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周万芬||古镇八角井

作者:袁福成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242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古镇,电城是也。据查,古镇从神电卫开始,至今已将近700年。

  700年的古镇,留下的故事不知多少,而留下的古籍地名,也是很多很多,其中八角井就是一个。

  八角井在东街,离十字街不远,就在东街通往番薯行的巷口边。

  八角井原是指一口古井,井深约8米,宽仅有1米2。圆简方口,因石条将井口砌切成八角而得名。传说八角井开凿于明朝,按此说来,已是一个老古董,怪不得井口有一抹新涂水泥沙浆,才用碎瓷片贴上:八角井,重修于一九八四年。

  古代的八角井具体建于何时,容貌怎样,我不知道,但今天所说的八角井,它的情况已有所改变,称的再不是水井那么具体,而指的却是从番薯行算起,至水井周边那块地方。

  认识八角井,那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那时在电白第四中学读书,闲时没有娱乐,也没多大爱好,经常会约三二好友,徜徉八角井周边,大多休闲时间,都消失在这里,而大多记忆,也植根于心间。

  八角井,紧挨于供销大厦东墙跟。供销大厦设有供销社的新华书店,井头旁边有块空地,有几个人在摆摊。一个是老字号凉茶店摆一张小桌子卖沸水(凉茶);一个是一位中年男人设个推位补鞋;还有就是阿龙阿智有点像兄弟俩在修单车。

  书店在供销大厦一楼一隅,名称虽说是新华书店,但里面却不是很多书,西侧一位女售货员在卖文具,东侧卖的是红色小说、图书、文学杂志及赤脚医生用的一些医书,售货员是位男生叫朱水生。

  光顾新华书店,当然是想学多点知识,可当时家里支撑我的经济,基本是难填饱肚子,那有闲钱买书刋。走在新华书店,除了与朱水生吹吹牛,偶尔买张红纸白纸墨汁写“大字报”,其余都是望书兴叹,在书柜外徜徉。

  卖沸水的桌子虽是简陋,但沸水与玻璃杯都富有特色。解渴的沸(菊花甘蔗)水与解热的凉茶都是装在圆口八瓣脚的玻璃杯里,盖在杯口的也是一块剪有八角的小玻璃,区分凉茶与沸水,靠的是眼力辨颜色。黄色的甜2分钱杯;褐色的苦,一杯5分。那时,鼻子塞不通,喉咙痛沙哑,5分钱一杯凉茶下肚,第二天病魔不知何处去,恢复的快,体力可骑马。

  补鞋多补人字拖,一截钢锯片,一瓶橡胶水,一张矮凳子,有鞋子耳断了,坐在凳子上,把脚架在一个活动垫。补鞋师傅一手抓烂鞋,一手捏锯片,“唰唰唰”将烂鞋刷几下,“砰”一声撬开胶水罐,用手指蘸上胶水在烂鞋处拭几拭,待一会儿把烂鞋提前嘴边吹吹气,将断裂的两截合上一压,掉下一角钱,又可将鞋穿着走天下。

  当然,任何时候,都有炫富奢侈者,但他们穿的凉鞋如是断耳了,也会来到八角井补鞋档口补。

  补凉鞋既似烤饼,又如打铁。一只小火炉,摊上两块炭,一条压薄扁了一端的小铁棍,工具也确是简单。补鞋师傅一块破布,垫在两只膝盖上,有人来补凉鞋,拉动小风厢,把炭火烧红,将扁铁条烧热,拿破鞋放置破布上,将鞋的两个断裂处拉近,往热铁上一压,断裂的鞋子,连疤痕都着不到,补鞋师傅那一角钱也入衫袋。

  然而,这样容易赚的钱,一天却赚不了多少。我问补鞋师傅的生活状况,师傅说:“只是半饱半饥饿。”

  修单车的阿龙与阿智,一块小地方,一个小档口,两张小凳子,一把红布伞,雨截钢锯片,一瓶橡胶水,摆几条破软胎,配一支打气筒,就是揾食的家栅。他们俩个都差不多年纪,高大瘦小,相差都不足10斤。阿龙稍胖一点点,身高只有1点6米,黑黑的脸庞,有几颗斑点;阿智瘦瘦的个子,白白的脸蛋,身高1米62,头发梳得光光滑滑,中间还有条“火车路”。不知情者,还以为他们是兄弟俩,其实阿智在家城镇,阿龙长住乡村。

  有说“同行如敌国”,但我见他们俩从来没有因生意相争,你的单车来修,问阿龙去了哪里,阿智说,你要等就等,没时间等我就帮你修。也有人推单车来找阿智,阿龙也是笑笑的说,等下他就回,你坐坐抽口烟。

  他们所收的钱也是各回各家,但从来都是兄弟对待,后来,阿智好像不干了,阿龙照样在哪修单车。这样的同行,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我怎会将他们忘记呢!

  改革开放浪潮四起,八角井成了古镇的“雅玛哈鱼档”,这里一下成了古镇改革开放的窗口。一帮女人,聚集一批衣车,在这里缝制衣服。蝴蝶,凤凰、新华、红棉衣车齐上阵,牛子裤,喇叭裤,青年装,中山装,齐在这里展览。还有从特区带回的外国手表,八角井也有出售。一时“古镇的深圳”成了八角井的名片,你想什么新潮的服饰和时髦的花样,只要你走进八角井都可帮你解决。到后期,一档夜间经营刺龟皮的宵夜档在这里兴起,八角井便成为古镇人的图腾。

  五十余年过去了,八角井仍然生生不息,风韵犹存。虽经营模式不同,经营品种改变,但它的创新创业精神仍在发扬光大,尤其是艰苦朴素精神更是值得借鉴与弘扬。

  如今的八角井,衣车仍“吱吱嘎嘎”在响,炭火仍熊熊在烧,刺龟皮的香醇仍在袅袅娜娜,而且还多了一个调节心理的“算命市场”。

  这里吱吱嘎嘎在响的衣车,既缝制创新发展的新衣服,也缝补破捐掉线的旧衣裳,缝的是向前发展理念,补的是艰苦朴素精神;熊熊的炭火,虽看不到火焰,但补鞋的机车,正是当年勤劳节约的传承。补鞋的阿姨在告诉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自己动手,就有丰衣足食的希望;补鞋机车在告诉我,各人的鞋子适合各人的脚,只要你随意去穿错鞋子,行走起来肯定没那么方便,甚至还会出现跛脚。

  八角井旁,供销大厦门口,那档经营了几十年的刺龟皮宵夜档,风味不变,食材不减,可谓是难得的老字号,不知你是否尝过,那鸡蛋增加蛋白,增加美味,那刺鱼的皮润肺,暖心,相信你会尝出家乡的味道,尝出好心的精神,只要你吃过一次,家都会在心间。

  八角井的小巷子,有几个算命占卦的,你不要把他们看作迷信,你也不要把他寄有多大希望,只要你偶有心情不好,不烦也聊聊天,消除烦恼,提振精神,努力奋斗,那也许会走出一条正道,反正听人一句劝,也算是读书。

  八角井,地方不大,但名字很响,尽管它己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它始终能告诉你,只要能抓住一寸土,脚踏实地去努力,就会找到解决生活的希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