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王运美:为砖窑“把脉”的人

作者:刘伟   发表于:
浏览:39次    字数:256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将近三四十年的光阴里,农村里有一批人个个腰缠万贯,人称窑老板,他们就是农村烧窑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就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了。以前乡村大多是泥巴墙的房子,土里土气的。现在人们要建青砖或红砖楼房,这一下子对砖的需求量突然增大,那时乡村遍地是窑厂,处处冒青烟。仍是供不应求。拖砖的司机整夜的不睡,守在砖厂,买几包好烟塞给岀窑的师傅,求他开个后门。砖从窑里岀来,还是滚烫滚烫的,相隔三米犹是热气蒸腾。师傅穿着厚厚的衣服(避免烫伤),用砖头夹子一叠一叠地直接上车。司机前脚刚走,后车又到,总之,候砖的车子排成了一条长龙。那时候,窑老板的电话经常是关机的,他不敢接电话,电话内容都差不多:“老板,有砖么?”砖,总要一块一块烧出来呀,谁能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子生产一大堆呢?母鸡下蛋也有个时辰。很多人建房因为缺砖而暂停。

  在这种热火朝天的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窑厂也是一个连着一个办起来,大家都发了财。司机们开着车到处搜索窑厂。

  烧窑成了一时最容易暴富的行业。但无论窑老板自己多能干,他都必须依靠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看火师傅。看火师傅的眼力决定了一窑砖的命运。从一团泥巴经过高温烧制成一块能承受几万公斤压力的青砖或红砖,这中间经过了质的飞跃。

  赵大吉师傅当年就是各个窑老板争着抢的“香饽饽”,因为他看火的水平绝对是顶尖的。在制坯,进窑,出窑诸多工人当中,看火师傅绝对是拿高工资的人物。

  砖坯一进窑,一点火,看火就开始了。

  在这里必须解释一下农村的几种“窑”。一种是吊窑,一种是土窑,到后来发展成为“龙窑”,烟囱高达二三十米,一次烧十几万块砖。是窑厂中的巨无霸。

  从前的土窑像个半圆球,分为窑口,天井,烟囱几部分。窑体外面堆满黄泥。望去好像一座微型的富士山。土窑大小不一,有的可以烧一两万块砖,有的可以烧三四万块砖。

  砖窑刚刚兴起的时候,本地还没有专门的看火师傅,老板要专门到浙江、福建、河南去请这些身怀绝技的人。当时钱非常抵用,看火师傅看一窑砖工资是一百元左右(相当于今天的五六千元吧),他们凭着独门技术吃饭,所以非常保密,从不外传。

  赵师傅到窑厂干活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几乎窑上所有的事都干了一遍,从制坯,晒坯,到进窑,出窑,烧火,整个流程都走了一遍。别人不干的活儿他坚持干,比如烧火,进窑,岀窑。人钻进窑里,又闷又热,又熬夜,一般人受不了这个苦,赵师傅咬着牙挺了过来。他心里有个目标,就是要做个看火师傅。在窑厂里,这是工资最高也最体面的工作。但外地来的看火师傅非常保守,你问他,他也是守口如瓶。如何在这种无字天书里读懂看火的秘诀,全凭个人的细心观察和用心领悟。二十多年的基本功终于有了结果,赵师傅偷偷地跟在外地师傅后面细心揣摩,终于悟得一整套看火绝招。

  赵师傅说,砖坯晒干后进窑,此时师傅三四天来一次,并不上紧。刚进窑的土坯还含有一定的水分,待火上表,烧干水汽后,赵师傅把天井口慢慢缩小。从一两尺宽缩到几寸宽,炉内始终保持高温状态。从此二十四小时不能歇火,烧火的人两班倒,持续烧半个月或二十天左右,赵师傅说,此时窑里从上望下一片通明,从口望里一片通明,炉内此时高温高压,每一块砖头内外烧透。此时还不能出炉。必须再烧两天大火,方才停火,停火后,天井,烟囱用沙浆封闭。四周拦一圈小坝,成为小水池状,挑水的工人将冷水倒在里面,让冷水慢慢渗透入窑内。冷水入炉的速度要把握好,太快了窑内气压太大,会炸裂窑体。太慢了,砖头变黄,也容易断。若水渗透太慢,则需要用六点的钢筋在进水处周边捅些小孔,利于水的进入。从烟囱处下水三四天后,经过冷水刺激,让其慢慢冷却,再出窑。

  赵师傅说,看火要特别仔细,可以说是日夜不可休止。有时候烧火的人偷个懒,火力没接上,或者正好赶上进的煤质量差,或者下水时没掌握好合适的时间,都会直接影响砖的质量。如果一块青砖两头青,中间黄,这砖就没有烧透。

  赵师傅看火属于偷来的技术,全凭个人的悟性。第一次看火,赵师傅和东家都是怀着赌一把的心态。双方约定:第一次试手不给他工资,烧坏了砖也不需要赵师傅赔。

  第一次挑起如此的重担,赵师傅深知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他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他提出:烧火的人必须由他亲自挑选。

  因为连续烧火半个月或二十天,二十四小时内连续不断,往往采取两班倒或三班倒。窑火烧起来是要环环相扣,一步也不能松懈的。但由于多人轮班制,有的人责任心差,时间长了,难免懈怠,或偷个懒,打个瞌睡。稍不留神,火势突然变小,结果达不到标准的温度,导致前功尽弃。追究责任时,又无从下手,大家互相推诿。

  赵师傅深知烧火是十分的关键,他亲自挑选做事负责的工人,与他一起两班倒,这就保证了火势凶猛的连续性。

  赵师傅看火心细如发,他凭着多年的经验,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立刻做出判断,采取必要措施。七八年来,他看火几乎没有失手。也因此获得了东家绝对的信誉,人们总是说:“请老赵看火,就是上了保险。”

  到近十几年,农村建房渐渐饱和,到城市买房的也大有人在。砖头渐渐供大于求,有的砖厂积压的砖块堆积如山,工资拖欠几个月,工人自然停工,窑厂大面积地倒闭,留下一座破窑,一堆锈死的机器,杂草丛生,鸟兽出没。政府近几年又加大了对砖窑的整治力度,有些砖窑被责令停产。这些砖厂使用劣质的煤块,使得周围乌烟瘴气,庄稼纷纷被熏死,老人得呼吸疾病,人们怨声载道。砖窑又大量侵占良田沃地,严重触犯了国家的土地红线。一些窑老板黑白两道,以财开道,以恶势力团伙为打手,弄得当地被伤害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一时间,曾经盛极一时,如日中天的窑厂纷纷破产,老板纷纷转行。同时,大量依附于制砖行业的农民也因此失业。

  赵师傅作为一代名师,也遭遇了失业的危机。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照理说应该回家颐养天年,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早年他烧得一手好菜,是远近闻名的厨师,当地人婚丧嫁娶都会请他去主厨。现在某小学正好缺少一名烧菜的师傅,赵师傅自然又被选中了,他一做又是五六年。他每天凌晨四点左右起床,把一百多个人的饭菜打理得井井有条,几乎是零失误。

  人们总是说: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这句话用在赵师傅身上,真是恰如其分呀。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刘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