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李东战——一座县城的历史人物画卷

作者:林彬   发表于:
浏览:546次    字数:522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2篇,  月稿:0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三原这座北方县城的历史,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座偏居西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的先祖们,竟然有许多人都是不同时代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的奋斗历程与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密切相关。沿着他们的足迹寻访他们的故事,就仿佛打开了一幅长篇画卷,徜徉其中,令人陶醉。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古称池阳。南北朝时,冯翊郡池阳人吉翰因随宋武帝刘裕征战有功,先后任临淮郡太守,梁和南秦二州刺史,益州(今成都市)刺史,加辅国将军。他在担任徐州刺史时,一个囚犯因罪当斩,当时负责处理文书的典签想包庇他,便乘机上书想请吉翰开脱其罪。第二天,吉翰召来典签说:“既然你想施恩赦免这个犯人的死罪,那就由你来代替他承担罪责吧。”于是,吉翰便处死了典签,同时也赦免了那个罪犯。那时的典签官职虽小,但大都是皇帝派来专门监视封疆大吏的亲信,权力很大,一般人得罪不起。吉翰不仅不曲意迎合,还杀掉了他,一时间人人皆敬服,当地再没有人敢于违反禁令。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始设三原县。北魏时北地郡三原人毛遐,因平叛有功,被孝明帝元诩诏授为南幽州刺史,后任尚书兼雍、秦二州行台,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的两个弟弟,毛鸿宾、毛鸿显也因军功封为北雍州、西衮州、南青州刺史,潼关大都督,散骑常侍等。孝明帝因表彰毛氏三兄弟的功勋,特意将三原改为建忠郡。

  大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王朝先祖,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埋葬在三原县陵前镇 ,这座永康陵与唐朝的政治中枢大明宫中轴同处南北一线,唐十八陵也是以此为中心在西起乾县东至蒲城一字排开,绵延一百余公里。在李虎陵周围陪葬的文臣武将有唐高宗时宰相于志宁、于知微兄弟,大将军樊兴,上柱国、冠军大将军藏怀亮、藏怀恪等。于知微神道碑为唐朝名相姚崇撰文,藏怀亮神道碑为文学家李邕撰文,藏怀恪墓志铭为颜真卿书丹。著名的樊兴碑虽然不知道书者是谁,但它被公认为深得褚遂良书法精髓,代表了褚遂良书风的最高水准。康有为1923年12月来三原游历、演讲,称誉樊兴碑为“莲花出水,明月开天”。李渊的献陵也在三原县,其陪葬墓有67座,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李元婴就陪伴他的父亲长眠在这里。唐德宗李适的崇陵坐落在三原嵯峨山上。唐贞元年间,德宗驾崩,日本遣唐使臣随朝廷仪仗前往三原送灵观礼。回国后,这位使臣向日本神野亲王进献了一幅莲花形的嵯峨山图,神野亲王为之惊叹。他即位天皇后,就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嵯峨天皇”,并在京都郊外营建离宫,命名“嵯峨院”,他还把离宫附近的一座山改名为“嵯峨山”,一直延续到现在。

  唐代时,三原属于京畿之地,人才辈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被后世誉为战神。贞观三年,李世民调集十万大军,任李靖为统帅发起对突厥的反击战。李靖率军西出定襄,深入突厥腹地,生擒屡犯大唐的突厥颉利可汗。至此,从阴山到大漠的辽阔地域归唐所辖。大诗人李白十分仰慕李靖,专门创作诗歌《塞上曲为李卫公伐突厥,擒颉利斥地北至大漠作》歌颂李靖的丰功伟绩。贞观八年,吐谷浑出兵攻掠凉州,边关告急、国家危难之时,本已告老还乡的李靖又主动请缨,挂帅西征。唐军奔袭两千多里,击溃了吐谷浑军队,吐谷浑可汗伏允被迫自杀,李靖被封卫国公。唐代诗人张籍《三原李氏园宴集》诗:“园中有草堂,池引泾水泉。开户西北望,远见嵯峨山”描述的就是李靖故居一带的景色。被后人神化为托塔天王的李靖因其光芒太过耀眼,遮挡了其家族另外几个人的光芒。李靖的弟弟李客师,妻子是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堂姐,他早年在秦王府供职,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曾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封左右骁卫将军,幽州都督,丹阳郡公,上柱国。李客师之孙李令问早先与临淄王李隆基亲近,到玄宗李隆基继位时,以辅佐功封李令问为殿中少监。后来又因为诛杀窦怀贞等功,李令问被封为宋国公。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同他打天下的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前往怀念。这万里挑一的二十四位功臣中,就有两位三原人——李靖和刘弘基。分别排在第8位第11位,而大名鼎鼎的秦琼和程咬金则排在第24位和第19位。刘弘基早年追随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后又跟着李世民征讨薛举、宋金刚、刘黑闼等,功勋显著。太宗征辽东时,以刘弘基为前军大都督,贞观九年,太宗封刘弘基为夔国公,辅国大将军。

  唐初名臣韩仲良,京兆三原人,高祖李渊时,韩仲良任大理寺少卿,他与裴寂、萧瑀等人一起制定了唐朝第一部律令《武德律》。到太宗时,位至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唐高宗时有一位著名隐士田游岩也是三原人。据《新唐书》记载:他隐居在河南登封箕山的许由祠旁,自号“由东邻”。调露二年,高宗巡游嵩山,亲临田游岩处,田游岩无法回避,只得穿着普通衣服出门迎拜,高宗不等他跪下就令人将他扶住。高宗将田游岩比作西汉时的商山四皓,请他出山与宰相刘仁轨一起辅佐太子,进京后授崇文馆学士。唐高宗还御笔亲书“隐士田游岩宅”的匾额。著名诗人宋之问有《答田游岩》诗一首。安史之乱后,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病危,张皇后勾结越王季系等准备发动政变,企图换掉太子李豫,另立皇帝。危急时刻,京兆三原人程元振察觉了这一阴谋,立即联合李辅国带领禁军连夜闯入皇宫囚禁了张皇后,拥立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代宗以程元振拥立之功拜他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行省,掌握皇宫大权,不久又加封元帅行军司马,镇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邠国公,统领禁军。他和李辅国把持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代宗成为傀儡。三原人路嗣恭初名路剑客,任萧关县和姑藏县令时,因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唐玄宗亲自为他赐名“嗣恭”。代宗时封冀国公兼岭南节度使,德宗时授兵部尚书、东都留守,怀郑汝陕四州及河阳三城节度使。路嗣恭的儿子路应历任虔州、温州、庐州刺史,封襄阳郡王,他去世后,大文学家韩愈为其写《襄阳郡王平阳路公神道碑铭》。

  三原的历史人物中还有三位宰相。韩瑗是韩仲良的儿子,唐高宗永徽六年任宰相兼太子宾客,他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一起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成功册立以后,指使许敬宗、李义府诬陷韩瑗和褚遂良图谋不轨,贬韩瑗为振州(今海南三亚)刺史,显庆四年,韩瑗病逝在振州。到唐中宗时,遵照武则天遗命,朝廷又追复韩瑗官爵,追谥“贞烈”。后来,唐宣宗李忱在凌烟阁中增补了三十七位功臣画像,韩瑗位列第六。五代时,晋王李克用见三原人任圜聪明机敏,谈吐不凡,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当了后唐皇帝,任命任圜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明宗李嗣源即位后,任圜因军功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判三司。《新五代史•任圜传》称:“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任圜去职后,明宗专门为其作《任圜罢相制》。另外,河北赵郡人李峤,与崔融、苏味道、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是唐武则天和高宗李治时期的文坛领袖。李峤从高宗仪凤年间起一直在三原任少府(县尉)长达十几年时间,回到朝廷后分别在圣历元年、长安三年、神龙二年三度担任宰相,崔融有《报三原李少府书》传世。

  历史上,三原出了许多清廉正直的官员。元朝时,文学家元好问的学生郝天挺,因父亲——元朝猛将郝和尚拔都葬在三原县鲁桥镇楼底村,其兄弟亦徙居三原,遂称三原人。元成宗时,郝天挺任吏部尚书,武宗时拜中书左丞。仁宗即位后,召集郝天挺等旧臣共同治理朝政,开创了“皇庆之治”的中兴局面。段信,明英宗正统元年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巡按云南,任满离滇时,行装简单,一仆一挑,“担头不带滇南物,只插梅花到处香”,时人誉为“梅花巡按”。王恕,正统十三年进士,历事五朝,为官四十余年,曾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明史》称其“刚正清严,始终一致。”与马文升、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天下人都敬仰他,当时歌谣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名士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等皆敬慕王恕的为人,均有诗文赞颂,江南大才子沈周还慕名为他精心绘制了《西园八咏赋为大司马王公作》诗文图卷。王恕去世后,内阁首辅、大学士李东阳为他撰神道碑。温纯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著名言官,先后任兵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据《明史•温纯传》记载:温纯清白公正,五次主持南北官员考核,整肃百僚,振兴风纪,为一时名臣。温纯去世后,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文渊阁大学士叶向高为其撰写墓志。张原,明武宗正德九年进士,吏科给事中,在朝中敢于犯颜直谏,弹劾权贵的违法乱纪行为,颇有政声。嘉靖三年,在震动明史的“大礼仪”事件中,张原与状元杨慎等上百人在左舜门哭谏,被锦衣卫当场廷杖责罚,张原因创伤过重不治身亡。王恕的学生、大理寺评事雒于仁虽然职位不高,但他因为向万历皇帝上了一份奏疏而名垂千古。这份奏疏叫《酒色财气四箴疏》,说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的病根全在酒色财气四个字上。万历皇帝看了奏疏后十分生气,立即召集内阁要治雒于仁的罪,多亏内阁首辅申时行解围搭救,雒于仁才免受刑罚。但从此也开启了后来皇帝把大臣们的奏疏留中,既不批示又不发还的先例。樊咸修是清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在任浙江嘉兴知县时,重修保安桥,嘉兴城内至今还遗留着“樊公弄”“樊公桥”。清代文学家朱彝尊有《送樊咸修之嘉兴为官》诗流传后世。王恕的六世族孙王弘祚,清顺治十五年任户部尚书,第二年又加太子太保,康熙年间授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年老致仕时,王弘祚上书请辞,康熙皇帝下旨安慰:“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清代三原籍著名大臣、声名享誉朝野的还有侯于唐(顺治时贵州道、山西道监察御史),梁鋐(顺治时户部侍郎),梁世勋(康熙时广西巡抚、安徽巡抚),梁翥鸿(乾隆时山东布政使、巡抚),梁景先(咸丰时河南道、浙江道御史),员凤林(同治时安徽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四川布政使)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原还有一位传奇女子周滢,早年嫁给了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国学大师吴宓应该把她叫婶子。周滢在丈夫和公公去世后,独自一人撑起并建立了吴家的“商业帝国”,成为当时的陕西女首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周滢向太后进献了十万两白银,慈禧大为感动,亲笔为周滢题写了“护国夫人”牌匾。2017年,根据周滢事迹改编、著名演员孙俪担纲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全国热播,三原周滢的故事也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

  王恕、王承裕父子创办的三原弘道书院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状元吕柟以及一批三原籍明代重臣,如:吏部考功司主事、光禄寺卿、关学代表人物马理,吏科给事中张原、吏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雒昂、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监察御史、湖广巡抚、南京大理寺右丞赵应元,监察御史、江西巡按、嘉兴知府李伸,户部员外郎、保定、登州知府秦伟等皆师从王恕、王承裕。弘道书院聚拢了一大批当时很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继承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关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三原学派。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关学概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故端毅(王恕),康僖(王承裕)、奚田(马理)为三原之学。”弘道书院的兴盛带动了三原教育大发展。明清两朝,三原籍进士多达143人,其中北城温纯一门就出过进士3名,举人4名。雍正元年,由于弘道书院影响力日益扩大,川陕总督年羹尧上书朝廷将陕西学台由西安迁至三原。从此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考试(乡试)也定在三原举行,弘道书院成为西北地区“最高学府”。后来,一代廉吏焦云龙任三原知县时,先后三次整治宏道书院(为了避乾隆皇帝名讳,弘道书院后来改为宏道书院),还专门设立奖学金奖励学子。光绪二十六年,宏道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书法巨匠于右任,香港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民国政府首任审计部部长茹欲立,新中国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国学大师吴宓,著名水利专家、教育家李仪祉等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佼佼者。进入现代后,三原的文脉绵延不绝,先后走出了5位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兵器科学与水下航行专家徐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第一位剑桥大学中国籍博士,我国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专项的倡导者、开拓者张彦仲;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动物遗传育种专家侯水生4名院士均是土生土长的三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高鸿幼年时期生活在三原,也曾是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的学子。

  一座小县城的历史人物画卷牵动着几千年的国史脉络。抚今追昔,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而每一个人的历史又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家顾炎武曾经说:“陕西关中人的性格当中有刚毅忠勇之气,这样的性格如果戎装上阵必是一代豪杰,如果从事学术研究也必能恪守如一,成就斐然”。见贤思齐才能薪火相传,我们要秉承关中纠纠老秦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从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励精图治,奋勇建功,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荣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