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携老伴街头漫步,偶见一商家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排着队,似乎在领什么东西;好奇心促使我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这是一家新开张的超市在做促销活动——凡微信扫码者,每人可免费领6个鸡蛋。但前提是,一是要登记成为会员;二是要发朋友圈帮助商家做宣传。
“只要扫一扫,就有鸡蛋相送”。难怪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想要得到这免费的馈赠呢。就在老伴踌躇不决时,心思缜密的我突然联想到不久前媒体披露的一则关于“李女士的父亲为领取一盒鸡蛋,扫码成为当地一家新开业小超市的会员,后被拉入了一个数百人的社交群,直至花1000元购买6袋酸奶粉上当受骗,家人才如梦初醒……”的新闻,我不禁浑身打了个冷颤;眼前一幕与报道何其相似乃尔?!没有多想,我迅即带着老伴逃离了现场。
放眼大千世界,诱惑无处不在。然而,诱惑的背后同样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后果和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但偏就有人甘愿上当受骗,这固然与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爱贪占便宜的心理作崇有关,但从深层上看,与商家的蛊惑游说具有迷惑性、欺骗性不无关系。一些商家甚而不法分子施以小恩小惠——扫码送鸡蛋赠礼品等获取老年人信任,诱其请君入“瓮”,再尽情收割。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摒弃贪欲、邪念,保持自身纯洁。在注重名节的古代,人们就将洁身自好作为做人的很高境界褒誉颂扬。春秋时,宋国大夫子罕为官清正廉洁,有人得到一块宝,拿去献给子罕,他拒不接受;对来人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远离诱惑,不贪为宝。在子罕心中,操行的清白无疑是最珍贵的。
《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有人投其所好,送给他一本名贵的碑帖,冯志圻看都没看,就原封退回。有人劝他说看看也无妨,冯志圻说:“这种宝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会爱不释手,索性不打开,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
冯志圻说的其实就是远离诱惑的道理。当诱惑来临,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心起波澜,原本纯净的内心就会变得喧嚣、浮躁和功利,就会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但如果面对诱惑,封心眼、断念头,不给诱惑接近自己的机会,那么,无论诱惑有怎样的吸引力,我们依然可以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独善其身。
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列子客居郑国时,一度混得穷困潦倒,全家想吃顿饱饭都很困难。饥寒交迫之际,天下竟掉下馅饼——郑国宰相子阳派人送来一百六十多斛粮食。这些粮食,算起来将近两万斤,不仅吃的有了,再将一部份粮食卖些钱用于购物,用的也有了。这份厚礼是相国派人送来的,换别人恐怕早已感激涕零,叩头拜谢了。谁知列子竟断然拒绝。家人不解,列子笑曰:“郑相并不了解我,他能听人言而送粮于我,也能听人言而加罪于我。能听人言而加罪于我的人,我怎能接受他的粮食,与他交朋友?”不出列子所料,子阳的确是个无道的家伙,后来百姓愤而发难,将他杀了。列子因未与子阳交往而幸免于祸。面对免费馈赠不动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封其心眼,不为财动,列子无疑做了很好的示范。
现实中,一些临近退休、甚至已经退休的党员干部,因贪污腐败被查处,锒铛入狱,其一件件、一桩桩案例表明,不能封其心眼,不有效节制欲望,仼由心灵被欲壑填满,就会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错位,步步沦陷至欲望泥淖中不能自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打开了“封心”的盖子,让“魔鬼”跑了出来,以致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封其心眼是抵御诱惑的第一道防线,筑牢这道防线,要做到诱惑面前不动心,不被外物奴役,充分主宰自己;还要“识得破,忍的住”,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唯此,才能行稳致远,在漫漫人生路上活得洒脱自如,恬淡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