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杨朝书:家乡那眼老水井

作者:宝福来   发表于:
浏览:24次    字数:277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题记:乡村水井,它是人们乡愁记忆中最动人的风景,不仅承载着历史,也积淀着无限乡情,永久晶莹透亮、清芬可口……

  家乡新坪,一眼老水井,清凉温暖,滋养了几辈子人。朝朝暮暮,岁月蹉跎,如今目睹老井,想起那条记忆中泥泞坎坷的挑水老路,想起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笑声、熟悉的味道,有情,有趣,有温馨……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隶属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新坪村,位于播州区西部,村庄两侧高山耸立,树木葳蕤,326国道和杭瑞高速两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庄虽然没有城市的繁荣,也没有集镇的兴旺,但每次回到老家,看着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沟一壑的变化,心里总是拥着一份美丽的心情,拥着一种幸福的感受。在诸多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地方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存留,那就是街头田湾的一口老井。

  说起这口老井,砌于什么年代已无从考证。询问村里的老前辈,他们也只是说从记事起就一直在这口井挑水吃,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进行了维修,使之更加干净整洁,越发有了古朴的气息。老井方方正正,两米来深,四面用块石镶砌,井的上方呈拱形,高出井口米许,遮挡垃圾和雨天的污水。井前一块平坝,用几块平面整洁的大石块铺就而成,方便人们取水、洗衣洗菜。老井泉水清澈见底,能一眼看到井底悠闲游弋的三两只小鱼。打我记事开始,老井就曾是全街人赖以生存的水源。

  老井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旺旺的,从来没有枯竭过。记忆中,以前家家户户每天一早或傍黑男男女女都到老井挑水,一路上来来往往,互相打着招呼,开着玩笑,彼此谦让着。特别是早晨和傍晚,前一个挑水走,后一个跟上来,这是挑水、浣洗的人最多的时候,水位即使有所下降,但不多时水井又是满当当的。平时用不完的水,就顺着井沿出水口流到井前面的水田。每次清理井底的污迹,需要两个棒劳力站在井底一桶一桶的舀,要舀好久才见井底。接着一个清污,一个继续舀,两股酒杯大的泉水从井坎的地底涌出来,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井底,泉水一层一层向上涨,看着看着就溢满了整个水井。记得1990年大旱,正是包谷抽穗、稻谷扬花的时节,整整90多天,天天大太阳,溪河断流,水田龟裂,泥土焦干,公路尘埃如雾,庄稼欠收。幸有老井的泉水全然不受干旱的影响,一如既往连绵不断的冒出来,哺育村民,滋润田园。

  老井的水冬暖夏凉,清澈甘甜。夏天,烈日高照,暑气炎热,人们干活归来都会走到水井边,捧起凉水喝个够,解渴退热。以前每到农历六月间,来到广惠寺古庙烧香祈福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老井这条挑水路又是必经之路,来来往往的四方客人更是离不开老井,习惯在井旁歇歇脚,喝足水,然后再爬坡去寺庙。多雨季节,下雨涨水,井水依然清凉透明,不论是从水井里取水当场喝,还是烧开水泡茶喝,感觉都是爽爽的而有淡淡的甜味。冬天,霜雪刺骨,寒气逼人,而老井的水却冒出暖暖的热气,人们常用井水清洗蔬菜、衣物,温暖的井水默默滋润着乡亲们的心。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在老家的村子里,吃水更是不忘老井情。多少年来,老井的水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儿时的许多快乐。看似一口不起眼的老水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我是吃着老井的水长大的,村子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吃着井水长大后,走出村子在外打拼,不管打拼的日子是苦还是甜,回念家乡时,那种思乡的情感和老井的水一样满是甘甜的回味。工作退休后,我常回老家看看,常去老井旁边坐坐,每每如此,心里也越发安稳,暮年归根,那种踏实的感觉,真的是只有喝过老井泉水的人方能知晓。在我一生因为工作辗转走过见过的水井中,许多已渐渐淡忘,然而家乡的这口老井,伴着我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时光,每每想到它,总是那么温馨眷念,自然而然地呵护着这口老井。

  时光匆匆,一晃就是几十年。回首在老井挑水那些年,水井边常有一道风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是不易看到的:每年正月初一凌晨,人们坚信新年涌出的泉水是洗净旧岁晦气、迎来新年幸福的信者,农村叫做“挑银水”,哪家有了这个时辰的泉水,来年就会丰衣足食,一帆风顺。由此,来来往往,挑水的人拥满整个井口,直到把水缸装满,静候幸运之神。还有每天拂晓,早起的人们提水的提水、挑水的挑水,叽叽喳喳边说话、边洗菜、边洗衣,招呼声、欢笑声和打水时木桶与井沿的碰撞声、提桶时水从桶里泼洒出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奏响着一支快乐的生活交响曲,那感觉甚是爽快惬意,心情愉悦,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老水井,剪不断的家乡情,充满着灵性,写满了故事。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变迁,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乡亲的成长,记录着我们儿时的许多快乐趣事。记得我开始学挑水,因为力气不够不会打水,心里总是害怕被水桶反拉掉进井里,每次打水只能放下扁担半桶半桶的慢慢舀起来。当时我只能挑大半担水,一路晃荡泼洒,原本只有大半桶的水,到家时已只剩小半桶了。也就在那时,深刻体会到了“满壶水不荡,半壶水响叮当”的含意,半桶水确实荡的厉害。现在想来,也是那些风雨无阻的挑水岁月,练就了自己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性情。其实,人生中经历的一些磨砺,往后就成了一定的财富。那个年代的我们,因为苦过,也不怕苦,迎来的必定会是甜蜜。

  一眼水井,一段历史,一样的亲切。那些年,每到夏日,乡亲们都会三五成群常到老井边坐看夕阳,说说话,唠唠家常,心里觉得格外踏实。后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自来水安装入户,家家不再去老水井挑水,老水井彻底告别繁忙。如今,老水井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那坑坑洼洼、狭窄的挑水泥泞路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虽然不去老井挑水了,但是乡亲们仍然保持着多年来的习惯,热天晚饭后,老少乡亲也会相伴来到老井侧面的小溪桥上坐一坐,唠唠嗑……

  一眼水井,变成了一种味道,变成了一种乡愁。一口家乡人赖以生存的老水井,一条家乡人朝出晚归的老路,一本家乡人祖辈传唱的老井故事……春夏秋冬,井还是井,依然矗立在路的边上,老路的尽头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通往古寺广惠寺,老井与古寺遥遥相望,日出日落,东来西往,静静地守护着一方的平安。

  走在乡间的路上,看着家乡的春华秋实,看到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山、熟悉的水,心里承载着满满的思念:一口老水井,积淀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成就的是一个地方的文明,独特的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变迁。回头望望老井,心里更是充满了沧桑:老井老了。它那光滑的井壁长满了绿苔,斑驳的平台也已不堪践踏。老水井,作为家乡尚存的唯一的历史性标志,它静静地守在田湾的一角,头顶天空,倒映着苍穹的流云,透视着身边的世界。

  一路芬芳,浅吟小诗二首,是以记之。诗曰:

  家园老井蕴沧桑,饱阅春秋岁远长。

  泉水清清恩百众,涓流续续送福祥。

  今观老井忆昔年,断径残栏似旧前。

  碧水苔侵无盛色,清泉如故润乡田。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