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一个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阳光漂亮,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清华女孩朱令在21岁时因铊中毒被害,直到去世凶手仍然逍遥法外。
莫言说:“我有一个偏见,文学作品应当揭露社会的黑暗,如果用文学来粉饰太平,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作品的质量值得怀疑。”在文学中我看到了太多歌舞升平,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废话连篇……我觉得文学作品除了应该给人启迪思考,更应该直击心灵,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作家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应坚守的初心和信仰。
——题记
案件经过。她曾是清华最美女生,如果你听说过她的故事,你就知道这起案件有多么让人痛心。2023年11月24日,清华铊投毒案件的受害者朱令在度过50岁生日后去世。故事的主人公是不幸的,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父亲是地震局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是清华大学教授。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朱令和姐姐吴金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是理科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可惜的是在一次校园郊游时,吴金莫名其妙的坠崖身亡。朱令同样成绩优异,精通英语和德语,琴棋书画样样都会,还是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在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21岁前的朱令有优渥的家境,优异的成绩,数不尽的奖牌,可以说是天之骄女。1994年10月朱令感觉不舒服,一开始只是眼睛短暂失明,然后是胃疼,去学校医院检查但是没有查出原因,几天后这种症状消失了。然而11月,朱令开始吃不下饭,还莫名掉头发,全身开始疼痛,但她仍然坚持参加了音乐会,弹奏了一曲《广陵散》。12天后在病情好转以后,朱令出院了,可是3个月后朱令病情开始恶化,这时医生猜测是铊中毒,但朱令没有接触铊的经历,所以医生没有深究,只能按一般炎症来治疗。在长期治疗中,朱令经历了8次血浆置换和切开气管,依旧没有查到症结所在,在所有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朱令高中同学贝志诚将病情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邮件请求全世界专家的帮助。这封邮件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共收到了18个国家的专家回信,30%的专家认为铊中毒,由于当时协和医院不具备检测条件,经朱令父母要求,去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才确定化验结果为铊中毒。随后朱令父母到学校报案,要求封锁宿舍,但学校以住宿紧张为理由,未第一时间封锁现场。巧合的是这时朱令的宿舍发生一起失窃案,朱令的洗漱和生活用品被偷走,随后其它生活用品在学校保卫科保管时再次失窃。同宿舍的孙维被列为怀疑对象,孙维被北京警方带走调查,在8小时问讯后孙维离开。由于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此案一直未能侦破。由于朱令铊中毒时间很长,对大脑和身体器官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导致朱令终身残疾,双目失明,智商只有7岁,朱令父母在朱令生病到去世花费医药费高达50万元。
室友改名。朱令案发后,孙维改名孙释颜,先移居美国被美国华人联名驱逐出境,后移民澳大利亚,周鑫改名金亚,目前是广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改名王琪,清华大学理学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回国后加入广发基金。当年与朱令同宿舍的3个人为什么改名字?孙维改名是成立的,毕竟嫌疑最大。但同宿舍的2个室友为什么改名字?在30年前成年人改名是要下很大决心的,改名对她们意味着什么。比如逃犯在通缉多年后被抓时,大家通常发现早已改名换姓。改名意味着她们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们的过去,想隐姓埋名。30年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情,她们改名的目的与朱令案无关,我想大概没人相信。美国法医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朱令案件的论文,论文中检测结果显示朱令4个月内反复中毒25次,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推测,这起投毒案件到底是一个人干的?还是集体干的?还是这宿舍的人都知道是谁干的?真相大概率不会跑出这个宿舍,这起案件复杂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背后的人。
离奇的信件。2013年朱令父母受到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朱令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她经常打扰室友睡觉,一切是朱令的原因,本来她只想让朱令留级,没想到下毒计量用大了,导致朱令残疾。孙维早期在天涯论坛的多个马甲号被扒出,孙维说朱令长的像一头猪,只能当一头被冤死的猪,全班31个人不毒怎么单毒她,她每天12点才回宿舍,能不吵别人睡觉吗?她怎么那么讨厌,即便是犯罪后凶手也从未表示悔过。
吹哨人贝志诚。贝志诚是朱令高中前后桌的同班同学,1992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1995年初,贝志诚知朱令在协和医院住院后,就去医院看望朱令,得知病情日渐严重,病因无法确诊。当时协和医院对朱令病情的诊断是依照清华告知和情况说明,朱令在清华没有接触过铊的情况,没有针对铊中毒进行检测治疗,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都检查了,也没有查出病因。贝志诚借助他的社会资源包括同学和家庭,将记录朱令病情的病历信息翻译成英文发布在互联网上,寻求国际上专家的帮助。通过反馈信息比较分析筛选,得出疑似铊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大,然后又将铊中毒的诊断资料翻译成中文提供给了协和医院,但医院以网络远程诊断存在瑕疵未予认可。朱令父母提出检测要求,协和医院没有相关化验设备,不具备检测条件,于是朱令父母就通过努力找到化验样品并在贝志诚的帮助下找到铊中毒检测单位。检测单位进行化验检测后得出铊中毒时间长,次数多至少2次以上,最后1次铊中毒足以致人死亡,但协和医院没有重视检测结果,并告知没有铊中毒解药,朱令父母通过多方努力找到解药,此时朱令已经奄奄一息,但最终服用解药后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朱令父母在知道被投毒后随即向警方报案,但此时已经距离案发2个多月了。
孙维家庭背景。孙维家族北京显赫,爷爷孙越琦是中国矿业泰斗、中国能源工业创办人和奠基人,伯伯孙竹生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教授,中国内燃机车技术发展开拓者之一。父亲孙大武,中国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太阳公司法人代表。母亲陈懿德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主任。还有其他亲属都在各领域重要岗位工作。
朱令案件几点思考。朱令案的代理律师张捷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朱令的死亡就让真相消失。朱令在中毒后清醒时曾写下“凶手孙维,我要报仇。”朱令案有几大疑点。第一,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在朱令铊中毒之前曾经有过铊中毒案件,清华大学在铊这种有毒金属管理上是否存在问题?清华大学在案发后,没有保护好案情现场,导致寝室内的朱令洗漱用品被偷,在学校保卫处第二次生活用品被偷,可以说清华大学管理失管失控,导致直接证据缺失。第二,北京协和医院在朱令中毒后,长期治疗过程中没有找到病因,采取保守治疗,在贝志诚多次申请进行铊检测时,仍然固执的认为非重金属中毒。当然当时医院没有专业检测设备,治疗延缓是否存在过错?第三,北京警方在朱令父母中毒后带走了嫌疑人孙维,讯问长达8小时后孙维释放,据传当时孙维已经交代投毒,然而孙维家人反复要求重申,推翻讯问供词,在朱令案中是否存在权大于法的问题?第四,孙维家庭背景显赫,案发后孙维改名孙释颜,背井离乡到美国,遭驱逐后到澳大利亚定居,为什么2019年孙维的母亲陈懿德去世,孙维都没有回国探望?第五,当时全国只有200多人接触过铊,而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并和朱令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化学系学生。在朱令中毒中反复多次出现头晕,脱发问题,推断下毒4次以上,同寝室的人在朱令中毒案发后,为什么不担心会被下毒?3人同时改名字原因是什么?第六,同一个相似的案件广州高校投毒案,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警方通过努力案件得到侦破,为什么朱令案件不行?凶手至今逍遥法外。真相其实只有一层窗户纸,但最终没有人捅破,这是为什么?此前孙维在美国居住,有超过10万请愿驱逐孙维,目前澳大利亚的华人也已经集体请愿驱逐孙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但是迟来的正义只能算是真相。在朱令案件30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公道和正义是否会加上一个引号?正义的天平是否能向普通人倾斜?如今,朱令父母已经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了《侦查监督申请》被受理,将再次启动调查程序,真相有望大白于天下。
朱令案件推理。综合以上案情,笔者大胆对案情推理,嫌疑人孙维和朱令是同寝室室友,朱令年轻貌美,富有朝气,精通乐器外语,是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和朱令比起来,尽管孙维拥有显赫的家世,但容貌身材一般。在校内参加乐队时,孙维因自身条件落选,但朱令还是孙维带进乐队里当替补,在长时间与朱令的交往中,孙维开始嫉妒朱令美貌才华,在孙维眼中朱令太耀眼了,她的光芒已经刺伤了她。由于朱令晚自习学习12点才返回宿舍,孙维就拿朱令影响她休息为理由多次责难朱令,朱令都没有理会,恼羞成怒的孙维开始计划毒害朱令。同寝室的周鑫、刘庆也不喜欢孙维,但知道孙维显赫的家世后,开始讨好孙维,3人逐渐形成小团体,开始孤立朱令,有长期霸凌行为。但朱令出淤泥不染,不屑与3人为伍,她每天忙于学习,空暇时唱歌弹奏乐器,还喜欢游泳运动,三观与3人不同,受到3人尤其是孙维的嫉恨。孙维在化学系接触过铊,知道铊是有毒金属,于是在朱令用过的洗漱用品上涂抹铊金属,由于第一次下毒剂量较小,朱令在中毒住院几天后出院,她们没有看到想要见到的结果,于是孙维接着下毒,直到朱令毒发后致残。在朱令被查出铊中毒后,孙维只能远走他乡,改名换姓,随即同寝室2人也改名换姓,孙维改名孙释颜,意为遵守誓言,保守秘密,周鑫改名金亚意为今生当哑巴,刘庆改名王琪意为永远忘记。
当清晨的阳光刺破黑暗,日出的辉煌宣告着新的开始,新的一天,无论过去有多少阴霾,好好爱自己,珍惜生命中那束阳光。心若向阳花自盛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此文只代表个人观点,文中推理为个人推测)
2024年8月23日于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