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刘湘如新著《萤窗四记》绘就社会人生百态

作者:萧天策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05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1篇,  月稿:61

  继一年前出版诗歌二集《夜的眼》《十步斋吟草》之后,著名作家、学者刘湘如先生新近又推出他的系列随笔集《萤窗四记》。该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顾名思义,《萤窗四记》由四个系列随笔组成,作者以鲜活的笔触,纪实的手法,从各个侧面,描述了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动而活脱的人生百态。读来令人击节歌叹。

  第一系列以积极向上的笔调,生动婉转的记录和描述,记写了在疫情期间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社会基层组织和民众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谦让的普通而感人的生活细节,以及优秀基层干部和服务人员为了百姓生活不辞劳苦奉献的故事;在《庐山心理笔记》系列中,作者以冷静的观察,细腻的笔调,典型的例证,记录了社会变革给各类人带来的巨大的人性的嬗变,人的极端欲望使情绪紊乱,出现各种的心理疾患,在灰色角落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构成当今社会罕见的一项新的医学命题;在《浮尘杂记》系列中,作者通过真实的人和事,揭示了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带有趣味性的生活囧事,诸多因素导致的各类人的人格分裂,让他们思想混乱、是非难分,心平气和怡然安恬的生活状态再难出现,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做什么?以此展现出纷纭万端的众生相;在《十步斋随记》系列中,作者没有忘记写出自己对于现实存在的感受,以及自身的感悟,提出面对复杂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和思考的人类的最重要的课题。

  作者在全书结束时,鲜明地提出了本书的意旨和深远的意义:人们应该于复杂生活中学会和迫使自己独立思考:如何自在生活?如何顺其自然自事其心?如何让人格和理念适应生活现实的变化?如何让人格和理念独立于现实?面对自身与社会关系时,如何找到自己的最合适的位置?从而演习中国国学典籍《大学》中提到的“知其所止”的道理:“止于仁”“止于敬”“止于孝”“止于慈”“止于信”。知止而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等等高远的哲思境界。

  刘湘如先生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创作资历和创作经验悠长而丰富的老作家,自上世纪60年代担任中学教师时即开始在全国报刊发表作品,六十年来发表、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各类作品和著作。他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传记、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评论、影视剧等。如今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新作频出。他的每一类作品都贯穿着一种哲学、美学的定律,形成文字和思想双重高标的模式。独特的文本价值,大众性的互相通融,营造出领异标新的魅力,独树一帜的形象,读之令人震撼,令人感慨联翩、浮想联翩,读之令人不忍释卷,获益匪浅。

  (原载: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萧天策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