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李永标‖橘州的背影

作者:袁福成   发表于:
浏览:76次    字数:160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一

  自幼听说自己的家乡橘红有名,少时并不是很在意。成年后周围各地的化橘红花开得纷纷扬扬,似乎在橘州每个乡镇的角落都能闻到淡淡的花香,这在我心中感到惊奇,笔下开始寻找橘州文化之路。

  化橘红的故土在橘州,古称石龙,这个地方贮积太多的朝代,以致很多化州人忘记这里的历史变更,但石龙,橘州依然是化州人对当地认可的深刻影像。橘州不好写,它在粤西较为贫瘠的地方,这里的土地多为丘陵,农作物的产量并不高,商业也不算繁华,就像岭南的很多地方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历史名人关注,好在橘州还有一棵化橘红树。

  青山绿水,在橘州各地的乡镇走不了多远,就可以看到一株化橘红树,盛夏的橘红树,苍翠浓绿如亭亭的华盖,每片的叶子如光滑厚实,在各种植物里面显得更加有精神。而到每年三月,橘红花开,满山遍野的橘红树上和地上雪白的橘红花瓣,组成岭南一道美丽奇特的风景。有名之物的渊源多少和历史传说有关。相传当年范公咳嗽不止,后来喝了橘红花泡的水,而渐渐痊愈。历史上,潘茂名用橘红治病救人,苏澈《颗橘石粮》的故事,《岭南杂记》说它:“治疾如神,每片真者值千金。”化橘红不愧为橘州有名的地标代表南药,更成岭南人口口相传的“南方人参。”最后化橘红一直是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化州因为化橘红而荣耀。在贫瘠的橘州,化橘红树对土壤的要求是那样的低,而又那么的有名,不由得让人感叹它像当地的橘州人一样刻苦耐劳,多求付出而不求回报。

  二

  橘州让人扬眉吐气的还有一座南山寺。

  橘州的丽岗镇上,古色古香、雄伟肃穆景象的南山寺吸引众多香客和游人。大雄宝殿,三圣殿、祖师殿、藏经阁、罗汉楼、静修堂等构成了南国佛教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不过更有名的是这里住过一位政治家、史学家范祖禹。

  范祖禹作为史学家龙图阁学士,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但其中一部有名的《唐鉴》,让人们深明唐三百年治乱。人们不断纳闷,这是谁呢?为什么能把唐朝的历史研究的这么透彻,他应该在朝廷上把自己了解的历史更替为宋朝出谋划策。但很可惜,北宋给他的待遇却是一贬再贬,最后来到橘州。

  直到今天唐朝的历史还是异乎平常的格调,研究唐朝历史的专家一批接着一批,《唐鉴》依然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典籍。北宋有一项重要的贡献,就是当年的宋英宗和宋神宗一方面组织史学家编纂《资治通鉴》,希望通过明白各个朝代的更替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重用王安石进行变革。尽管取得不少的成绩,但这种改革最终失败。历史上我更认为,宋朝的经济太强,诗词歌赋太盛,加上宋朝皇帝崇文抑武的政策,隔壁的游牧民族怎样能忘记这块肥肉呢?所以宋朝的灭亡应该是野蛮战胜了文明,而不是文官的懦弱而失败。范祖禹平时口不言人过,每次参奏言简而当,义理明白,被苏轼称为讲官第一。作为当时的政治牺牲者,他不可能再站在朝廷上纠正宋朝的历史轨迹。晚年的他在南山寺静心著书,平静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但他在橘州的经历依然是橘州人难以忘怀的存在,北方的战争频繁,朝廷上的争斗不断,一座南山寺把他的平静和佛的精髓融为一体,这可能才是范公对佛理的深刻领悟。

  三

  也许就是橘红文化和这种结果的大彻大悟,后来的越来越多的橘州人渐渐能安贫乐道地修身养性,于是就有后来的“一门九举四进士。”孔庙、杨梅学院等各地的学宫不断修建,橘州作为一个能容纳各种文化的人格院落,有了更多的安全和宁静。

  至于橘州的美食以原汁原味为主,白切鸡、隔水蒸鸡、土猪肉的裹蒸粽,橘州黄金瓜……都是引人关注的。这些美食的制作,多数没有复杂的程序,就像当地的橘州人简简单单,没有复杂的思想。所以橘州的景色虽然宜人,有好吃的地方也有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流连忘返,也会消磨人的意志。

  听说橘州的高考进士不断涌现。十几的寒窗,博览群书,随着各种文化的繁荣,沉睡多年的石龙将会苏醒。相信将来更多的橘州人会走入文化的高坡和社会交手,而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