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野路上,与梦相约

作者:向亮   发表于:
浏览:29次    字数:601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1篇,  月稿:0

  正是读书的好时候,乡村却没有电,连煤油也要按人口供应。说是供应,又不是很正常。试想,连食盐都时时停供,吃饭都是问题,即使黑灯瞎火也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夜幕降临之后,村子里就是一个黑。毕竟是乡村,虽然少灯火,却不少好风景。最好看的是星空,星空下,蝙蝠的魅影更加迷人。还有老狐狸从蝴蝶山后传过来的那种无望的哀啼,伴着小河水的琤琮之声,伴着河边的青蛙觅伴的呱呱叫声,乡村的夜,清寂而缠绵。

  漆黑的夜,却并不妨碍乡村人的正常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知道人们如此这般地度过了多少岁月。那些岁月近于苦涩,却似乎又带着些甘甜。黑灯瞎火中,老婆孩子拱在一起,钻在一床败絮烂套的破被子里,相濡以沫,肌肤相温。喁喁絮语中,其乐也融融。那是何等的温馨与快乐啊!是天假安然与自在给那些陶醉了的,或者麻醉了的,可钦敬的乡民。

  其实不读书也罢,就那样,与自己的父兄一起,陶醉在乡间的星空之下,麻醉在乡村的夜色里,其生命未必就会贱多少,其灵魂也未必不会得以安宁。

  然而他却只能做到“日出而作”,他无法做到“日入而息”。他需要夜间读书,不惜青灯黄卷。不读书,他的心没有地方放。不读书,在他,生不如死。

  他的桌子不像邻居家那样,摆放在屋子中间。他临窗置案,案头放几册书,插一炷香,以书香自娱。放一个瓶子,插几枝柳,或者一束古松。松品雪格,那是他的千古江山。人人都有自己的江山。装点自己的江山,让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所托依。

  乡村的夜晚少有灯火。其实,古来就少有灯火。古人读书不是可以借诸星光月光吗?只要没有云,乡村的星光便无比璀璨,乡村的月光更是皎洁,真的可以借了星光月光读书啊!

  然而,那种璀璨,那种皎洁,也是只有仰起头来才有。星月交辉,都在天上。星与月,也很努力,想把璀璨的皎洁的光芒送到人间。然而,总因夜色太浓,那星月的光辉在投向大地的半道上就被黑暗吞没了大半,待到人间,便很微茫。微弱的月光星光之下,可以做粗活,可以行路,可以洗衣,可以碾米、挑水、担土、铡草、喂牲口。至于读书,书页上密密麻麻的,仿佛满纸都是匆匆逃难的灾蚁。“凿壁偷光”吗?整个村子漆黑一片,去凿谁家的壁?去偷谁家的光?“铜盆映雪”又如何呢?晋代的孙康不就是吗?然而且不用说雪不常有,即使“霰雪纷其无垠”,又去哪里弄个铜盆呢?不光他家没有,整个时代都没有。大炼钢铁,连箱柜上的铜饰件都挖掉了,哪里还会有铜盆让你映雪?“囊萤”最好,只要两样东西:萤火虫儿与瓜柄谷筒,大自然中就有,且取之不尽。像魏晋时期的车胤那样,“宵烛出腐草,微质含晶荧。收拾练囊中,资我照遗经”。太好了,太有诗意了。然而,也许古人石印的字体要大许多,萤光下看五号字却是一片模糊。

  古人不是有“焚香读易”吗?虽然在古代人那里读易焚香只是一种仪式,是表示对《易》的虔敬,是为了营造读《易》时的良好氛围,他却“焚香”为“读易”照明。燃一炷香,把香头靠近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照,一个字一个字读。香不断移动,字不断显现,前边的那个字刚刚从黑暗里跳出来,后边的那个字便倏然隐没在黑暗里。因为所有的字都在暗处,香火照着的那个字就显得格外清晰,可以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记忆。尤其是冬夜,燃一炷香在被窝里,既可读书,又不怕冷,如同卧在温柔乡里。只是太容易入睡了。不过不要紧,香火是极弱的,即使把书或被子烙个洞,却绝无能力酿成“火”灾。

  读书最佳时间是中午。吃过午饭,别人睡午觉,他便坐在蝴蝶山下的柿树枝桠上,庇在树荫里。伴读者不是红袖,是清风,是白云,是鸧鹒喈喈,是黄鹂一声,杜鹃一声。

  困了,倚着树桠打个盹儿,任梦与意识在绿叶间徘徊。

  读书于他既然是要紧的一件事,在地里做农活的时候何尝不可以带上本书。劳动休息的时候,伴着谷禾的清香,伴着黄土地的芬芳,翻上几页书,读几行文字,难道不好?元代的煮石山农王冕,出身农家,幼时牧牛,且牧且读,深得梅花韵致风骨,终成画家,且为诗人。以先贤为范,给自己鼓励,难道不能够吗?

  然而,却是行不通的。到地里做农活带一本书,虽与古人心性行为相通,却与现实相悖。依农耕人家的行为方式,他们会看不惯,他们会嗤之以鼻,他们会把嘴撇到一边,说你不像个种地人。看到你读书的样子,听到你读书的声音,他们真的会很烦,会把眼睛闭起来,把脸扭到一边,算是对你最轻微的不屑,算是对你最简单的抗议。饥肠辘辘,瘦骨嶙峋,他们太疲累了。他们此时此刻真的不需要读什么书。即使你告诉他们说,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千钟粟,书中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美好的未来,也难让他们动心。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不啻望梅止渴,等于画饼充饥。他们需要安静,需要将息,需要吃饭喝水。那个年代是一个极度饥渴的年代,人们的当务之急是与饥饿对抗,是与死神一拼,是凭持着那游丝一般的柔弱气息,于饥饿中挣扎着活下去。他们与饥饿作抵抗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抽旱烟,抽旱烟也不抽毛烟,是自家种烟叶,没有烟叶,就抽树叶。休息的时候,在地上抓搂一把野毛儿,在柿树底下燃一小堆火,大家围在一起,不无嘲弄地说:“吸烟不吸烟,围成一个圈。”辛辣而浓烈的烟味呛得他们不停地咳嗽,而且咳嗽得非常厉害,像是不咳出一片肺或者一段肠子便不肯停歇。烟抽过了,打个哈欠,仰面八叉躺在黄土地上,或曲身卧在草丛里,不要很长时间就会酣睡过去。倘若不是因为鼾声,或者抬手驱赶嘴角或眼角上的苍蝇,你会怀疑他们是否还活着,这样的父老,你让他们怎么能够喜欢身边有你这么一个在地头读书的人呢?

  虽然他并不是那种“他行他素”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管走自己路的人。自己选择的路,无疑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是不容改变的。自己的选择,在与自己周围的环境不合节的时候,难免会遭非议,但他却没有因为非议去改变自己。他不能改变自己。他必须坚定地朝着他的梦走。他想的倒是如何改变他的环境,改变人们对他把书带到田地里的看法。他很明白,要改变这一切,他首先得像一个农人。不仅是像,而是要做一个农人,做一个普通的农人,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农人。他必须做到可以拿得下最重最脏的农活,他的镢头异常沉重,每一镢头掘下去,都必须能掘出一个深深的坑。他必须娴熟农田里所有技术含量最高的农活,诸如抬犁、掇耙、点豆、种瓜、摇耧、撒籽、扬场、放碌碡。要有一抬头就看准天气变化的本事,要知道什么时候有风,什么时候有雨,哪一天夜里会降霜,哪一天早晨或者晚夕会下露水,什么节令下什么种,什么时候防什么虫。比如摇耧撒籽,你必须懂得“走一步,摇三摇”和“三摇三不摇”的含义,你必须懂得“胳肢窝里能夹住两颗鸡蛋”中的深义,你必须会“打籽眼”。种谷与种豆的籽眼不是一样的,你摇下去的种子倘若如江河涌泻,不但浪费种子,长出的禾苗也会挤挤挨挨,细如牛毛,不旺不发,不但间苗费时费工,结个谷穗也像个小小的鸟嘴而且多是秕谷。倘若籽眼过小,种子倒是省了,但肯定会“草盛豆苗稀”。你别以为一亩地里稀稀疏疏有几株禾苗就会长得很旺,其实不然。禾苗稠了会争肥争水争阳光争地力争着抢着生长;禾苗稀了,会变得很懒,长得很丑,既无姿态,也无精神,即使风调雨顺好年景,也不会有五谷丰登。“绿豆地里卧下鸡”“高梁地里卧下牛”“谷子地里卧下狗”,说的是庄稼之间的大概间距。不光要知道间距,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要那样的间距,在老农当中虽然知道这个,但却讲不出道理。他不光知道,他还一一讲出道理。比如锄谷子间小苗,他知道,为什么要“一步三埯,一埯四苗,埯前埯后留小豆,两边行留茭茭”,他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玛榴开花,种豆安瓜”。他懂得“头伏萝卜末伏菜”是什么意思。比如扬场,你必须知道前手的功用是用“掇”,后手的功用是“拧”,一张木杴,前手掇重重的一木杴谷物,后手一“拧”,全凭那一“拧”,撒出去的谷物,像挂在半空中的一匹金色的绸子。落在地上的,那是谷颗;被风远远吹去的,那是谷糠。即便没有一丝儿风,那金色的籽儿也会落在地上,落成端庄的一堆;谷糠则被远远地甩到一边,远离谷堆,远离籽儿。

  除了娴熟的技巧,他还必需要有个好“身架”,你不能不知道自己的腰在哪儿胯在哪儿。也如演员,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是要见功夫。那功夫不是投机可以有的,那功夫里所浸润的,应该是艰辛,是辛酸,还有知识。他的一位雁北叫秀峰的作家朋友,小时候锄地,父亲不但要他把腰弯下,把脊梁弓起来,还要在他弓起的脊梁上压一块大石头,他必须驮着那块石头从这头锄到那头,再从那头锄到这头,石头不许掉下来。累得少年秀峰汗水淋漓,腰背疼痛,父亲却很欣慰,是为儿子在田间干务农活的时候有一个好看的“身架”,也如“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也许只有那样子才可以叫“躬耕陇亩”。

  辛酸吗?岂止辛酸可言!

  为了这些,他必须不偷懒,他必须是勤快的,是“丢下耙子就拿起扫帚来”的那一种勤快。虽然只有三年时间,农活于他是没有拿不起来放不下的,没有一样做的不像个内行,没有一样不像个把式。割麦,锄苗,他总是在前头,累得后边的人气喘吁吁也难追得上来。总有人想伴在他的左右,特别是那些女人们,总想让他给她们捎一垄带一垄,免得落后而尴尬,而被扣除工分。即使很强的男劳力,也未必比得过他。他的确没有他们力气大,但他不是纯粹用力气,他讲究用技巧。人们常常说笨到地,就是说,最笨的人只要有把力气谁都可以种地。其实不然。别小看了种地这种最粗劣最没有出息的行当,技艺是无止境的。“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这是《诗经·齐风·南山》中说的。“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这是《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的。古人无不把桑麻稼穑视作“艺”。“艺无止境”,说的首先应当是农事。树艺农亩,绝不限于把镢头高高举起,凭着一身力气狠狠掘下去弄得地动山摇,也不是“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八个字那么简单。如果是,历史上便不会有《齐民要术》10卷宏文。比如剪韭与掐葵,那是两件再简单不过的农事,可是你知道么?“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可见农事中有多少文化含量啊!只要有机会,他便会不失时机揭示文化于田亩之间的魅力。

  其实乡井人家并不是都讨厌读书,否则农家小院的门头上不会有风雨经年的“耕读传家”。他们是怀着怎样一种思想感情把那四个字刻上去的?不过,他们一定不是为了去书中寻找“黄金屋”,农家人有最本分的思想最朴素的精神,是安定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们宁肯做一个钟情于大自然的赤子,他奢望“黄金屋”,能有一座土坯垒的小屋,便可以遮风避雨。当然,能有一片青砖瓦舍,或者有个缠绕着藤萝的小木屋,倒是再好不过的。农人们嘴上不讲诗意,但他们心里却很明白“诗意”是什么。亦耕亦读,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文化自觉,是他们陶冶自己,欢娱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种文化自觉。让自己的生命多少有些意义,有些光,让自己的栖居之所多少富有一点情趣,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高度,或许会更加疏阔更加宁静。

  在乡村里,有不少一生都抱持着文化姿态的人。大楼院的温茂伯,一个古稀老人,把一碗清水放在院子里的窗台上,在窗台上竖一个旧方桌面儿,从地里回来,不管多么累,他都会站在窗台前练几笔字。和哥拄着棍子都站不稳,却从来手不释卷。南谷洞的德富叔,弟兄二人一对单身,靠老娘蒸藜煮藿日营三炊,日子过得相当窘迫,无论农忙农闲却从不间断习字,小楷写得骨峻端好。他又是欣赏,又是感叹,又是钦佩。在他的桑梓地能窨藏那样一种文化姿态和精神,是他一生的荣幸。乡村里的一切无不是他的模范,无不是他的榜样。只是,他不想和他们一样,临走的时候什么痕迹也没有。他想留下他灵魂中最精彩的那一点——一首诗,一幅画,或者一段文字。乡井人家也实在是好喜欢一个有文化的好农民。过年的时候,或者遇着婚丧嫁娶,人们便会去找他写对子,请他去给他们做管账先生。文化人在乡村里会很受尊敬,村民们见到文化人,平时脸上生硬的笑容顿时会温和许多,连说话都会显得更加心气和平,甚至多有一点细声细气,像是怕吓着你,怕粗着你。但你却万不可以自己就认了“万般皆下品”,在他们面前显摆。你若显摆,你认识的那几个字会变得臭不可闻。知识分子不是“臭”老九,但知识分子显摆容易变“臭”是无疑的。尽管你才高饱读诗书,但在村子里你首先必须是一个农民,而且是一个很地道很像样的农民。

  父亲似乎从没有为小红骡的死悲伤过。也许他内心是痛苦的,但从未在人前表现出过沮丧的情绪。或者也因为是生产小队长的缘故吧,父亲总是一往无前,似乎不弄到家徒四壁不甘心。

  食堂化的时候,母亲看到邻居大娘大婶以及叔叔伯伯们像“坚壁清野”一样,都在悄悄地转移粮食,母亲几乎是在祈求父亲,给家里留一点粮食吧,以防不虞。父亲没有听母亲的话,还很大声说,都食堂化了,家里还留粮食做什么呢?食堂开灶的时候真是热闹,天天蒸馍、油馍、麻糖、捞饭、擀面、杂烩菜,人人携妻挈子,兴高采烈,上桌共餐,大快朵颐。吃饱饭便去大炼钢铁,去深翻土地,去种高产田,去大跃进。那时候,父亲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寒来暑往,没过多长时间,食堂的粮食吃光了,社员们不再集体上桌就餐,而是提上铁桶到灶上去“打饭”。饭没有一点油水,有的只是豆叶菜加莠糠熬的稀汤,只是荆籽面与玉茭叶、玉茭根茬做的淀粉,和在一起蒸的疙瘩窝窝头。终于,食堂的灶火熄灭了,家中也沦为一贫如洗。父亲再没有任何能力在生产小队叱咤风云了。父亲是失败了,他连支撑自己的家的力气似乎也没有了,否则,他不会亲手把他刚刚出生三天的小女儿送回天国。

  父亲似没有气馁,他不肯承认失败,也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不想就此抹去他的生命之光。辞去生产队长,扛起铁锹,高喊着“坐着汽车去,乘着轮船回”的口号,毅然朝水库工地而去,父亲想把余勇全部垫在水库的大坝上,也许真能有一个“碧水荡漾,锦鳞满库,长河浩浩,轮船游曳”的好结果,到那个时候也许能够“衣锦还乡”,争回他领导食堂化失败的那口气。

  家境已然如此,初中的学费已难缴付,父亲已经没有一点资本能够再供他升学,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负笈回乡,帮父亲一把。

  “名誉、金钱或爱情,什么都没有,这不算什么。我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一切花草都能从阳光下得到生机,各自于阳春烟景中芳菲一时,我的生命的花朵,也待发展,待开放,必有惊人的美丽与芳香。”这是沈从文写在《水云》中的一段话,他抚摸那些柔美的文字,那些筋骨坚硬的文字,勉励自己:坚强些,再坚强些,与梦相约,走进梦的深处……

  做一个农民很现实,至于诗人、作家,是不是有一点飘渺?有一点虚幻?有点可望而不可及?

  但他又不得不坚定地沿着他的“野路”走下去,那是他唯一的选择。他别无选择。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功课准备升学考试,他却躲在学校外绿荫浓凉的麻地里,静静地阅读四卷本《中国文学史》。

  梦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