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者:刘光明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294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响水籍作家张达富的新书《生命的守望》,于2023年4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由朱文泉题写书名、夏学海作序。《生命的守望》分“感悟人生、体悟亲情、读书悟道”三部分。书中集叙事抒情、游记人物记、感悟、序跋于一体,文字织密度高,简洁流畅,文气充盈,具有现代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彰显其励志担当、恪守家园的高贵品质,以及丰富的学养和才情。

  作者在退休以后的五年中,走到新的教学单位,仍一边教学,一边写作,信手拈来,道法自然。初读新书《生命的守望》,笔者以为具有三大看点:

  他是立足教书育人的一根标杆。浏览第一辑,自然想起历史上的姜子牙,七十岁才出道,还辅助了两代皇帝,竟活到101岁。人与人不同。我相信人的心态不是以年䶖为界限的。《何必为年䶖发愁》放射张先生意气风发的光芒,其意志力和不服老的心态会让你感到振奋。

  32年后返运河中学参加校庆,写了一篇《运河,依恋的热土》,作者深情认定运河人“淳朴、敦厚、勤劳、善良”的品行,就是滋养一家人的精神家园,且十分欣赏校园那棵大梧桐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风格。书中多次运用“精神家园”“情藏沃土”的述语,可见守住精神家园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张先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事业上,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苏省政府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温馨的记忆》记述了作者结识将军朱文泉,以及个人在此获得殊荣的奋斗历程。

  在颂扬真善美的同时,也有两个扫兴的情节:一次是外出旅游,被导游带轮子,经活菩萨忽悠,自觉不自觉地掏光了身带的钱……;另一处是讲自己年轻时肩挑手挖与村民共同开发的“大寨河”,如今荒芜……对此作者虽有怨气,但“怒而不愠”。如果说张先生到了“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地步,一篇《净待花开》的抒情散文三次点题则较规范:家中有一盘心爱的苗圑,名为“箭羽竹芋”,初境是观察和描写“箭羽竹芋”的景观,继而掘深抽象其“坚强、挺拔”的本质,最后提升展现自己专心教书育人的情怀和忠贞不渝的爱情风格。

  静待花开是有结果的。《相逢在北京》记述了响水中学毕业在北京的学生,经打拼大都干出了一番事业,还成立了校友会,有几个县级中学在首都设校友会?作者桃李满天下,是故《教书,让我变得自信》中有把握地说:“我的确感到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有了一种从事别的行业的人无法体验到的幸福、自信。”

  “三尺讲台乾坤大,教书育人越年轻”,表达了《讲台,就是一道风景》;“坚信我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管什么时候,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话《感动自己》,也感动了读者;张先生出去散步也带领全家走进路边图书馆一起阅读,《散步与阅读》就记取了阅读的真谛:“阅读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像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人的窃窃私语。”

  《一直向上》中结尾道:“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天天向上,从小培养起来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我仍要发挥自己的热量做到天天向上,即使达不到某种高度,但我不后悔。”退休人还想一直向上,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令人鼓舞!

  他是坚守天伦之乐的一面镜子。第二辑中有29篇记叙家族感悟文章,将亲情写个遍,光写爱妻的散文就有3篇。故乡人事和家庭亲情是作家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续写国史、方志、家谱都是文人的事,有言道:“三代内必续家谱”。大家都要写,张先生与众不同,静心悟道,亲情文章写得最多,不仅对宗族是个贡献,而且向世人展现了自己尽享天伦之乐的独特风采。

  夏学海在序言中指出:“作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一个高级教师,与他一起在一个学校任教,几十年相濡以沫,使他对家庭的内涵、妻子的单项有着不同于一般的体悟。这本书中,约有几十篇文章书写家庭和睦的亲情,夫妻恩爱的柔情,写出了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的心路历程。”

  在爱情方面,张先生有点像军人的性格,从不把“爱”字挂在嘴上,在退休才《读懂妻子》,文中结尾,他引用一首流行歌曲《余生好好爱你》:“感恩我的生命中遇到了你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不容易都要挑战面对无数的难题就让那些过去的风风雨雨化作春风甘露滋养在心里。”这恰如其分的歌词,是这对相爱相守四十年的教坛伉俪的幸福印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感,随之意蕰提升,让人动容。

  在改革开放的“灯红酒绿”环境中,如何做到守住清贫、守住寂寞,守住精神家园?在这个方面,张先生为人师表,守住孝道,守住亲情,守住忠贞,夫妻比翼齐飞,尽享家庭天伦之乐,给人们树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他是提升写作境界的一个向导。众所周知,张先生写文学评论是个妙手。第三辑有23篇文论书跋,其中就有8篇是为《冬歌文苑》写的专稿。其余是一些理论文章,不乏经验之谈,均将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他读词人枊永《望海潮》和姜夔《扬州慢》,深感涉笔成趣,皆成风格,就分享体会:“要借助别人的智慧,提升自己文章的境界。”

  他读过孟芹玲的《酒乡》,提炼评论观点“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他认为“当一个人的文字成熟以后,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当然,写作像练书法一样,必定有个“由工——不工”的过程,显然,“没有技巧”如同铁凝“散文里没有规矩”的说法一样,是对文字成熟者和作家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清水出芙蓉——谈散文的语言风格》中归纳:“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期努力,付诸辛勤的写作实践,方能自成风格。大家都要向着这个努力方向,待到语言形成风格时,我们的写作才算是成功的。”

  作者忙里偷闲,虽只爱写散文,但研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书中引经据典数百篇次。故写评论条条是理,头头是道,心里总是装着类似的范本。例如:评黃玉东《在老去的时光里陪故乡长大》,谈及乡愁具化,先议余光中的《乡愁》;析孟芹玲的《酒乡》,就联想到鲁迅小说《孔乙己》描写酒店喝酒的情形;感受趁继平的《二嫂》,就谈及莫泊桑《项涟》的印象;“说说散文的散”时,列举托尔斯泰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等大量名人的文章技巧,重点指出黄玉东的《兰姐》和聂长江的《心中盛开木棉花》是写人的散文,孔秋莉《三角梅》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并分析了各自娴熟的技巧,均为其生动地描写和蕴藏其中的情感而折服;《洗尽铅华见真淳》是评析蔡泗明的《小区的夜》,类比了《背影》和巴金的《灯》;评黃玉东的散文《抺不去的乡愁》,就列举了《水浒传》和枊永写离别的词《雨霖铃》;品读黄玉东《开在心灵深处的格桑花》,就联想到现代作家吴伯箫的《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评析黃玉东《爱是一条湾湾的河》,就想到了小说《日月行色》和刘和刚的歌《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一种疼痛的温暖》是讲袁福成的《思念》其细节描写真切动人,首先列举了古代文学中韩愈的《祭十二郞文》、袁枚的《祭妹文》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结语:作者生于50年代中期,7岁上学,18岁高中毕业于月港中学。恢复高后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至运河中学工作,十年历练后,业务成熟转入县中,先后指导和推荐学生发表作文200多篇,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业余笔耕不辍,常有教学论文和散文见诸报端,已出版《教书的日子》《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等3本散文专著,其敬业好学,老有所为的精神,值得学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