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毛小平:人文篇(12)族谱(一)

作者:张玲   发表于:
浏览:90次    字数:199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5篇,  月稿:0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百家有谱,族谱的记载和传承,一血一脉,一支一宗都有其来源和发展。族谱是民间的历史文献,传承着家族血脉,慎终而追远。族谱能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支持和佐证,对于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族谱对一个姓氏的起源、发展、变迁有详细的记载,是今天的我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族谱的形成和发展非常复杂,在很早以前只有君王诸候才可立谱,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令被打破,编修家谱的风气才大规模普及民间。

  到了明清两代,编修家谱发展到鼎盛时期,其结构也已基本成熟定型。现在传下来的百家族谱,大部分是这两个时期所修。因此,在民间能拥有家谱的姓氏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将族谱视为珍宝。而民国时期编修的家谱涵括、添加了代表新时期的元素和内容,在本例上比以前几代有所创新。有的已采用近代统计方法制作表格,标例类名也向志书体转化。一部完整的家谱其基本格式由年代背景决定,形式上虽有所不同,记载内容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篇幅有多有少,但编修的重点各有侧重,其格式的基本要求、程序、讲究是相同的,也是统一的。能做到有章可循,一部完整体例的家谱,其主要编修格式程序要求分二十四项: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像赞、姓氏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官记、年谱、艺文、字辈表、领谱字号、续后篇、捐修人名。

  通过完整体系的家谱可以了解到一个家族发展的全过程,将家族的历代事迹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族谱的类型有很多,中国家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族谱体系已经很完善了。现在传承下来的家谱基本上是明清和民国时期所编修,在形式上已完成了编修程序要求。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各家族的家谱名称繁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谱系,各家族谱虽在传承和记载中产生不同,但对家谱都进行了分类,由远而近的家谱分类有以下类型:口传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石塔家谱、布质家谱、纸质家谱、木板刻印家谱、石印家谱、铅印家谱、胶印家谱、油印家谱和电子家谱。

  口传家谱是最古老的一种方式,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主要靠长辈口述一辈传一辈。结绳家谱是以绳为结,祖先之名讳口口相传,多少代则打绳结为记,多少绳结就多少代。甲骨家谱是刻在甲骨或青铜器上的记录,这是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两代通用的记载方式。石碑家谱、石塔家谱是刻在石碑、石塔上的族谱,这在中国族谱历史中最为常见且相当流行的记载方式。纸质家谱、布质家谱材质虽有不同,但都是通过写或印的方法完成的族谱,是现存族谱最主要的传承类型。木板刻印家谱、石印家谱,是印刷术的成熟、普及后的一种记载方式,也直接为纸质家谱和布质家谱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电子家谱是现代化的,近年来最为流行的编修方式,既有利于传播,也便于家谱的查阅,是编修家谱方式的一种延伸。

  家谱文化有个黄金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涌现出一大批谱学名家,甚至是谱学世家。他们的出现,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由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选人标准由家世、才干、品德而论,以家谱来作为判断家世出身为重要依据;南北朝时各国之间经多年战乱,民间土地兼并严重,世家财阀们为笼络人心,利用血缘关系和家族势力让依附他们的人更加用心。世族作为当时社会的最高层,享受不服差役的特权,着重的强调家庭伦理。这时期的人们非常重视家讳,在官场或者一般社交场合,都会尽量避免提到彼此父母和祖先的名讳。

  到唐朝时,实行了官修谱牒,废除了族谱中正制,也就是说取缔了世家势力一系列的社会地位,实行了科举制。朝廷用人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不再依据士族的门弟与出身,以致士族失去政治上的特权。唐朝的官修谱牒替代家谱中正制,从政治利益出发,是要培植一个新的士族集团,用以代替旧北方和旧东南望族,来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基础。族谱形式的转变,从维护和巩固王朝统治的现实意义而言,是需要社会上的认可和法律的确定,就必须写进谱牒中去,唐朝初期屡修谱牒,就是一种培植新士族,打压旧士族的一项措施而已。

  到宋朝时,私修家谱兴起。因为当时走上仕途全凭考试成绩,不问家世,从而在婚姻观上也做到了不尚阀阅,官修谱牒就失去了价值。官修谱牒没有存在的价值,朝廷也没必要像前几朝那样设置谱局一类的机构,也没必要专门征集家谱的诸多信息,从而不去管理众多士族的谱牒。官修谱牒的取缔消失,私修家谱就很有必要。私修家谱的兴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取得了朝廷的支持和倡导。二、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良好,市场繁荣,大族兴起直接促进了私修家谱的进程。三、此时的图书印刷水平已经成熟。从宋朝始,家谱文化便以独立的形式而存在,直到今天。家谱的传承和沿续,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族谱 人文篇 毛小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