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朱群生:当兵的心

作者:诗韵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33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0

  最早见到解放军时才记事不久。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咚咚锵、咚咚锵”一阵锣鼓声,远远看见几个穿军装的人,正拥着一个戴着大红花的军人进到庄子里。

  原来是队长的儿子传应从部队退伍回来。他家门口涌来了老老少少一大帮,只见他家人向外撒喜糖,那个甜味很香。

  当了六七年卫生兵的传应,成为大队的一名赤脚医生,绿军装换成白大褂。再后来当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再后,我外出参加工作了,有关传应的信息仅限于熟人的聊天中获知。

  1993年6月,党组织对我入党政审。此时,曾经的退伍兵传应已经是村书记。他说了一句,我最开心的是,家乡的子弟能够在外立功入党,这是家乡人的造化,更是莫大的光荣和骄傲,只要我们村里能够做到的,我乐意为大家跑腿,希望家乡子弟有更多这样的人才。说实话,咱对传应并不了解,我离开家园毕竟三十多年,也未在老家工作过。多年后传应光荣地退休。村里很多老辈人如此说到,传应这个书记周正,人很正派。你看,那些个比他小很多的家伙都走了……

  那天,老书记陪同政审同志办完手续后。他勉励我,入了党,你就是党的人,好好干,不给家乡丢脸,你们年轻。三十多年来,我记着自己是个党员,也记着身后还有家乡人。

  和第一个当兵的人共事,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天下午,我刚回到宿舍,敲门进来一位面阔浓眉身体魁伟的汉子。他开门见山道,我是新来的主任朱圣荣,听说你住在这,来看看。他接着说,我翻过你的档案,也听说你的名字,在报纸上写了不少文章,不错。也能写会写,继续加油哈。

  1992年5月份。他问我和电台同志可熟悉?我说和新闻部的几个老师认识。那好你联系下,我们准备在电台做个广告,宣传下我们信用社的业务,提高下知名度。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正是东方风来满眼春,著名的南巡讲话才结束不久。

  那天中午,合肥电台午间有个专栏里。朱主任戴着耳麦,在电台主持人的引导下一问一答,把我们信用社的业务情况,随着电波传向千家万户(记得那时合肥电台午间有个节目《吉祥鸟》,就在那天我见到了穿着鹅黄色外套、扎着马尾辫的主持人周群姐姐)。说实话,三十多年前能够想到在媒体做广告,还是需要点开拓精神的。信用社做广告,朱圣荣主任在本地算开了先河。信用社经营难,需要自己找路子。

  1995年春。当时的长淮街道投资建设瑶海家具世界。一下地需要贷款大几百万元,对于信用社来说,是固定资产贷款。按照要求,需要对项目进行评估。我那时还不是信贷员。朱主任说,你学过财务会计,你先去和联社的老师后面学一学,将来我们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毕竟我们社是个大社。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挂在朱主任嘴里常说的话。这给我们在工作上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这一点是我终生受益的。需要我出面的,你们尽管说。其他的,你们放手去干。起初,我们总感觉主任这个人有点大大咧咧的。渐渐地了解他曾是个当兵的人。他处事上恰是粗中有细,重原则讲策略。

  前几天,戴煌老师发朋友圈。他说,八一前夕,老战友兼老同事的新书《老兵新传》一书问世了,感觉还是挺上台面的。戴老师受邀为这本书设计了封面。戴老师说,封面设计涵盖很多要素,过去给出版社要画三稿,一是黑白稿,二是色彩稿,三是效果稿。那时没有电脑,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费时费工。现在好了,有电脑制作,方便得多了。

  戴煌老师是我文学创作的引路人。戴先生多才多艺,文章写得好、编得好,绘画水平也是一流。关键他还喜欢打抱不平。2002年,我给《江淮晨报》副刊投稿子。稿子有一处内容“似乎”触碰了某些人,这伙人扬言要找我的“麻烦”,一通电话到了戴老师那里要我的电话之类。戴老师义正词严地“警告”对方,稿子是我编的,有事冲我来。三两个回合下来,对方灰溜溜再也不提找茬的事。当然,这件事发生了好长时间后,戴老师才轻描淡写地和我提了下,我很感动。

  和现供职于省政府办公厅的张守福先生相识,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活动中。2014年底,在九狮宾馆的某次会议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先生,儒雅的脸庞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更加文气,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却很少见到他说话。会议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自由交流,我俩搭上了话,从此成了朋友。

  此兄姓张名守福,早年在省军区任职,后在县武装部工作。多年来醉心于民俗文化研究,是民俗文化的推动者。他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圈里圈外》、散文集《并不久远的记忆》《乡脉流长》等。

  张守福先生出于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一手推动成立了肥东长临河民俗文化博物馆,“留存民间物件,展示农耕文化”。民俗馆成为了肥东长临古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到肥东长临古镇,值得去长临河民俗文化博物馆逛逛,去亲眼看下“实用器皿厅”“生活用品厅”“民间佛堂”“农耕石器坊”等。

  民俗馆是网红打卡地。你能看到各个历史时期民间留下来的生产生活物件,让你穿越到曾经的那个年代,与当地的古人们,在一起谈民俗、民风和文化,你会感觉到很嗨皮。

  张守福先生,我一直对他很敬重。交往多年,从没有见过他发过脾气。此间他的职务不断升迁,从县城到省政府机关。我时常想,如果张先生搞“统战”绝对是一把好手。他有黏性,他的朋友遍及各行各业,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文化名流,抑或是政府官员,还是自由从业者,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他都能以诚相待,以礼相处,这是我实打实佩服之处。

  “群生,就是不肯出头露面……”老兵秦杰斌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领导且比我长几岁。秦兄直率为人热忱。每次说到我时都是“不满”,但我对秦兄的“不满”心存感念。这到底是咋回事呢?2017年春节前夕,安徽金融工会到基层“送万福进万家”写春联。我当时在工会岗位。见书法家在现场挥毫泼墨,春意浓浓。我一时技痒,也摸起毛笔操练。秦兄作为带队领导在一旁观看指导,“啧啧啧,不错嘛”,他说你这字也还不错啊?我倒是感觉难为情,我这字真不行。

  丁酉年春节节后一上班。秦兄电话联系我说让我给写几个字,哪几个呢?“乡试”“殿试”等,干啥用呢?原来是省局机关职工庆贺鸡年元宵节猜灯谜用的谜面等。我说我真写不了,领导。您还是请书法家写吧,我怕给您丢脸啊。我看你的字不错,很大气,我相信你,就是你啦。实在拗不过秦兄的盛情相约。元宵节过后没几天,他给我电话说,你小子就是谦虚,领导都说字写的不错呢,夸你唻。说是领导夸奖了我,这让我羞得无地自容。自此后,每年春节前写春联活动,秦兄都代表金融工会邀请我参加去送福写春联,真好。

  要不然,我也无缘和也是老兵的书法家汤波先生等结识。汤波先生潜心钻研书法四十余年,以工米体见长,真草篆隶样样在行,善画兰花等。多次在全军书法比赛中斩获大奖。汤先生的低调也是出了名的。他的好朋友蔡龙林先生说,汤波老哥喜欢书法,好多年后我才知道的,汤兄是个“潜水员”。

  还有一件事让秦兄对我很是“气愤”。他在金融工会工作期间,曾力邀我参加金融书法协会,最终难以辞让。说实话,依照我的水平最多只能是个书法爱好者而已,门外汉罢了。直到有一天,秦兄说了句话让我很受“刺激”。他说,你这个人真是“有点不识抬举”。我说秦兄,我怕给您蒙羞。

  说起熟悉的退伍老兵,咱还真熟悉不少呢。退休前在省民航局任职,转业前曾任某野战军团政委,军旅书法家李延宝先生,是我乡贤前辈,还是我的老学长。李先生为人坦诚且内敛,无论对书法还是人生的认识,都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不止一次和我说,小老乡,写字也好,书法也罢,和做人一个道理,要低调,更要有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功。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几个朋友,夫妻俩都是战友呢。刘学升和夫人当年同在镇江服役,朱文龙夫妻俩退伍前在北京当兵。我经常调侃两位老兄,你这兵当得好,当兵恋爱两不误哈。学升老兄呢,和我还有一段相似的人生经历,他入伍前曾经是临时工,我虽然没有当过兵,却也干了几年临时编。

  单位里有些熟人时不时地问我,老朱很适合到部队去。走路吃饭快,说话快,写字也快,干起事情来更是风风火火。此初,我还没有这个感觉,后来慢慢地回想下,身上好像是有这种痕迹。其实,一方面是自身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许是和老兵打交道多了,或多或少受他们的影响吧?我想是的。

  看来此生我是当不了兵了,不过我也有一颗当兵的心。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