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马传耿:读书之益

作者:马传耿   发表于:
浏览:160次    字数:125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1篇,  月稿:0

  读书是无处不可的。于山中读书,得其空灵;于海上读书,得其辽阔;于花荫下读书,得其馨香;于月夜读书,得其静谧。

  毛坦厂中学建在群山环抱的山洼里。学子们在那里读书,可以同时感受群山赋予的空灵。贾宝玉于花荫下偷看当时的禁书《西厢记》,与一目十行的林黛玉共度春天的美好时光。作者把宝黛的读书场景,写得充满戏剧化。古人于月夜读书也是有的,如江泌。此人少贫,以制作木屐为生。“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即晚上读书跟着月光走。月光斜了,他就拿书登上屋顶,继续读。“睡极堕地则更登”,有时困乏了,打瞌睡,从房顶掉到地上,他就再爬上屋顶,继续就着月光看书。这就是江泌映月读书的故事。古人读书,勤苦如此。

  读书不择地,读书也不择人。封建时代,贵为天子的康熙就终生读书。他把读书总结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少年读书,重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青年读书,重在扎实读懂。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阅读,要有突破,实现质的飞跃。盛年读书,须博览群书,重在融会贯通。儒家经典,史部的《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诸子书,都得读。以汲取经学的治道、历史的治鉴、诸子的智慧、文学之涵养,提高素养,提升治国能力。最后是老年通学,强调:“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致约。”知识,就是治理天下的力量。在他身体力行之下,大清国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还产生出旷世杰作《红楼梦》。

  因疫情,有了整时间读书。在赵阳的《寿州走笔》里,我看到他叙述了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故事。原来他并非科班出身,底子竟然只是个初中生。因为当时《少林寺》热播,他拜高人为师,学一身功夫。有一天,雨后街道泥泞,路过一鞋摊,紧随两人后从摊的塑料布上走过。摊主不问前者,却抓住他要教训;被他右拳虚晃,“左撇子”闪电一击。只见卖鞋青年“啪”一声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半天没能缓过气来。从此,他过起“一仗定乾坤”的日子。然而,当他卖力于自己农电工工作,不但不获承认,反而被批评“眼里没活”时,他终于悟出:“劳心者”才是这世界的主宰。“劳力者”力气再大,名气再响,也只是受制于人,任人摆布的份。从此,他换尽旧心肠,开始读书!天文地理,文学哲学,逮什么读什么。读书最终让他成为今天寿州大地上的文化名人赵阳先生。

  读书有利于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炉边诗话》讲,《水浒传》里的诗质朴,远胜于《红楼梦》中的诗词。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水浒传》中的诗词联句,今天想来,有一首七绝写夏天的炎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直击世道人心,民间疾苦。有联赞书好:“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但不能以此否认《红楼梦》诗词价值。《红楼梦》里有大量诗词歌赋,非常有研究价值。记得里面有联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又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或哲思,或说得痛快淋漓,岂非好句邪?《红楼梦》诗词之所以好差不一,那是作者把它们当成塑造书中人物形象的手段的缘故。

  蚕食桑而所吐丝,蜂勤采花酿蜜真。黄牛吃草挤奶出,人善读书长精神。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书感悟 马传耿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