建议妈妈把我的新衣服做成草绿色的军便服,衣服做好之后再在领子上面缝上一对红塑料皮的红领章,像这样的“军装”穿在身上后特别神气。记得有一年在过年前夕,我高高兴兴地把新衣服穿出去和小伙伴玩,结果在玩耍的过程中新衣服被撕破了一条大口子,这事让我特别伤心难过,事隔几十年后还依然记的。

  赶陀螺、滑爬犁、砸冰洞、放风筝、堆雪人、打雪仗、放鞭炮、穿新衣……这些从前冬日里的欢乐情愫,对于每一个新疆孩子来说那是一点都不陌生,这里曾经让每一颗童稚的心灵充满了无尽的欢乐。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